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解读|22/23年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分析全解
发布于 2021-09-26 19:06
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农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共建,入选“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
1. 基本信息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森林专业,与河南农业大学同岁。学院在职教职工159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博士82人,硕士62人,双聘院士4人,外籍客座教授3人,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等13人。学院下设4个系、1个中心实验室、1个科研机构和9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拥有林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院士工作站,林学和风景园林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和城乡规划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森林培育学和风景园林学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林学、风景园林学、生态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林学院现有林学、旅游管理、园林、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10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工、管、艺、理五大学科门类,林学和园林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近3000人。
导师信息(园林学院部分导师,包括讲师)
注:导师详细信息介绍请咨询河南农大官网。
《花卉学》 包满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园林艺术原理》 王晓俊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杨赉丽(第五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风景园林工程》 孟兆祯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西方园林史》 朱建宁(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设计;
《园林树木学》 陈有民(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设计;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近几年快题的出题形式多变,但是整体的难易程度不高,初试的场地基本面积在2公顷以内,高差变化比较小,周围环境也不是很复杂,整体上属于常规空间。
但是20年考研初试较难,考到了乡村景观,高差也比较丰富,很多同学对高差处理以及乡村景观的相关功能了解并不全面,预计21年考研初试题目也不会简单。
考试时间3小时,2张A2,1张总平面图,1-2个指定剖面图,总体鸟瞰图1张或3张局部效果图,若干分析图,设计说明及经济指标,植物图例表等。
复试相对初试比较难,容易出现高差丰富的空间,特别是19年复试题目,整体场地高差有20米,因此,考生们要多研究高差的案例以及与此相关的雨水收集与排放的问题,另外,注重植物分析图,其所占的分值很高。
考试时间6小时,3张A2,一张总平面图(40分),分析图若干(30分),植物景观综合规划设计(50分),方案效果图(20分),设计说明(10分)
河南农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一、复试
(一)复试形式
本着将考生和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则,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21年河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网络远程复试与现场复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实际,选定适宜的复试方式及复试平台,但同一学科专业必须为同一种方式。
(二)复试时间
学校计划3月25日至4月20日开展复试。各招生学院复试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错峰进行,并报备研究生院同意后,及时向考生公布准确复试时间(具体见各学院网站相关公告)。
(三)复试比例
实行差额复试,合格生源充足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复试比例不低于120%;合格生源不足招生规模120%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所有满足本学科(专业)门类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四)复试信息发布
各学院须提前在本单位网站向社会公布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复试分数线、各专业(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复试考生名单等相关信息。
(五)复试内容
第一阶段:
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自主确定复试内容。复试包含笔试(招生专业目录中复试笔试科目内容)和面试(外语能力测试、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等方面)两部分。
1.笔试(满分150分,时间为3小时)
笔试科目为招生专业目录中指定科目,测试重点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论述分析问题能力。
报考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专业考生,笔试科目中含有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内容。
2.面试(满分100,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外语能力测试重点考查考生对外语基本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
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重点考查考生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在本学科领域发展潜力、创新精神、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以及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公益劳动表现等方面的情况,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质、举止、表达和礼仪等。主要汇报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毕业论文,科研情况,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应以课程学习和科研情况为汇报重点。
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重点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分为抽题作答和提问作答两部分。抽题作答环节尽可能采用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由考生抽取题目,进行口头作答。提问作答环节由复试专家提出问题,考生进行口头作答。突出分类考核,学术型研究生应重点考察其探究能力和科研潜质,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应重点考察其应用实践能力。
第二阶段:
1.思想政治与综合文化素质考核
思想政治与综合文化素质考核主要考查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以及对考生过往参加美育、体育及劳动教育情况的过程性考核。
2.心理素质考察
各学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对考生加强心理素质考察,考察结果作为录取时的参考。
3.同等学力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参加复试还须于规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每门考试满分100分,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任何一门课不及格(不足60分)则不能被录取。
(六)特殊类加分政策
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纳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招录的,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可申请免试(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初试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初试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
(七)复试总成绩计算办法
1.复试成绩计算公式:复试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笔试满分150分,面试满分100分。
2. 复试笔试成绩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未达到要求即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3.复试面试成绩采用去掉最高、最低分的办法计算成绩,面试成绩低于60分为不合格,不予录取。
4.同等学力加试课程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5. 总成绩计算时,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均折合为百分制后,按相应的权重相加为总成绩,其中,初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总成绩计算公式:
(1)总成绩=初试成绩(500分)/5×60%+复试成绩(250分)/2.5×40%
(2)总成绩=初试成绩(300分)/3×60%+复试成绩(250分)/2.5×40%
(八)复试组织管理要求
1.复试基本要求
选择现场复试,必须在加强科学精准防控基础上制定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提前三个工作日报研究生院、校防控办公室审定。加强考生的健康筛查,督促考生做好个人防护;做好面试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登记和新冠肺炎排查工作。严格落实考场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入场体温检测、健康码核验工作;做好面试场所的全面通风消毒工作,现场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事件。
选择网络远程复试,要在复试环节安排笔试。笔试(含同等学力加试和管理类联考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择单独考核或在面试环节进行考核。
2.复试全程记录
要严格过程监管,加强监督巡查,对复试全程录音录像,远程复试还需对考生画面录屏。复试应有专人记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当场确定每位考生的复试成绩,评分记录和考生作答情况在复试工作结束后交研究生院集中统一保管,任何人不得改动。
3.建立双查验、三随机、四对照工作机制
双查验:
复试过程中严把入口关,积极运用“人脸识别”、“人证识别”技术,通过双查验加强对考生身份的审查核验。
三随机:
复试过程中加强规范化管理,通过落实“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导师组组成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确保复试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
四对照:
网络远程复试过程中,通过综合比对考生与“报考库”、“学籍学历库”、“人口信息库”、“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库”中信息,严防复试“替考”。
二、调剂
(一)调剂基本条件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5.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工学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
6.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的基础上,可申请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其初试成绩须达到相应专业进入复试的要求。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符合“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可申请调剂到该专项计划。考生初试成绩须符合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进入复试要求,并不再享受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政策。
(二)调剂具体要求
1.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启动调剂程序时,需提前在网上公布调剂办法。明确调剂缺额、调剂要求、报名时间、调剂流程等。其中调剂要求须与本单位复试办法中的要求相符,每次调剂报名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2.各学院对调剂考生进行复试资格审核,资格审核根据调剂办法中调剂要求进行,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调剂。各学院回复调剂考生复试资格审核结果不得超过考生报名后36小时。
3.调剂复试内容要求与一志愿考生复试内容要求一致。如调剂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两门涵盖拟调剂学科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的考生,不计入复试总成绩。
(三)调剂程序
1.各学院发布接收调剂通知,公布接收调剂信息。
2.调剂考生(既包括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也包括接收本单位内部调剂考生)在各学院规定的时间内登陆“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填写调剂志愿和有关信息。
3.各学院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向可参加复试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须在系统规定时间内在系统中回复确认复试通知。
4.考生按各院要求参加复试。
5.各学院初步确定拟录取名单后,报研究生院备案,由学校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向调剂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收到待录取通知的调剂考生须在系统规定时间内在系统中回复确认待录取通知。
6.考生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规定操作或随意解除志愿的,则视为自动放弃复试或拟录取资格。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