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用意习拳

发布于 2021-09-26 19:17

☀ 河北邯郸,太极之乡,杨、武氏太极拳发源地。

taijiyunshui来自班侯直系后人,做最好的太极拳艺及文化推广。

为什么要用意习拳?什么是意?它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用意习拳?

意在太极拳中的地位最为重要。传统太极拳主张“身心双修”、“内外兼修”。如果只学其形而疏于修内,不用意习拳,所行之拳不是太极拳,而只是“太极体操”而已。老师在观看某些拳友的行拳时,往往点评“此拳无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些拳友习拳多年,虽见其身形绵软,步伐亦轻,但他的动作很是轻飘且苍白无力,似有被风一吹就倒的感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滑拳”、“无意拳”。但有拳友对此是深不以为然,“我是来锻炼身体的,要这意念干什么?”是啊,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也好,做太极体操也罢,都是在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这本身确实无可厚非,况且也确实有着强身健体之功效。殊不知,它与太极文化、太极精神的真谛相去甚远。

因为杨氏传统太极拳绝不仅是形式上的比比划划,而是“练”是“修”;它最注重的是“意、气、神”的内在修炼,其次才是形、体、势的外在修练。它尤其讲究以神见意,以意行气,而后才以气运身,以达到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浑然一体的境界。通过这项运动最终达到的效果和收获,远远不是其它体育活动所可比拟的。假如我们仅仅为了锻炼肌体而照着太极拳路比划一趟下来,而忽略“意、气、神”的内在修炼,就好象我们面对一桌营养丰富的大餐,因为你不愿意起身的缘故,仅能品尝到眼前的一小碟“土豆丝”,岂不是可惜了这一大桌的美味佳肴?

要想用意习拳,就要明白什么是“意”。意就是意念,它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不是一回事。它有三个很明显的特点:

1、它具有直接性,没有思维过程。比如说我想要蹬腿,抬腿蹬就是,不需要考虑先动哪个关节、身体其他部位如何协调,你的腿就蹬出去了。

2、意念与身体各部位关节之沟通必须通过反复刺激才能达到娴熟。这也就是说,别看我们现在说蹬腿就蹬腿很容易,其实这是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有意无意反复蹬腿的结果。

3、意念是通过内气作为载体才能和身体有关部位连接起来。比如我们骑自行车时,脑子不能走神,身体必须放松。遇到前面有障碍,它不需要考虑拐弯的角度,身体的倾斜度,双脚如何配合等问题,就能够轻易绕过障碍物。如果你虽然骑着车子但脑子想着其他事情,一旦突发意外情况,你的精神一紧张,身体各个部位瞬间僵硬,虽然你的想法是避开障碍物,但由于你的身体已经不听使唤了,其结果必然是有坑进坑,有墙撞墙。这就是说意念必须要在气血畅通也就是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引领身体的动作协调一致。

如何用意习拳呢?你首先要明白各个拳式的技击意义是什么,通俗点讲就是要知道这个拳式是干什么用的。在行拳时假设你面前有个对手,在做一个动作时,随时想象对手要干什么,你准备怎么样应对。你有了这个破解对手拳式的意念后,身体中的内气就会随着意念贯通于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个拳式也就有了非常强的目的性。比如做“右搂膝拗步”时,身体在落左脚后,你的意念是用转腰带动左手搂住对方来腿或者拳掌,使其失去重心,而右手之按掌才能借腰腿之势击向对手。你在习拳中加人意念后,其他拳友在观察你的行拳时,就会明显的感觉到你的行拳既柔又刚,似有一种浑厚沉重之感觉。这就要求我们每招每式做起来都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千万不要练成滑拳。当然,我们在刚开始加入意念时,因为调整不当可能会出现身体僵硬之现象,这需要拳友们在行拳时用心体会,慢慢的找到“用意不用力”的感觉,绝不能因噎废食,放弃这一必修课程。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

本号官网 http://www.yunshuiwang.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