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到底会不会传染?
发布于 2021-09-26 15:38
癌症会传染吗?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其实不那么简单的问题。
所谓癌症传染,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导致癌症的病毒或者细菌传染,第二是癌细胞本身从一个患者传播到另一个患者。
第一种情况比较好理解,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细菌和病毒是可以传染的,流感、艾滋病都是病毒传染,而结核病则是细菌传染。
其实,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了 11 种/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1 种细菌,7 种病毒和 3 个寄生虫。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
细菌:幽门螺杆菌(HP);
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和艾滋病病毒(HIV);
寄生虫: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01 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已被列入 I 类致癌物。
感染Hp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
如不经治疗,少数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部恶性肿瘤。
△ 引发胃癌的元凶“幽门螺杆菌”
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50%,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幽门螺杆菌一般通过口腔、唾液传播,所以家族聚集性显著。
日常要注意公用餐具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聚餐时使用公筷,且少吃生冷食物,以免病从口入。此外,患上幽门螺杆菌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身体抵抗力差。因此,注意提高免疫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02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是唯一致病因素明确的癌症,其罪魁祸首就是人乳头瘤病毒(HPV)。
目前,宫颈癌是导致我国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我国女性在20岁、40~45岁存在两个HPV感染高峰。
HPV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
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注射HPV疫苗,当然也要注意性生活和经期卫生。
03 乙肝病毒(HPV)&丙肝病毒(HCV)
乙肝病毒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病毒,乙肝会增加肝癌发生的概率,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病毒性肝炎会经由“肝炎-肝硬化-肝癌”三个过程发展成癌症,有数据显示约70%~80%的肝癌都是由乙肝发展而成的。
所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对预防肝癌非常关键。
乙肝病毒主要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与乙肝病毒类似的丙肝病毒,也同样有致癌风险,同样需要防范。
04 EB病毒
EB病毒是很常见的疱疹病毒,90%以上的人群都可能被感染,它与鼻咽癌、淋巴癌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与胃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癌症也可能存在关系。
EB病毒筛查是疑似和确诊鼻咽癌患者必查的项目。临床发现,80%以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含有EB病毒抗体。
△ 显微镜下的EB病毒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且进入人体内会长期潜伏。
因此,家庭生活要非常注意口腔卫生、餐具清洁和消毒。另外成年人最好不要亲吻幼童,因为这也是EB病毒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一种疱疹病毒,可引发卡波西肉瘤(内皮细胞肿瘤)和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等。
△ 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每天都在巡逻,时刻准备奔赴战场
所以,不用惊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从路人身上传染到癌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那些“家庭癌”、“夫妻癌”、“兄弟癌”的关键原因,是家族遗传性肿瘤基因。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早预防、早干预,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
与其多余地担心被传染癌症,倒不如担心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并防范这些有致癌风险的病毒、细菌的传染,因为它们才是“传播”癌症的罪魁祸首。
而除了常规手段来抵抗这些传染性病毒之外,加强自身免疫力也同样重要。免疫力不仅时刻保护人体免受外来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危害,同时也能预防体内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的威胁。
癌症到底传不传染并不可怕,加强自身免疫力才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同时,不要忘记做好癌症筛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end
Graduation trip
济南健康管理平台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