三月死伤30万,淞沪会战到底多激烈?蒋介石因它败光家底
发布于 2021-09-26 08:07
一战后,因日本对外扩张受到限制,促使日本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进程。后来由于发生经济危机,日本遭到沉重打击,在这严峻的情况下,日本决定打破束缚,图谋争霸世界。
在占领朝鲜后,日本开始将目光放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日军的不断压迫导致了国共合作抗日,国军刚开始并没和日军针锋相对,直至淞沪会战爆发。在爆发之前,日本叫嚣在三个月之内就灭了中国。可实际上,光淞沪会战就打了整整三个月。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损失超过20万人,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日本差点战败在淞沪地区,可惜中国军队最后还是失去了对上海的控制权,80万大军被击溃,当时南京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场战役,为什么80万中国军队打不过日本25万人呢?为什么说此次战役蒋介石败光了家底?
当时日军机械化程度很高,装备齐全,而我军的装备水平还很落后,只能巧用战术避免和日军在平缓地势作战。第一场会战在上海,想利用淞沪地区密集的河网挡住日军,计划把利用不平等条约驻扎上海的日军赶走,消除日军对我国江浙一带的威胁。
再加上当时的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国家,并没有什么完善的工业体系。那些兵工厂根本不可能满足前线部队的装备需求,而想要从国际社会上大规模的进口武器,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日本却完全不一样,经过明治维新以后,进入到了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二战爆发前,日本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而完善的工业化体系,使日军有强大的可持续作战能力,就算在前线出现了大面积的装备损失,后方的补给线也可以迅速把这些损失填补。
除了工业化水平差距外,双方部队的整体水平也有着巨大的差距。日本军队长期的严苛训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作战能力。但是我军不一样,那时中国只是勉强维持了国家层面上的统一,军阀割据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解决,部队不管是从训练水平还是装备水平来看,比中央军都不如,又怎能和日军对抗。
8月14日,蒋介石下令总攻击,仅一天就阵亡了7名连长。旅长黄梅兴也英勇殉国,他成了淞沪会战中第一个阵亡的将军。
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敌人增派兵力的同时,我军各部队也在奉命向全国各地赶来,反复搏杀。八月的后半个月,我军击落日军战机六十余架。直到九月,我军抵抗依然顽强,坚决不后退,敌人派遣军的后方接济中断,双双陷入苦战。
9月1日,日本援军到达,开始发起总攻。连续几天,我军与敌军反复搏斗,多数士兵牺牲,由于伤亡过重不得不放弃部分阵地。7日,我军与敌军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士兵全部壮烈牺牲。
9日,敌舰炮进行猛烈射击,飞机在空中轰炸,我军同敌军殊死搏杀,双方伤亡惨重。这期间,日军逐渐在这场战役中掌握了主动权,我军最终还是无力反驳,前方部队无法活动,弹药补给也没有保障。
日军开始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淞沪会战,为了加快上海作战的进程,调整军队派遣至上海,包括步兵旅。加上之前的兵力,日军在上海集结了二十万人。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国民政府也迅速集结部队来上海参战,蒋介石亲自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日军援兵源源不断地到来,还有一批批军火,其主力舰也先后到沪。我国海军早已失去战斗的能力,只能依靠仅有的防空对抗日军的空袭,死伤惨重,不得不停止主动进攻,转为防御。
11月4日,日军强行渡过苏州河时被我军包围受挫,后再次渡河,发生激战。5日,日本在杭州登陆,因为我军主要兵力在上海,只有两个连抵挡日军,敌军不费吹灰之力顺利登陆,并开始从侧面对我军进行包围。
蒋介石得到消息后却依然让部队再坚守三天,8日,日军夹击了我方守军,蒋介石才下令撤退。由于错过最佳撤离时机,敌军不停地轰炸和猛攻,我方右翼受挫。9日,在一片混乱中,撤离变成了溃败,狼狈而退。至11日,上海正式沦陷,持续三个多月的淞沪会战结束。
这场战役最后的结果就是淞沪会战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中国军队也在这场战争中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血性,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容侵犯。这次失败,并不是前线作战士兵们的责任,而是当时中国在综合国力和日本相比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蒋介石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与日军在上海与日军拼杀,甚至败光了自己的家底。一方面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示了抗战的决心;另一方面蒋介石也让英美等国看清了日军的嘴脸。蒋介石希望借此机会,取得同盟国的认可和支持,支援中国一同抗日。但是老蒋也是因为自己的这一打算,导致自己的家底将近败光。
结论: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中国军队能在完全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给日军带来如此大的损失,已经是一个可以被值得钦佩的战果了。同时它向全世界明确了中国的立场: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淞沪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1955年,北京逮捕一名副市长,审讯后发现一个隐藏12年的秘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