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三级平台软实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

发布于 2021-09-26 15:51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宝山区司法局以“区-街镇-村居(园区)”三级平台为支撑,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软实力。

01



“两份方案”,体系建设更有力度

2020年11月,宝山区委区政府从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协同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入手,发布《宝山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的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提质扩面。

今年9月9日,宝山区司法局再次瞄准“公共法律服务满意度”,在淞南镇召开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现场会。会上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满意度的工作方案》,指出要提供有品质、有活力、有特色的高水准公共法律服务,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公共法律服务看似小切口,实则大民生。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可以让法治的温度触及每一个具体的人。

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下辖39个居(村)委会,辖区中90%都是老小区,业委会改选、物业选聘、加装电梯、高空抛物、停车问题等一系列物业纠纷,成为社区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

面对这一现状,友谊路司法所启动物业纠纷调解项目,引入社会调解组织——友谊谊解调解工作室,以“定点式+顾问制”的服务模式,承接友谊路地区物业纠纷调解项目。自物业纠纷调解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调解员增能培训17次;接受辖区居民群众的电话咨询、现场咨询222余起;受理调处社区矛盾纠纷317件,参与火灾纠纷调解、物业选聘、业委会改选、加装电梯等社区物业纠纷协调会22余起。




02



“三零举措”,法律服务更有温度

“优质的法律服务,就在家门口。”

宝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以此为口号,实现环境零障碍、证照零提交、预约零跑动,推动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三提升”。

环境零障碍。

公共法律服务场所和信息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目前已覆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全区12家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无障碍通道、智能触屏、视频语音设备等,让法律服务“触”得到、“听”得见。

证照零提交。

法律援助事项通过电子证照调用、证照库信息核验等方式,全面实施业务办理“两个免于提交”。公证办理同样依托“两个免于提交”平台,运用12348法律服务平台材料审查以及“智慧公证”网上核查系统,缩短了部分证明材料的核查确认时间,将出证时间缩短到3-5个工作日,甚至实现了部分公证事项24小时出证的特殊服务需求,让公证办理起来更快更容易。

预约零跑动。

上线宝山区公共法律网上服务平台,开通“AI咨询”、远程调解、预约上门等功能模块,居民、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约公证、求法援、找调解、请律师全覆盖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推动公共法律从“能办”“好办”到“智办”升级。

03



“百所百会”,服务企业更有深度

为推动优质公共法律服务向区内企业延伸,宝山区司法局联合区工商联,成立区工商联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企业家参与立法“直通车”;签订法治营商环境合作共建协议,形成律所+商会的“百所联百会”服务模式。
更充足的法律服务资源供给、更广范围的覆盖面,带来了更扎实的获得感。
长江软件园位于宝山区高境镇。2019年12月,宝山区司法局在园区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企业风险评测等服务项目,为高境科创小镇建设注入法治活力。

两年来,企业获得感明显。上海睦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马俊华对工作室的成绩予以肯定:“成立至今快两年的时间,法律服务工作室已经帮助我们公司化解了一些运营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帮助我们维护了企业与员工的合法权益。”

下一步,宝山区司法局将积极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三级平台“实力”,进一步提升涉企类公共法律服务的便利性、精准性。



转自:上海市宝山区司法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