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日记(14)离道之术,术必衰吗?

发布于 2021-09-27 06:49

50年忠孝日记

 ——这是一个八岁写日记的人

       日记人:王春来

       日记整理人:雪扬

一本“孟母”教子的日记。

一本被誉为当代“孝经”的史诗

一本记录忠孝男儿成长的奇书。

一本慈孝传承的家书。


    14、离道之术,术必衰吗?
1973年2月××日  晴
XX留学生突然被一辆小轿车接走了,大人说,那家伙“平反”当了大官。
我高兴而又惊讶地问母亲:“干部们都还没当上大官呢,他一个大墙里的人,离干部还差几个等级,怎么会一步登天,听说当了大官?”
母亲说:“心想事成,事情的变化往往与人的心念相关,古人说‘境由心生’。他过去不坦荡遭了罪,也受了委屈,可是人家在大墙里,依旧刻苦读书学习知识,上天是公平的,就让他梦想成真了。”
马路上我拉着母亲望着送别留学生的人群说:“妈,这个人能耐太大了,将来会当更大的官吧?”
母亲却说:“道术结合乃魂体为一呦!”
母亲拉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说:“人哪,还要有些情怀,这个人如果能再修炼谦逊的品德(道),将来才会好,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前程就难测了。”  
后记:我的“偶像”真的当官了,我很得意。我对母亲担心他恃才傲物的品行不以为然,认为有本事的人有傲气很正常。但后来听说这个留学生当官后仕途真的不顺,出了事。  
47年后我的孩子问:“爸,道术合一很重要吗?”我对孩子说:“是的,当年你奶奶言中了,那个留学生后来真的出了事。庄子曾经说,‘以道驭术,术必成。离道之术,术必衰’。那个留学生学知识刻苦用功,梦想成真了。如果他的学习扩展到修身养德上,德才兼备也许后来就不会出事了。”   

作者/王春来  播读/ 刘亚迪  编辑/曹海丽


==== 忠孝楷模王春来

王春来简介:

       王春来出生在一个具有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家庭,父亲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干部,母亲受过传统文化教育。1996年,王春来放弃了去北京工作的机会,通过几十件护理老人用具的发明和创造,成就了边工作边照顾双双瘫痪父母十二年的不凡人生。十几年中,他没有应酬,没有出过远门,4000多天的不眠之夜,他就躺在病重的父母中间,一边为母亲翻身,一边为父亲换尿布。他在监狱从事矫治罪犯工作30年,善于从人生的高度和慈孝文化的角度研究男子犯错与生命痛苦的文化信念之根源,所著《监狱中队管理学》,此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专著的空白,并摘录《中国监狱大事记》。

       为了在心灵上慰籍父母,让老人不觉得自己是累赘,他在父母病榻前写出了《黑手伸出高墙》、《明天谁去坐牢》、《河南犹太人》、《孝子警官日记》、《中国式忏悔》、《一扇门》等著作。中国伦理专家做出如下评价:“《孝子警官日记》的感人之处在于他弥补了传统慈孝文化的不足,把心灵慰藉和对工作的忠诚注入慈孝文化中,树立起中华慈孝文化忠孝两全的里程碑。”

王春来事迹:

病魔降临

    1996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王春来正吃饭,家里的电话响了。打电话的是时任司法部常务副部长的金鉴,他邀请王春来到他北京的家里作客。

    原来,王春来在当监狱分队长和中队长时,把本职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积10年之功,写成了《监狱中队管理学》一书。1994年6月,金鉴看到书稿,称赞此书“填补了国内监狱理论的一项空白”,并亲自审定书稿,联系出版社出版。

  金鉴这次在北京约见王春来,是想调他到司法部专门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一名基层民警能直接进入国家最高管理部门工作,这是许多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王春来当即答应下来。

  回洛阳的火车上,王春来心潮澎湃。自己1979年高中毕业后,干过临时工,在街头炸过油条、卖过羊肉汤,直到1985年通过招警考试干上民警,生活才安稳下来。现在,美好的前程正在向自己招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王春来内心不断勾画着美好未来的时候,母亲出事了!

  那天下暴雨,地面积水很深。王春来的母亲收了小货摊回家,经过火车站附近一涵洞时,因看不清路,三轮车陷到窨井里,母亲摔倒……经过3天紧张抢救,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瘫痪了。

  哥哥、姐姐和妹妹都不在父母身边,照料母亲的重担自然落到了王春来的肩上。

  王春来的父亲是一位退伍老军人,年轻时耳朵被战场上的炮声震聋了,后来又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因父亲多次调动工作,母亲后来失业了。王春来小时候,母亲为了挣钱贴补一家人的生活开销,白天走街串巷卖小百货,晚上就到铁路货运站装卸货物、砸石头。长期超负荷劳动和营养缺乏,她30多岁就患上了肾炎。

  是留在老人身边尽孝?还是抓住难得的人生机遇干一番事业?那天夜里,王春来怎么也睡不着。看着病痛中呻吟的母亲,想想自己勾画的美好未来成了水中花、镜中影,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漫长求医路

      王春来最终决定放弃进京的机会。

  无数个节假日,他骑着三轮车,带母亲走遍了市内大小医院,又到郑州、上海、北京等地寻访名医。

  然而母亲的病非但没有恢复,肾炎又恶化成尿毒症,她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恰恰这个时候,王春来的父亲又患了糖尿病、动脉血栓,两腿很快失去知觉,无法行走。王春来父母双双卧病在床!

王春来每天的时间开始以分来计算。早晨5点钟起床,深夜12点以后才能就寝,伺候父母起居、量血压、听心率、测血糖、打胰岛素、喂饭、擦洗身子、清洗屎尿布……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其间,他还要挤时间看书和写作。

  王春来自学了《内科学》、《外科学》、《糖尿病预防》等多门医学课程,摘录了各类药方200多个,并且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疗和护理技能。为了让父母多活动,他动手制作了很多特殊装置:客厅和卧室沿四壁装了一圈包着布的钢管,让父母练习站立、练习移步;用自来水管焊接成架子横在床上,让父母双手抓住在床上移动身体;还有能随时坐下休息的木凳子、便于大小便的椅子和床、便于移动母亲的特殊吊拉工具。

  十几年间,王春来几乎放弃了一切应酬,更是轻易不敢出远门。为父母治病花去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为了节省开支,他家里总是吃最便宜的饭菜,在洛阳大学上学的儿子每天从学校回到道北的家里吃、住;近20年中,王春来只是结婚时买过一套西服,以后再也没买过新衣服。长期超负荷劳累使王春来疲惫不堪,一次,他去卫生间好长时间没有出来。家人喊他也不答应,便赶紧打开卫生间的门,发现他坐在坐便器上睡着了。

  这一切,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下班,王春来刚走到家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母亲痛苦的声音:“这样太拖累孩子,我真不想活了!”无奈的父亲哭着在劝说。王春来打开门,两位老人立即换上笑脸。看着还挂在父母脸上的泪珠,王春来一下子扑倒在父母床前,放声大哭起来:“爸,妈!我不想成为没有爸爸、妈妈的人,我要你们俩好好地活着,只要我不倒下,一定想办法治好你们的病!”听着儿子的哭求,两位老人老泪纵横……

最大的孝道

  在尽孝道的同时,王春来勤奋工作。他带领的中队多次被评为先进中队,他个人也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此外,他还坚持每晚趴在父母的病床上,一只手为他们按摩,一只手执笔写作。

  工夫不负有心人。2002年至今,王春来先后出版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黑手伸出高墙》、30万字的长篇小说《明天谁去坐牢》以及国内首部展示犹太人风采的30万字的长篇小说《河南犹太人》。这些作品出版后,先后被30多家报纸、刊物转载,又先后在台湾和海外出版。其间,王春来结识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梁晓声为其孝心所感动,引为至交,时常与其保持联系。

  有人问王春来为什么能够“忠孝双全”,王春来讲,有一次自己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把稿费单拿回家中后,父母特别高兴,似乎病情也减轻了许多。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说:“做儿子的光照料好老人的生活起居是小孝,努力在工作和事业上多出成绩,让老人感到欣慰,才是最大的孝道。”

“来生还做亲人”

  窗外下着细雨,王春来守在母亲病床前,看着母亲蜡黄无血色的脸,感到特别凄凉和无助。

2008年元旦刚过,王春来父母的病情明显加重了。1月28日早晨,他在医院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给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父亲熬米油,这时脑外科医生打来电话:他父亲不行了!

  重症监护室里,监护器上的心跳没有了,氧饱和没有了,呼吸机像睡着了一样。王春来突然发疯似的要求护士开大呼吸机,自己上前迅速为父亲挤压心脏。一会儿,监护器上显示了心跳,50次,70次,110次……但半个小时后,他父亲的心跳再次停止,监护器上的显示线成了直的。

  王春来仍执拗地不停为父亲挤压心脏,汗水、泪水顺着脸颊流淌。他大声哭喊着:“爸,您不能走,一家人离不开您呀!”

  在父亲的告别仪式上,王春来泣不成声:“亲爱的爸爸,如果有来世,我们一定还做亲人……”

  4月9日,在王春来父亲去世的第71天,经历了无数磨难的母亲也永远地离开了他。此后几天,王春来在日记中写道:“从此我将独立于生活船头,不论是风,是浪,是骤雨,是暗礁,只有儿子一个人应对。

  “不再有人喋喋不休地让儿子注意生活的灯塔,不再有人舍命去堵儿子淘气弄漏的小船,生病时不再有人逼儿子吃药打针,夜半钟声不再伴随那沧桑的声音催儿睡觉。

  “放心吧,爸爸妈妈,儿一定善待生活好好活着。儿会有所作为不辜负您给予的生命。

  “可儿子心头还是有个强劲的声音——有妈真好!”

豫商有道
豫商有道商道即人道,豫见好品商品即人品!豫商有道,愿天下豫商携手共赢!
2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