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发布于 2021-09-27 11:20

刘邦(前256~前195)大器晚成,称帝时已经五十多岁,但那时他的儿子都不大,甚至还有几个没出世。发妻吕雉(吕后)生次子刘盈,被立为太子,而刘邦去世时,以嫡子身份继位的刘盈也不过16岁。由于刘盈性格比较懦弱,也没在战火纷飞中受过锤炼,执政能力更是不能恭维,所以母亲吕后就站到了前台。

吕后剧照

吕后跟随刘邦从秦末乱世一路走来,由贤妻良母型的农妇蜕变为手段过硬的女强人,从诛杀彭越与韩信两件事情上足能见证她的政治手腕及能力。所以,将来吕后替儿子打理朝政也是刘邦能预料到的,这也是他最终没有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的主要原因。

刘邦称帝后,最忌惮两类人,一类是异姓诸侯王,另一类是从沛县起兵过来的那帮开国功臣。前者裂土分茅,后者居功自傲,前者能让刘邦的江山改大杂姓,后者也能让刘邦的社稷不再姓刘。对付前者,刘邦武力与诡计并用,到他去世前,异姓诸侯基本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子侄兄弟。对付后者,恩威并施。“恩”就是赏赐,封侯拜相。“威”就是用礼法来约束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这些事情叔孙通在行,而且做得也令刘邦很满意。

刘邦剧照

但是,刘邦还是觉得不够周全,于是杀了一匹白马与大臣们举行了一个盟誓,大致意思是,没有功劳不能封侯,非刘氏宗室不能封王,如果谁破坏了这个规矩,你们就一起收拾他。这就是著名的“白马之盟”,这个“盟誓”后来成了周勃、陈平等人诛杀吕后族人的依据之一,因为吕后生前不仅给她的几个侄子都封了王,而且还为她的先人也追封了王。

但是需要弄清楚的是,“白马之盟”被“诸吕功臣”们带偏了,刘邦立盟誓的初衷并非全部针对吕后代表的外戚集团,应该对沛县起兵的那个功臣集团同样有约束力,它应该是一把双刃剑,或者在刘邦的潜意识里,就是以约束功臣集团为主要目的。刘邦之所以要立这个盟誓,其实是给汉朝政权追缴了一份儿“保险”,因为在外戚、军功、宗室这三股势力之中,宗室的实力最弱,约束外戚与军功,就等于维护了宗室的利益。

陈平剧照

按刘邦的设想,外戚集团与功臣集团互为制衡,来拱卫宗室。在刘邦病重期间,吕后曾经向刘邦请示过将来丞相人选的安排。刘邦说,萧何之后可用曹参、曹参之后用王陵,再之后就是陈平。另外,刘邦还刻意强调了周勃的作用,安刘氏天下,非他莫属。由于在征讨英布时受了重伤,刘邦在刚六十岁出头就去世了,而这些随他沛县起兵的兄弟们都还生龙活虎,再加上刘邦的儿子普遍年幼,尚不能独当一面,所以刘邦只能在这些大臣们身上寄托些许厚望,而这些大臣们自然被赋予了一些“托孤”的色彩。

周勃剧照

最终,吕后的计划因为难度系数太大而没有实施,当时周勃、灌婴、陈平、樊哙(吕后妹夫)都统兵在外,所以注定她这个“一网打尽”的计划不能完美收网,会漏掉许多条大鱼。而这几条大鱼,反过来就有可能把她吞噬。因此,吕后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了试着与“军功集团”和平相处。

既然有防范“军功集团”的意识,那就需要想办法制衡,因此吕后必须得出面主持大局。这样一来,刘盈的存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替儿子理政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提升族人的地位,该掌权的掌权,该封侯的封侯,该封王的封王。以致于到后来,吕后的三个侄子吕禄封赵王、吕通封燕王、吕产封梁王,特别是吕禄、吕产还分别掌管南北禁军的军权,吕产还身兼太子太傅等职,吕后的妹妹吕媭也被封侯,成为古代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侯的女性。

吕后提升自己族人地位的用意,有些大臣是不理解的,比如丞相王陵,他就当面向吕后提出反对,但多数人看得比较通透,比如周勃、陈平等人,主动表态支持。所以王陵很快遭到贬谪,至于陈平、周勃等人虽然没有掌握实权,但吕后也不会给他们小鞋穿。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去世,吕后临朝称制,立长子刘恭被立为皇帝,史称前少帝。四年后,吕后将前少帝囚禁饿死,然后立了刘盈的另一个儿子刘弘为帝,史称后少帝。两位少帝,均有名无实,可见对权力的把控丝毫没有懈怠。就在吕后临终前,她还刻意嘱咐二位侄子不要为他送葬,以免离开京城后遭人算计反制,足见她一直不敢放松对“军功集团”的警惕。

前180年吕后去世,侄子吕产任相国,继续辅佐后少帝刘恭。但是没过多久,齐王刘襄(刘邦长孙)起兵,准备杀入京城夺取皇位,显然他是瞅准了吕后去世的这个时机。吕产则急忙派灌婴率兵前往迎击。但是京城之内的“军功集团”也开始蠢蠢欲动,一场腥风血雨已在酝酿之中,因为他们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灌婴剧照

所以灌婴到达荥阳后便驻足观望,并没有去攻打刘襄。而齐王刘襄也只好陈兵于齐国边境,因为他心里没底,一是不敢主动与灌婴发生冲突,二是还不清楚灌婴的立场。就在他们二人对峙期间,周勃、陈平、纪通(纪信之子)、曹窋(曹参之子)、及刘襄的两个兄弟朱虚侯刘章与东牟侯刘兴据等人联手,先是夺了吕禄、吕产军权,然而将吕后族人诛杀殆尽,理由是“诸吕”有叛乱篡权的意图。

刘襄本来是要杀入京城夺皇后,他的两个弟弟为他做内应,但是“诸吕”悉灭,“军功集团”掌控局面,他也没有了进兵的理由,再说前有灌婴挡在能往关中门户荥阳,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回到齐国期盼皇位能落到自己的头上。结果“军功集团”最终选择了拥立了为人一向低调的代王刘恒(刘邦四子),刘襄空折腾一场。

就在刘恒到京城继位当晚,另一位元老夏侯婴与刘章将后少帝刘弘及他的两个弟弟刘朝、刘武诛杀。刘盈一共六个儿子,也就是刘邦的六个嫡孙,他们分别是刘恭(前少帝)、刘疆、刘不疑、刘弘、刘朝、刘武。其中刘恭被吕后饿死,刘疆、刘不疑早逝,后三位死于军功集团,也就是刘邦所谓的“托孤大臣”之手。

那么这帮“托孤大臣”为什么要杀尽刘邦的嫡孙呢?其实原因很简,他们是吕后的孙子,将来掌权后会清算那帮“诛吕功臣”。但是“诛吕功臣”们又不承认几个孩子的身份,说他们并非刘盈亲生。这样一来,岂不是自互矛盾?如果与刘盈没有血缘关系,自然和吕后更扯不上分毫关系,杀他们的意义何在呢?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彭城兵败,刘邦跑命途中,几次将刘盈踹下马车,正是赶马车的夏侯婴三番五次将刘盈抱回车上。没想到最终,夏侯婴竟然成了刘盈儿子们的噩梦。总之,以陈平、周勃为代表的“军功集团”向吕后族人发难,不应该简单看做是在“安刘氏江山”,而是自身利益的一次拓展。

如果当时不是刘姓诸侯已经壮大了实力,形成不可撼动的根基,“军功集团”的这次行动无疑就是一场政变,届时汉朝命运如何,还将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既然“托孤大臣”在考虑如何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自然就不可能再去顾及刘邦的那几个嫡孙的命运,甚至关键时刻还会把他们牺牲掉。这就是利益面前不能考验人性的道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