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孩子的情商能力,也能如此动听!

发布于 2021-09-26 15:53

为期8周的《家庭情商教练认证课》学习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尾声,妈妈们学习课程,完成作业,策划有新意的情商游戏,群里探讨大家各自遇到的问题……

有人提议说“咱们这个群真是太好了,大家都好厉害,一直留着好么?

那么,

别人刷剧的时间,她们到底思考了什么?

别人家鸡飞狗跳的时候,她们又有什么高招?

来看看Joni(好记星妈妈)分享:

以下正文

《家庭情商教练认证课》学习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尾声,每次学习都是一次认知的刷新,情商课也是我期待了很久的课程,每节课边听边做笔记、写写课后作业,再结合自己一路走来的踩坑体会,感慨万千。

整个课程,包括15节理论课+10节游戏实践课,每节课都很有很多干货,需要前后结合着听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是情商教练课,其实不仅仅是给孩子做情商教练,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次深度学习。借着这个机会也在反思自己的情商强弱项并学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多蹲下身,以孩子的视角来理解、体会她的感受。

  

  1. 课程的收获

课程颠覆了之前我对情商的认知,以前印象中的情商无非就是见人说人话,遇事和风细雨、处乱不惊,对孩子的要求也停留在听话照做,无所谓有没有她自己想法的阶段,这些认知其实也是我们从小到大被自己家人所灌输的,如果没有参加情商教练课,也许就会这么一直代际传承下去。

 

学了陆老师一系列的课程也有一段时间了,也知道绘分享的情商教练课一定和市面上的那些心灵鸡汤很不一样。果然在开始的第一课,陆老师就要求我们要分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价值以及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彼此,让孩子成为ta想要成为的样子。这些比起那些鸡汤来说也许有些难懂,但细细品来,越是能明白其中底层的概念,越是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并从根本上着手提高他们的情商力。

 

自信心、问题解决、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作为最最底层的四大元能力,是构成其他六项复合能力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课程中陆老师带着我们一个个深度剖析,既有理论:“孩子自信心的来源”,又有方法:“怎样才能增强自信心”。从各个维度让我看清情商绝不仅仅是能说会道,察言观色而已。往深里讲,它涉及到孩子的自我认知,而这个认知又是通过外部世界、主要抚养人(在幼儿阶段更多来自我们),通过镜映的方式习得。

情商不同于智商,是可以靠后天的练习获得和提高的,这对于我们做父母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情商教练,我的理解是“教”和“练”密不可分,在传授孩子情商点的过程中,要给予ta更多的练习机会。与此同时,身为教练,自己也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引导、陪伴孩子。教与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映照,我想这也许就是情商教练的职责所在。

 

后半部分游戏的实操性也非常强,每个游戏都很简单却又不怎么简单。它们能让孩子很快地沉浸其中,玩得尽兴,但在玩的过程中,又能不知不觉地加入情商项的传递,构思巧妙,容易上手,孩子也百试不厌。

其中好记星最喜欢的是“我的优点手掌”和“穿越地雷阵”,前者玩了两次,每次都有些许不同,让她看到自己一直都在进步;后者我们反复玩了好几次。最后的实践游戏设计我也花费了不少心思,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至少达到了效果,孩子也给了我比预想中更多的反馈,非常值得。原本印象中认为会比较刻意的情商游戏,实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在不经意中自然地进行,同时也给我拓宽了思路:生活中处处透露着情商,也随处都有情商练习的机会,只要我们愿意做个有心人。

 

 

  1. 对好记星的情商十项评估

从第一课开始就想着想给好记星做一个情商十项的评估,在学完整个课程之后,终于可以系统地对她的各个专项做个梳理了。苦思冥想了很久该从何下手,直到那天看到她正在弹奏的五线谱,一下子有了灵感。

 

我把她的情商十项先做了个大致的分类,分别是高音区和低音区。

 

高音区:自信、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独立、自律、挫折抵抗

低音区:人际交往、合作、同理心、责任心

 

先看高音区,高音区代表的并不是她现在特别优秀的情商点,而是相对来说发展得还可以的几个。仔细分析一看,有3个底层能力(自信、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包含其中,另外3个复合情商点:自律、独立和挫折抵抗又分别是以上这几个元能力的叠加。因此可以看出,好记星的确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自信-曾经的好记星是个不够自信的孩子,这可以从她一遇到难题就容易退缩、不愿尝试新事物中可以看出。如今,我们每次录制学习视频她都能比较放松、自信地表达自己,也很愿意展现自己。我努力回想其中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也许是从我开始多多鼓励、肯定她,让她愿意多尝试开始的吧,其中包括并不仅限于做家务、照料家中的植物、支持她的兴趣爱好、从失败中一起寻找原因并商量解决方法等,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在无形中带来了转变的动力和契机。

 

情绪管理-是我认为她一直做的比较好的部分,记忆中她有大哭但从没有撒泼打滚或者情绪失控的情况,这可能也和她的性格有关,她是一个相对比较安静并善于观察的孩子。自从我开始有意识地教她识别、看见自己的情绪之后,好记星渐渐地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从最初的只会说“开心”、“不开心”,到现在会说失望、难过、兴奋、期待,她习得的描述情绪的词汇也越来越多。通过这些词汇她能渐渐学会识别自己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她更好的处理事件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挫折抵抗-是她今年发展得比较快的一个点。以前在玩桌游或其他游戏的时候一旦她输了,会马上怪罪于别人,但从今年开始我发现,她比较少出现这样的情况,输了之后可能会噘嘴会有小情绪,但不太听见她说:“都是XX不好”之类的话了。我想可能是平时我会在她输了之后接纳她的情绪,并和她交流输的原因,改变她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让她知道输赢都很正常;另外,我认为也和她自己在逐渐成长,认知不断发展有关。

 

问题解决能力-和孩子的认知水平发展也是密不可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个时候我也愿意给到好记星更多的尝试机会,比如水倒了太多自己搬不动水盆怎么办,如何擦楼梯最省力,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先擦哪里后擦哪里?怎样浇花不会让水顺着叶子滴在地上?渐渐的,通过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好记星能体会到没有爸爸妈妈我也能完成很多事情,一旦她的自信心增加了,也会更有信心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不断扩大,也就更愿意去尝试更多,长此以往,在她的自体中也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自律对于现在还处于他律阶段的好记星来说难度有些高,但我觉得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内已经做得很好了。即使我上班不在家,她基本上也能把我们事先约定的作业完成。现阶段,我更希望的是她能够对自己的任务边界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做些什么,渐渐地学会对自己和身边的事物有掌控能力,逐渐形成时间观念,承担自然后果。

 

低音区中一直有些担心的人际交往与期待中的情况相比要好一些,在进行实践游戏的过程中,在我问到一些具体的场景该怎么办的时候,她能很快地答上来,也许和之前我有和她不断刻意练习角色扮演和场景游戏有关。其实人际交往的核心之一还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也会更愿意、主动地去和同伴交往,通过不断积累起来的交往经验再提升自信心,就像一个齿轮,一个点的转动带动另一个点,我愿意也有这个耐心去陪着她继续慢慢向前。

 

合作同理心是以人际交往为中心衍生出来的两条支线,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来带动。想要提升这两者的核心也是先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好记星的这两项都相对薄弱,这也在之前和她进行游戏实践的过程中体现了出来,需要我后期陪伴她一起加强。

 

责任心同样也是由人际交往延伸而来的能力。我深刻体会到责任心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其实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很容易掉的一个坑。之前每次好记星学习结束之后,就一晃没了人影,剩我一个人在那边哼哧哼哧地理书、擦桌子、放铅笔。因此她从来不清楚自己的笔袋里有几支铅笔,几块橡皮,掉了也不知道。起初,我会生气,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没责任心。后来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是自己包办得太多,侵入了她的边界。我做得越多,她越认为整理不是自己的事,责任心也就无从谈起。课程里陆老师提到的三个边界:责任边界、能力边界、角色边界。我感同身受,痛定思痛,从这个月开始,尤其是开学这几天,我都让她自己整理书包,我就在旁边陪着她,让她一次次地尝试,书角折起来也不去帮忙,怎么排序也不帮忙,哪个插袋放什么都随她的意。边界不划清,孩子的责任心永远都起不来,这一点,真的需要妈妈的定力。

 

小彩蛋

昨天好记星突然对我说,

妈妈我发现了,你在心情好的时候,我叫你时你都会说“嗳”,心情一般的时候会说“嗯”,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说“干嘛”。

我一惊,呆呆地看着眼前这个小朋友,转念一想好像自己平时的确是这样的。

不禁感慨我们在给孩子评估这评估那的时候,孩子们何尝不也在评估我们呢?我明知故问地说:"那你希望妈妈平时怎么回答你呢?""我希望你都开心地回答我"嗳""。

 

这件事情又再次提醒了我,作为情商教练先处理好自己情绪的重要性。正所谓人给不了自己没有的东西。在我们都没看清自己状态的情况下,是无法给到孩子他们所需要的能量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自己的油罐都是漏洞百出的,又谈何给孩子加油呢?

 

小结:

以前的我满眼都是孩子的缺点,这里不行那里不够,也整天想着该怎么去改变她。如今我更愿意看到她做得好的点,去肯定去鼓励,和她一起复盘,让她看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果之前简单粗暴地用优点、缺点来形容孩子的情商项,如今我更倾向于用“高音”和“低音”来比喻。

 

无论孩子的情商项是落在高音区还是低音区,都是独特又与众不同的。ta们所弹奏出的带有自己明显特色的乐曲里,高音和低音并无好坏之分,它们彼此共同作用,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合成了独一无二的乐谱,每一个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无论这首曲子是交响乐还是小步舞曲,可能它有很多的不完美,也许它永远都不会完美,但又有何妨?它是孩子展现给我们的专属乐章,我们作为观众是否应该抱有尊重、欣赏的态度去聆听?我想如果能带着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孩子以及他们现阶段所展现出来的情商,也许我们更能怀着一颗包容的心来接受他们现在的样子,给他们一个抱持的环境也不会再是梦想。

 

 

  1. 育儿之路的反思

第一课中陆老师提出的灵魂拷问,

 

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以前的我会举双手双脚地赞成“成绩至上”的观点,成绩好=优秀,这是现今大环境所公认的,没毛病。来绘分享学习心理、情商课之前我深以为然。这两天我在想如果自己没有遇见绘分享,没有学陆老师的心理课,也没有学情商教练,现在会是怎样的状态?我觉得自己大概率会比孩子小的时候更焦虑,也更容易受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大概率还是会没有自己的判断,会盲目跟风,死命地逼孩子、怪孩子。但幸运的是,我没有在这条错误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及时止损了。

 

为何要提高孩子的情商能力呢?我想了想在如今这个内卷严重的大环境下,孩子们仿佛都一个个被硬性上了发条,每天像只小陀螺一样不停地奔波于各个补习兴趣班之间,他们本身的智力差距本身并不明显,通过努力在学业上也不会有天差地别的差距,那是什么决定了他们每个人未来不同的发展走向?是什么让原本看似赢在了起跑线的孩子最终还是碌碌无为?又是什么让原本普普通通的孩子渐渐跑到了大方阵的前端,最终实现弯道超车,有所成就呢?

 

在回答以上这些问题之前,看看我们身边发展得好的、能频频升迁的并不是智商特别出众的,相反,是那些公认的情商高的一群人。他们也许无法在技术上石破天惊,但往往却能直击人心,看到你背后潜在的需求,让我们觉得“ta懂我”。

 

陆老师在课程中提到如何提高孩子情商力时,除了主动干预,还提到了“言传身教”,这四个字看似简单,但做起来谈何容易。尤其是在觉得自己情商也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去言传身教给孩子?好在从育儿愈己开始,自己慢慢通过学习心理学开始更了解自己、了解原生家庭、了解队友。虽然改变不在一朝一夕,但却养成了我现在时时反思警醒自己的好习惯。以前会觉得吼娃没毛病,不开心就要发泄出来,但后来意识到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吼娃一时爽,常吼皆遭殃。冷静想想,如此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情商培养有何好处?还不是两败俱伤。

 

情商是种能力,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以身作则,陪练也要有陪练的觉悟。但有了觉悟就够了吗?NONONO,光有觉悟,自身修炼不够还是容易掉进坑里。父母是否有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重要到什么地步?重要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甚至每一个微表情都在给孩子传递信息,对ta究竟是尊重还是掠夺,是爱还是恨?这些,也许我们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孩子。

 

很喜欢“镜映”这个词。镜映,是自体心理学里最常提及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在镜子里映出一个人的形象。我们本能地渴望被看见,被认同,成人如此,孩子更是。他们原本并不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通过和最亲近抚养人,也就是我们之间的交互,他们逐渐从互动中了解自己。那照出他们的这面镜子,如同陆老师常说的,如果这面镜子上本身就有污点,那孩子就会认为这也是他们的污点。用大白话说,如果我们给他们贴诸如“你就是个懒惰的孩子”、“你怎么这么内向”这样的标签,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习得性无助,也就接受了镜中带有各种“污点”的自己,哪怕这些可能根本不是他们原来的样子。

 

是不是细思极恐?

 

 

  1. 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因此,在学习如何提高孩子情商力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想,怎样是适合自己和孩子,让彼此都舒适、健康的相处方式?也许可以把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一种基于伦理设置、有契约约束的合同关系,彼此守着自身的边界,咨询师不带有任何价值或态度评判,始终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看待眼前这个小小来访者,以他们为中心,放弃自身的利益,给他们能自己够给到的一切帮助,让他们有面对现实世界真实挑战的勇气。

 

是的,做到这个很难,非常非常难,对于情商教练这个角色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何尝不是我们每个妈妈最高的努力目标呢?孩子的情商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和提高的,何不做一个陪练师,陪伴着他们共同成长,把情商力作为一个切入点,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提高情商力为奋斗目标,综合评估孩子的各项能力,以一个点翘起整个面,扩大白色的部分去渲染黑色的部分,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只是黑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弹性、有可能、有希望的,热爱生活、善待自己与他人。我想,这也许才是我将来希望看到她的,最美的样子。

 

我们共勉。

 

 

乔妮

2021.9

 想要了解和参加绘分享心理营,联系Koala老师微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