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习需要规划吗? 怎样避免盲目学习?| 立羽说画

发布于 2021-09-26 14:32




做学习咨询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昨天下午,买了一杯咖啡,在星巴克做了几个【在行】的学习咨询通话。


两个素未蒙面的人,可能近在咫尺,也可能远在大洋彼岸。付费后约定时间,通过网络与一个陌生人产生链接。

我需要做的,是凭借电话那头提供的信息,了解背景、需求、可调动的资源,迅速给出有效且具备实操性的艺术学习建议,全程1小时。

这需要对不同行业都有了解,也需要有一些觉察、沟通技巧。

大部分咨询者的需求是很模糊的。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学习者会和我说,想通过学习绘画,“能把心里想的东西画出来。”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假设你只是给一个大而全的答案,并不能解决问题。


先拆解起来:
了解学习者原来的学科背景、已有的艺术基础、日常的时间安排、喜欢的学习方法、未来的期望值等;
探究学习的动机、目的,追溯性格、爱好、习惯,甚至是童年的记忆。


帮助梳理出学习动机,就成功了一半。

然后再逐步落实到学习规划建议上。

包括学习内容、练习方式,怎么循序渐进,怎么选机构、选老师,怎么在当地获取圈子资源,怎样节省时间走捷径等。

有一些需求是需要“挖”出来的。

比如,有一名在澳州的在校大学生咨询者。他是编程专业,零美术基础。因为疫情,也因为当地的艺术学习资源有限,学习基本只能靠上网,或者买书自学。他表述希望通过学习,未来可以做出自己的交互系统界面。

按照常规的思路,应该推荐他上网络课程,进行艺术软件类课程的学习。

我推介了一个国内热门的游戏设计培训机构,通过短期线上学习,可以获得不错的学习效果。但我发现他的回馈并不积极,显然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继续聊。发现他真实的目的其实并不在“做出游戏界面”这个点上。

于是我和他聊作为艺术家,是怎样建立自己的视觉语言系统的,聊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怎么玩材料、做实验性艺术探究。

他说:这太有意思了!交流的语气也不一样了——他更感兴趣的是通过学习艺术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未来做出更具有个人艺术识别度的游戏产品。

这才是“挖”出了一个人真实的学习动机。
  
这就是在开启学习之前,先进行规划的意义所在。

通过这一个个鲜活样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以往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很多设想和假设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的用户,其实是我们“想象中的用户”。

比如,我们曾经认为,妈妈是一个成人学习绘画的大群体。事实上,到现在我都没有接到一个妈妈咨询自己如何学习绘画的订单。妈妈的付费,基本都是为了解决自己孩子的艺术学习问题。

真正的成人艺术学习者,可能是一名牙医,希望做出来的义齿更美观;可能是一名工程师,希望可以参与自己设计的产品外观;可能是一名爱美的少女,想解决自己穿衣配色的问题。

通过这些个案的交流,我会不断反思艺术教育的核心要素、底层逻辑,反思我们以往教学设计中,教学目的、手段是不是对的?…

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看到他们通过艺术,点亮自己的生活。

异常满足。



作者简介:

立羽老师

广州美术学院本硕毕业
二十余年资深美术教学经历

现为广州某高校教师
广东省青年美协艺委会主任
立羽美术教育创始人
在行美育分享行家



假设您有美术学习方面的疑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