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知识收费,知识付费app排行
发布于 2021-09-26 14:26
群一推出加的人很多,这个群加满得两个月后才会在拉群了,最近在搞项目,实在太忙了,请大家理解,目前群已经快满了,还没加的赶紧了,满了你加了我也没办法拉你进群了。
近期在搞一个知识付费的项目,也是2021年很火的项目,正式风口的项目,有多种盈利模式: 单套课程,会员模式,分销模式,代理加盟(利润很大)都可以,真正的实现财务自由,大家可以网上搜一下, 实现日入万元的比比皆是,虽然刚开始 没有像他们一样那么厉害,但基本生活保障还是可以的,搭建好后基本不用管,内容是自动更新,主站更新后,子站会自动更新,适合各行各业, 来看下示例:
演示站1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0233593.png)
演示站3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324763.png)
如果大家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直接或识别加入就可以了,加的时候一定要备注:做项目,否则不通过,请理解!
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业项目吗? 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付费平台吗? 想创业就赶快行动吧!畏首畏尾做不成大事,机会不等人,看好了就要上, 更有价值8000+的网络项目资料等您领取哦!来了就送!!!yuyuyue69
怎样建立知识收费
现在很多上班的人,一个月最多四五千块钱,扣掉昂贵的房租,和各种生活开销的费用,基本上身上不剩多少钱了。所以说打工是没有前途的,很多人都想换个活法,都想去创业,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找到方向,到底哪些项目适合创业呢?什么样的创业项目本小利大,能够让自己一夜暴富呢?下面我就给介大家介绍4种,热门的创业项目。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29158070002.jpg)
【1】小区便利店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发现,在很多小区附近基本上都有便利店。这些便利店虽然很小,但是在这些小区附近人流量非常的多,如果你在这些地区开一个便利店的话,肯定生意很火爆,能够让你赚更多的钱,而且开一个便利店的话,成本也不是很高,能够让你承受得起,开一个便利店比你去打工,去上班,赚的钱应该会更多,有什么划不来的呢?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4830460002.jpg)
【2】自媒体运营
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现在的自媒体平台也非常的多,你只要有一台电脑能够连网,就可以开始运营一个自媒体号。
现在有很多的平台,例如像今日头条,百度的百家号,阿里的大鱼号。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内容,就能够吸引非常多的粉丝,这样你就能够有很好的收入,不是投入也比较小,收入的话可以年入百万,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赚钱路子。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4211853.jpg)
【3】手工工艺品店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身上的闲钱越来越多了,很多人都愿意去买一些手工艺品,看起来可漂亮了,这就是一个商机。如果你抓住这个商机的话,可能会赚很多的钱,开一个手工艺品店的话,成本并不是很高,一般人都负担得起,而且你的货源也非常的充足,因为现在有很多的手工工艺人员,他们做的手工工艺品进价并不是很高,但是你可以赚取差价,把你的手工艺品卖的很贵,这样你就赚的会更多。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03526929998.jpg)
【4】开淘宝店
现在开淘宝店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开个淘宝店成本也不是很高,而且现在网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网上开一个淘宝店,你并不需要志付昂贵的租金,这就节省了一笔很大的费用。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到你的淘宝店买东西,这就会让你赚很多很多的钱,让你一夜暴富,比你去上班拿死工资强多了!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2360704.jpg)
2016,知识付费元年,随着行业的发展,付费领域的四大巨头产生。本文对四巨头的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让我们来一窥究竟吧。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2003135.jpg)
2016年在互联网被誉为三大元年:人工智能元年、网络直播元年和知识付费元年。
知识付费领域在过去一年中发展迅速,罗辑思维团队推出得到 app、知乎推出知乎live和值乎、果壳推出在行和分答、喜马拉雅FM作为领先的音频平台进军知识付费。根据36Kr的推算,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 3 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 5000 万人;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 100 – 150 亿左右。
知识付费领域已经产生四大巨头,分别是喜马拉雅FM、知乎、得到和分答,其中喜马拉雅FM和知乎占据着领先优势。本文尝试从行业发展的角度,通过可追溯的数据剖析知识付费领域的成长过程和竞争现状。
市场环境的孕育
为什么知识付费会在2016年爆发?市场、用户、技术发展为这个行业储备了怎样的爆发条件?
1.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对自己未来发展感到焦虑。
印象笔记刚刚发布的《中国知识工作者研究报告》中,将知识工作者比作20世纪的缝纫女工——知识成为赖以谋生的工具,身为知识工作者的优越感正在降低,与之伴随的是焦虑感的提升,而化解焦虑的方式就是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中国知识工作者研究报告》指出知识工作者也是终身学习者,85%以上的知识工作者喜欢阅读,87.2%的知识工作者为学习课程付过费。
2.互联网碎片化了人们的时间,用户希望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知识。
人们越来越难拿出大块时间安静地读书或者参加课程,大量的碎片时间不可虚度,因此人们更多地使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来填充碎片时间获取新知识。
3.内容生产门槛低,用户需要更权威和有效的知识。
微信公众平台在2013年普及,自媒体迅速发展。互联网用户接触到的信息很多,而生产者的准入门槛却很低。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免费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饱受低质信息爆炸带来的伤害,因此人们渴望更加权威的信息来源和更加高质的知识体系。
4.人们的付费习惯正在慢慢养成。
5.移动支付普及,知识付费更加方便。
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 12197.4 亿,同比增速 707%,支付手段不再成为障碍。
2016年的爆发
在2015年底,知识付费已经初见雏形。12月,果壳推出了在行,提供一对一付费咨询服务;罗辑思维推出了得到,从知识新闻、音频书切入知识付费领域。
2016年4月开始,知识付费进入高速发展期。
4月份,知乎推出了值乎,真正意义上进入了知识付费领域;5月份,知乎推出知乎Live,开启实时知识问答。紧接着,果壳在行团队推出分答,仅用42天时间,就获得了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100万付费用户。6月份,得到上线的《李翔商业内参》仅10日就获得超过4万用户的量;喜马拉雅FM也开始进军付费,第一个付费节目是马东与奇葩天团带来的《好好说话》,第一天就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至此,分答、知乎、得到和喜马拉雅FM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四大平台。
付费用户属性
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在2017年1月份公布了《2016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所谓知识青年是指在线学习者。这份报告可以帮助我们窥探在线学习用户群体的属性和付费意识。
在线学习的用户中,90后占比接近70%,无疑是知识青年的典型人群;80后也不甘示弱,80与90后已经占据知识青年的近90%。此外,学生和在职人员各占半数,职业以互联网和教育科研居多。工作1-3年的人群在知识青年中占比最高,工作8年以上人群紧随其后。极光大数据的《知识付费类app研究报告》显示,知识付费 APP 用户年龄以20~24岁为主,这一年龄段在得到的用户中占比47.6%,知乎为53.1%,分答上则为50.2%。由此可以得出知识青年的典型画像:90后、毕业3年以内、从事互联网或者教育行业的人群。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2631279.png)
《2016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显示了知识付费从2015到2016年的增长规模,2015年仅有26%知识青年为在线学习付费,而仅仅经过一年这一比例就高涨至70%。此外知识青年的付费态度也较为积极,超过半数的知识青年认为好内容本来就应该付费;75.65%的知识青年愿意为好内容付费。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6692332.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15329529998.png)
大多数的用户获取知识内容的动机仍然是功利性的。《2016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显示有63.32%的知识青年愿意为了提高工作能力和收入而付费,另外用户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也比较愿意付费这一比例达到42.19%。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54888140001.png)
2016年知识青年为在线学习付费数额分布比较均匀,在100-300元之间的用户占比较多,而付费1000元以上的也超过了20%,其中80后付费比例最高。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126243.png)
知识付费巨头
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FM是国内领先的音频平台,在FM领域已经稳居前列。在得到推出音频+文字的知识付费产品并获得巨大成功后,喜马拉雅联合马东奇葩说迅速推出《好好说话》,正式进军知识付费。截至2016年底,付费内容已经占喜马拉雅总营收的50%。目前有马东、吴晓波、龚琳娜、华少、乐嘉等2000位知识网红和超过10000节付费课程,涵盖商业、外语、音乐、亲子、情感、有声书等16个类目。
知乎
知乎以问答平台为核心,长期耕耘于知识分享社区,并通过用户的自我筛选形成高质量内容,用户粘性和认可度都非常高。华菁证券在其知识付费报告中指出,知乎精准且大量地圈出了中国互联网里年轻、高学历、相对高收入的“知识型准中产”。知乎的付费产品包括知乎Live、值乎及知乎书店。
得到
分答
在行在2015年3月推出,通过一对一线下咨询满足用户对领域专家的需求。2016年在行团队推出分答,早期使用付费语音问答形式,答主用1分钟时间回答用户的疑问,用户可以支付1元“偷听”回答。后续推出快问、分答小讲,前者优化了原本的问答模式,后者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系统的知识学习。
分答上线后汇集周国平、马东、王思聪、李银河、罗振宇、汪峰,章子怡等众多明星大咖及多个领域名人在分答平台上回答问题。上线仅42天就拥有,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和100万付费用户,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到43%,每日付款笔数超过19万次。
用户数据对比
以下数据除非特殊说明,均来自易观千帆2017年2月份的数据。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9660651.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303625.png)
我们看喜马拉雅FM和知乎的用户群体重合度,或许可以对喜马拉雅的绝对领先优势做出解释。喜马拉雅和知乎的用户仅重合了1.86%,喜马拉雅中大部分用户是独占用户(即没有使用知乎),而知乎中没有使用喜马拉雅的仅有24.45%。喜马拉雅FM作为一个休闲电台产品,有着大量听相声、小说和情感节目的用户,而他们并非是知识付费领域的典型用户,可见喜马拉雅在用户数据上的一马当先与其进军知识付费之前积攒的大量电台典型用户不无关系。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5579628.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1331502.png)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87926.png)
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几款应用的用户性别比例如下,知乎用户女性占多数,喜马拉雅FM和得到则是男性占多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研究结果跟极光大数据并不一致,主要差异在于极光数据显示知乎为男性群体占多数,而喜马拉雅FM的用户男女比例应接近1:1。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7858419998.png)
易观千帆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0723592.png)
极光大数据
性别之外再来看看地域,四款APP中都有80%左右的用户来自超一线城市或者一线城市,可见知识付费在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盛行。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0484068.png)
总结
从产品数据上看,喜马拉雅遥遥领先,而知乎稳居第二,得到和分答的用户基数则相对较小。喜马拉雅和知乎并非专攻知识付费领域,其广大的用户基数未必都是知识付费的目标用户,因此单就当前的用户数据上看,几个应用之间的实际差异还难下定论。
尽管如此,喜马拉雅和知乎毕竟占据着流量优势,用户转化或比用户获取更容易;喜马拉雅已宣布知识付费业务营收已经占据总营收的一半,而知乎长期以来都是精英知识的分享平台,原有用户与知识付费群体不会有太大差异。由此看来,喜马拉雅和知乎要在知识付费领域保住头部地位或许并不太难;而得到和分答需要在各自深耕的领域站稳脚跟,打出差异化优势,在知识付费的风口上也能得到不少红利。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7133895.png)
最后附上2017上半年内容创业大事记: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8082116.jpg)
相关参考资料:
本文由 @cyan_zhe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互联网企业对流量无休止的追求,让整个市场充满了泡沫,当我们质疑流量型互联网企业会成为本轮互联网科技消泡重灾区的时候,流量型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自救或者说继续追逐流量的办法。从打通线上线下流量的新零售到新旧流量的重复包装转换,流量型互联网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延续着自己对流量的追求,而知识付费可以说是后流量时代崛起的明星——
(本文6千字,阅读需10分钟)
(本文由电脑报新媒体原创,未经允许转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老百姓的钱更好赚
知识付费捕获的不仅仅是流量
前面两篇文章笔者详细阐述了互联网科技企业流量变现的闹剧,如果说2000年互联网科技泡沫时,借助广告实现流量变现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打造的是流量闹剧1.0游戏,那本轮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流量闹剧2.0便直接将矛头指向了资金。
互联网平台用内容或信息流捕捉用户流量——通过用户流量说服广告主投放广告——赚取广告费用后投入平台内容信息的建设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流量……
这样的模式牵扯内容打造、流量转换、广告转换等诸多环节,把泡沫吹得越大,中间环节设计越多,越能做大平台,套住更多的广告主和用户流量,而提前透支广告收益,打出的互联网免费概念,甚至一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模式与对互联网内容知识的认知。当然,且不论嫁接在流量变现上的互联网免费服务、内容根本支撑不了多久,广告主之所以能赚那么多钱成为广告主,其对商业模式的认知也不会太笨。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179196.png)
独立第三方数据技术公司AdMaster发布2018上半年《中国市场数字广告无效流量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1-6月数字广告投放中的无效流量占比接近三成,达到28.8%。这一比例虽然较2016年同期的30.4%与2017年的29.6%有所下降,但数字广告领域反欺诈形势依然严峻。
作为全球两大具有指标性的广告主,宝洁全球首席ying xiao 官Marc Pritchard曾在不同场合炮轰数字ying xiao 造假现象严重,联合利华首席ying xiao 官Keith Weed也将矛头指向了刷量的“网红”们,并表示将会与他们永久断绝合作关系。
当行业大佬都对无效流量广告感到愤怒的时候,靠着小聪明玩流量游戏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还能开心多久?可如果不炮制流量,通过虚假流量换取广告费用,平台内容的制作、平台日常运营、平台tui guang 等等难道不是成本和费用?赚辛苦钱快还是炮制数据骗流量快?或许大部分互联网科技企业在创业的时候都有打造百年企业的心,可真正让他们做起来,现实还是太痛苦了。
在“薅羊毛得不偿失!互联网科技泡沫下让自己活得有价值”一文中笔者就有谈到,互联网科技企业想要赚钱的话,更有效直接的模式是——融资——拿到钱后买流量——拥有流量后再一次融资——拿到更多钱后继续买更多流量——依靠更多流量拿更多钱……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4157972.png)
广告主的钱不好拿,风投机构的钱就好拿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明白了一些,绕另一个大圈子,似乎谈了半天和知识付费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可看到这儿,基本上就清楚了吧?相比精明的广告主和吸血的风投,散户的钱显然更好拿一些。
后流量时代,知识付费能够崛起,一方面得益于终端市场的需求,大众对互联网优质内容的追求以及自身素质的提升愿景,催生了知识付费;另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对传统流量变现商业模式的摒弃,直接让流量付费,用真金白银打造流量、平台、内容间的纽带,加速资金流转效率的同时,也让互联网科技平台看到盈利的希望。
香喷喷的蛋糕
风口上的知识付费
无论是消费者刚需还是流量型互联网科技企业转身的推动,风口上的知识付费崛起速度都不会太慢。事实上,从2012年微信公众该平台普及、移动支付被人们广为接受开始,整个知识付费领域就已经进入了萌芽期,经过近7年时间的成长,整个知识付费领域已经初具雏形。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39092892.png)
长时间的发展让知识付费整个产业生态趋于完善,当在行、得到、知乎、喜马拉雅、开氪等等知识付费产品完全渗透进入人们生活的时候,从图文、问答到音频、视 频的知识付费生态也渐渐形成。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8455900002.png)
支撑整个知识付费产业生态构建的,显然是整个是整个市场的高速成长。2016年底,除休闲类游戏外,在线视 频、音乐、游戏等的付费率已高于4%,其中,以付费业务发展较为成熟的在线视 频行业为例,其2016年全年付费率约为11.4%,2017年,在线视 频用户付费规模已达217.9亿元,未来两年仍将保持60%以上的增速持续扩张。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5961481.png)
在互联网流量红利大潮逐渐退去的今天,知识付费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标的,继2016年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出现爆炸式增长后,百度、京东、今日头条等巨头纷纷在2017年进入知识付费领域,而在罗振宇、吴晓波、马东等头部IP的带动下,郭德纲、高晓松、咪蒙等众多大咖纷纷涌入,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在2017年出现一波高增长的态势。
正如同所有的新兴互联网科技行业一样,任何领域一旦出现一拥而上的格局,其结果必然是乱象丛生,随着2017年下半年以来资金面的收紧和行业乱象的出现,整个知识付费行业快速陷入困局。
被收割的智商税
知识付费成为一场精神上的娱乐
没有互联网科技硬件产品需要的试错、产业链耕耘、没有软件产品需要的设计、tui guang 、运营,知识付费兜售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贩卖的是大V个人IP号召力以及平台影响力,换回的是真金白银,这样的商业模式对于苦于流量变现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绝对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更何况这根救命稻草还是金灿灿的!
疯狂的数据无疑让整个产业进一步疯狂,喜马拉雅FM、豆瓣、蜻蜓FM、小密圈、千聊、荔枝微课……一拥而上的创业者、资本、机构、传统互联网科技企业等等抢食者在极端的时间内另整个知识付费市场混乱不堪,整个市场也快速进入消泡阶段。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5044187.png)
据相关媒体报道,得到 App最初上线的近10个专栏,都从初期50%的打开率滑落到三个月后的30%左右。其中《李翔商业内参》的下滑尤为严重,部分内容的打开率甚至跌破20%。这个作为爆款在上线初期获得众多大咖和得到App首页推荐的专栏,第二季开始即放弃了收费。
知识付费平台用户付费意愿和黏性双双下降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平台兜售知识的价值。
一篇名为《罗振宇的骗局!大部分的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引发大众对知识付费平台价值的深度讨论,当罗振宇抛出“碎片时间,终身学习”概念的时候,越来越多人开始清醒的认识到知识付费莫过于一场自我精神麻醉的游戏,而咪蒙在FM上线一档名为《咪蒙教你月薪五万》的付费音频课程更在上市不久就被批为咪蒙想利用知识付费收割智商税。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6538641.png)
咪蒙的公司副总裁王不烦在现场透露,若听课人员“三年后加薪不超过50%”,则可申请全额退款。
然而,三年以后,很多非体制内的职业,加薪50%再正常不过了。每年通货膨胀都差不多6%-10%,跟上社会的正常发展节奏,工资每年涨个10%肯定不成问题。关键是,咪蒙这个是三年以后才退款。假如这个班收费5000,20000人报名,那收入就是1个亿。放三年就算买年收益4.75%的理财产品,也有1400万左右了,稳赚不赔的买卖啊。(本文由电脑报新媒体原创,未经允许转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类似的事件在过去两年里出现了不知道多少次,人们一次次感激涕零、忠诚地双手奉上“智商税”的同时,又一次次在清醒后大骂知识付费的圈套与骗局,可当你真的以旁观者或局外人的视野去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知识付费闹剧时会发现,出问题的显然不仅仅是知识付费平台以及兜售知识的大V们。
“天地君亲师”——知识付费的行为本身没有任何异议,这是绝对正确且应该倡导的趋势,人们内心认同“知识无价”理念的同时,却又渴望免费获得知识,这样的观点和行为本身是处于绝对对立面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打出知识付费的旗帜本身一点问题都没有,更是互联网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值得提倡的,可问题在于实施。
当传统知识被拆分成碎片灌输给网友时,你认为自己真的可以每天五分钟,一周学会弹钢琴?又或者每天打卡一次,每次学习20分钟就能在1个月后顺利掌握同外国人对话的语言能力?这样逻辑上仅需要思考几秒就可以否定的东西却被众多网友趋之若鹜,Why?
如果说碎片化学习深度知识本身就是伪命题的话,那充斥在知识付费平台上的各种心灵鸡汤、做人道理、处事哲学恐怕更难言价值几何了,或许知识的贩卖者认为这是其人生经历的总结,对人生的感悟,难用价值或者说价格来衡量,可购买这类知识的消费者,在付费购买以前,真的想清楚自己在购买什么吗?
当然,总体而言这些智商税的收割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消费者精神上的娱乐罢了,想要成为偶像一样优秀的人——这样的美好期许下,努力学习变得更好,一部分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另一部分则是生活的焦虑迫使大众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改变或提升自己,而小小付出点金钱和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自然宁愿被骗也想要尝试。
如果说知识付费乱象纯粹就是一场精神的娱乐,本身也没有什么,娱乐过去后,人们清醒时,自然会去思考和改变,可问题是这样的娱乐同金钱挂钩后,金钱的原罪就开始浮现。
知识有毒
那些畸形的知识付费模式
心灵鸡汤式的娱乐本身没有问题,可麻烦的是当知识、流量、社群、IP等串联在一起的时候,被有心人利用设计下,知识付费正走向歧途。
2018年3月,一场新世相的ying xiao 课程海报刷爆了朋友圈,其创始人张伟首次公开复盘新世相“潮水式刷屏”的ying xiao 方法,在不到四个小时里,就超过九万名的用户购买了该课程。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2149672.png)
这样的ying xiao 模式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上家、下家、抽成等等字眼是不是有些敏感呢?显然,这也是一个仅仅几秒钟就能想明白的传销式ying xiao 模式,只不过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和赚小钱的投机心态,玩出的一场套路而已。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27188860002.png)
动动拇指,你也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收益,即使达不到大V们的上限,赚碗稀饭钱还是可以的,可在整个流程设计中,这样的简单模式是不是把最初的知识分享抛诸脑后了?一场赤裸裸的流量与金钱转换游戏下,知识付费在人们对金钱最原始的欲望下被带向歧途,而这样的模式会少吗?付费社群、付费转发、新旧会员缴费档次……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当下各种英语、财经、幼教等知识社群不正在采取类似的方式推动者自己的病毒式传播或者说流量裂变吗?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255599.png)
相对于新世相ying xiao 玩的那手短频快,这类流量裂变的玩家的的确确花了一些精力……
在网上搜罗各种免费或低价在线教育资源——二次封装后推向市场——微信社群聚合用户流量完成聚变——流量收费完成变现。别看大多数流量都会通过朋友圈打卡免费领取资源,这本身就是玩流量聚变的游戏,低价的教育内容甚至客服都有专门的第三方软件配套,只要流量中有那么极少数人付费,就能实现盈利。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72173990002.png)
整个从运营到收费都是非常低廉的成本,玩的就是纯粹的社群流量裂变的一套,这类知识付费游戏将移动互联时代社群同传统互联网科技平台对流量的追逐结合在了一起,短时间聚合大量流量然后完成套现,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你被这些流量裂变下的社群打动说服了,真的花费几十元或者几百元购买了人家终身免费的课程后,会发现没多久,你的老师消失了……
回归内容价值
大有可为的知识付费
看多了知识付费里面的黑幕或者说不好的地方,这难道就真的仅仅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空虚灵魂躯壳又或者纯粹心理上的游戏?
实际上,在揭露和提示知识付费领域的一些黑幕的同时,电脑报新媒体平台并不反对知识付费领域会成为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方向,知识是有价值的,只是实现价值的方式需要改变。当下知识付费领域乱象一方面是资本压力下行业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显然是浑水摸鱼者试图将水搅浑,知识付费产业在经历洗礼后,相信会逐渐走上正轨。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1114922.png)
知识付费的价值并不在于知识本身,整个知识流通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价值,各个环节流程的价值梳理与沉淀,才能确保知识顺利且健康的流动。当然,整个知识付费领域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知识本身,如果说知识付费上半场是粉丝对明星、大V盲目推崇,各式内容鱼龙混杂的话,那知识付费的下半场将向知识干货及其应用倾斜和转变。
这样的转换下,碎片化和普及类知识其价值比重会逐渐降低,而垂直化、细分化的深度内容将成为趋势,知识付费的场景也将朝着更加精细、多元的领域方向拓展。
符合这样大趋势变革的知识生产者或平台自然会得到快速成长和追捧,但随着整个知识付费行业的再一次成长,各个细节也需要注意完善和改变。以知识付费领域从业者为例,在知识付费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大多知识付费领域的从业者都是由互联网产品运营岗转入,这些人或许很擅长互联网传播、ying xiao ,可在相关专业领域上,能成吗?
此外,知识付费领域当下存在文字、图文、语音、视 频等多种传播形式以及众多平台,知识的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确有待完善,这样的缺口下,各平台间或者知识的盗版、盗用非常严重,当知识得不到保护的时候,知识生产者还愿意贡献出自己有价值的知识吗?
无论是大的环境还是诸多细节,整个知识付费生态还有太多太多的细节需要完善了,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制度可以约束,更需要大数据、区块链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对版权保护、用户体验等多环节提升,才能真正让知识付费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
写在最后:小而美将成突破口
知识付费产业的核心动能是用户明确的获知需求,以往的“爆款”更多时候起到的是ying xiao 宣传作用,想要用户持续的付费且获得足够的用户忠诚度与黏性,最关键的还是内容知识的价值。碎片化的学习状态显然难以让有价值的知识有效传递,但得益于图文、语音、视 频等多种传播模式,多元化的知识获取方式或能有效弥补碎片化学习模式的缺陷,而那些细分化、专业化的知识应用领域,或成下一场知识付费风暴的突破口。
群一推出加的人很多,这个群加满得两个月后才会在拉群了,最近在搞项目,实在太忙了,请大家理解,目前群已经快满了,还没加的赶紧了,满了你加了我也没办法拉你进群了。
近期在搞一个知识付费的项目,也是2021年很火的项目,正式风口的项目,有多种盈利模式: 单套课程,会员模式,分销模式,代理加盟(利润很大)都可以,真正的实现财务自由,大家可以网上搜一下, 实现日入万元的比比皆是,虽然刚开始 没有像他们一样那么厉害,但基本生活保障还是可以的,搭建好后基本不用管,内容是自动更新,主站更新后,子站会自动更新,适合各行各业, 来看下示例:
演示站1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0233593.png)
演示站3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6/4_1632643324763.png)
如果大家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直接或识别加入就可以了,加的时候一定要备注:做项目,否则不通过,请理解!
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创业项目吗? 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付费平台吗? 想创业就赶快行动吧!畏首畏尾做不成大事,机会不等人,看好了就要上, 更有价值8000+的网络项目资料等您领取哦!来了就送!!!yuyuyue69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