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能带来繁荣吗?

发布于 2021-09-26 12:19

在自由市场经济里,有一个神奇的效应,里面有一只无形的手,这个词是亚当·斯密提出来的。这只无形的手可以让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这句话其实还有句潜台词就是,政府、行业协会等,最好少干涉个体的自由。那些闲不住的有形的手,没有市场自发形成的无形的手管用。

这套理论从道理上讲,没问题。

但是回到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还是有一些让人困惑的现象,举个例子。

课外辅导班让全民被迫内卷

比如前些年大热的课外奥数班。奥数成绩好,高考能加分,大家都知道。

这个制度看起来都好:从大学录取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选择策略。

那家长呢?也自觉自愿地让孩子去学奥数。

课外补习班呢?合理合法地提供补习服务然后挣钱。

这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这场游戏里,每个角色都是自由做出决定的。

但是结果下来这是良性市场的样子吗?

不是啊。因为所有角色的处境都变得更差了

 

首先对大学来说,奥数原来是大学录取的筛选工具,现在大家都来学,因此这个工具变得不准了(教育本来就有筛选人才的属性,虽然这真相有些扎心)。

家长的钱,多花了。

孩子的学习负担,变沉重了。

真正爱好数学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的小花园里,挤进来了各种不爱数学的人,他们的自豪感,对数学的热爱很可能也下降了。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那么多的好老师、好资源,却用来培养一大批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孩子。

此时看来,一个自由的游戏,结果所有人都不满意。我们能说这个无形的手让资源得到了最好的配置吗?

所以郭嘉现在打压K12教育,打压内卷,让有些孩子能自然脱颖而出。

虽然对于个体有些难以接受,但是对于整个郭嘉来说该策略是必需的。

内卷处处可见

这个场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层次都存在。小到办公室里的攀比,大到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都是这样,人们自由地做出决定,但是导致的局面,不是繁荣、发展、满意,而是每个人的处境都得糟糕了。

那大家不能改吗?

不能,一改更糟糕

 

比如,中国战国的时候,我们要是当了一个国家的君主,我们能不扩军备战吗?不能啊。

所以孟子当年游说诸侯,说我们要行仁义之事,我们不要武斗,要文斗,要以德服人。

结果所有君主都不听他的。那是这套道理不对吗?很对。

但是每一个君主,都知道,他们是在军备竞赛的处境里。看似他们大权在握可以自由决定,但其实除了加入这个残酷的游戏,实际上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纳什均衡

这种情况,其实在博弈论的理论里面,叫纳什均衡。

纳什是个数学家的名字。纳什均衡是指一种特定的均衡状态。

简单说就是,有这样一个局面,其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没有办法单独改变自己的行动策略。因为一旦改变,我们的处境就会变得更差。

军备竞赛就是这样,所有国家都被拖得民穷财尽,苦不堪言,但是没有人敢单独地裁军。

 

自由有时候内涵很残酷。表面上我们有自由,但是在特定的博弈格局里面,我们只有一种行动策略是对的。只有一种策略是对的,我们又不傻,那我们还有自由吗?

悖论出来了。因为自由,所以不自由。在这个局里面,无解。

那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试试,自由反面的那个东西,就是——“限制”了。

限制能带来繁荣?

“限制,会带来好处和繁荣吗?”

听起来这很反常识。

限制,通常都是减少我们的选项的,降低了我们做尝试的广度和宽度的,强制怎么可能有用呢?有用。这里有一个特别有说服力的例子。

有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限制烟草公司在电视上自由做广告。

 

政府觉得抽烟不好,附加了一个硬性规定。就是每做一条烟草广告,必须搭配一条公益广告。

广告做得越多,公众越知道吸烟不健康。但也不能不做。但是我们不做广告,别人做广告,现有的顾客就全都被对手抢走了。这就是典型的纳什均衡。

那这怎么办?后来,烟草公司就出了个妙招。他们推动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案,禁止所有的烟草公司,在电视上做广告。

这法案听着感觉很反常,好像烟草公司不想赚钱了似的。

但其实,所有的烟草公司不仅都省下了巨额的广告费,还不用普及吸烟的害处了,一举两得。结果也确实如此,这个法案通过的第二年,烟草公司的利润反而上去了。

如此看来,动用国家的强制力,限制了大家的一种自由,取消了一种行动的选项,但是结果呢?结果是整个局里面所有人都脱困了。

 

这个情景就像是两个人闹矛盾,互相拿枪指着对方的头,谁也不敢先放下。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双方都惹不起的人,大喝一声,我们们都给我把枪放下。

这是限制吧?甚至是强制。结果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没想到吧,人类社会居然有这么一种情况:自由带来的困境,这种困境得靠限制来解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