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以爱之名到底绑架了什么?

发布于 2021-09-27 16:16

这些年我一直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问题很感兴趣,来源是我在大学读悬疑小说的时候,总是对罪犯的犯罪心理感兴趣,我总想探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他们变成这个样子,而后来我又接触到很多单亲家庭的朋友(总有人试图给我灌输“单亲家孩子”的理念,我觉得小孩的成长在于家庭质量,一个高质量的单亲家庭小孩一定比一个天天吵架低质量双亲家庭的小孩要健康,而且我身边的朋友都很优秀),导致我对原生家庭这个因素很感兴趣,加之我很喜欢小孩,所以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本《你好小孩》。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讲述传统的母女关系的书,但是我在浏览了开头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作者意图从父母、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等角度出发,阐述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她更把视角拓宽到构建“儿童友好型社会”,我很赞同解决一个问题,不是帮助个体,而是营造一种社会共识的氛围,因为我们在这个社会里是链接存在的。

现在回头看,我不得不承认,在我的家庭里,我父母对我的教育是延续上一辈的影子,我的父亲对我从小就是“管教式教育”,

我算是很有主意的孩子,但是无论和父亲谈到什么话题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听我把事情说完,就会先“批评”我一顿,我不懂他总是想从各个角度找到我的问题,好像把事情本身做对就是我的不对,对我的夸赞更是很少,好像说出来夸赞或者爱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我的母亲教育更是不多,在家里父亲很强势所以我的母亲更多是听我父亲的。

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应该和大多数的父母一样,干预我的生活,以爱的名义绑架我,他们总想让我按照他们觉得“对”的方式来活,好像不那么活就一定会过得不好,我曾经尝试和他们沟通,他们也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来阻止我。

我很感谢他们把一切最好的想办法给我,但是他们“干涉”的太多了,我也理解了他们那个时代并没有那么流通的信息,他们在用他们最好的方式对我们,他们的宗旨是希望我们过得好,但是换一种角度,我们也应该看看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应该是最好的倾听者、辅助者,而不是干预者。应该多蹲下来通过孩子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听听孩子的声音,因为他们也是和我们不同的人。小孩早期价值观的形成与家庭父母是分不开的,真正把他们当成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把他当作和我们不同的人,我真的不需要他有什么名气成就钱财,但我需要他明白自己的价值和目标,需要建立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他不光是我的小孩,他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员,我需他把对方尊重为个体,有边界意识,而不是干涉和主导,所有关系都是一道双向的题。

所以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在什么样的系统中成长呢?或者有什么样的特质呢?(没有绝对的准则,浅谈个人理解)关于学校和社会,这个话题可以看原书,我的见识浅薄谈不了那么深。

孩子应该是1.独立的(明确自己的价值观、能够主动选择和判断)

2.与人为善的(能够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

3.合作的(体现在社交中,能够有效与他人和社会链接起到作用)

4.自尊自信和自我管理(我认为要先做好自我情绪管理才能理解他人,有边界意识)

5.可持续学习(我不要求他学习一定好,但是一定要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父母应该是1.爱孩子,要理解和共情(要给孩子充足的爱,更高质量的陪伴,有时不妨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2.辅助的(帮助孩子成长和提供资源,帮助孩子找到兴趣认识自己,这点非常重要)

​3.包容有耐心(孩子总会犯一些“我们看似简单的错误”,就像我们练车的时候教练觉得我们“很笨”一样,我们要给他耐心)

4.沟通和倾听(要保持和孩子沟通的频率,注意是深度沟通而不是说说话而已)

5.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或者说让他们勇敢试错,让他们去接触最真实的世界,不要干预太多生活)

家庭应该是1.合作的(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群体,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例子,父母应该更多的是合作)

2.让孩子承担一定家庭责任(让孩子在家庭中有一种参与感,给他分配一些“小任务”,让他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

3.避风港(家庭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无论在外面经历了什么事情,回到家里一起面对问题)

4.在压力下还能保持完整、有凝聚力的家庭,家是一个靠爱和情感流动来维系的组织

小孩不应该成为父母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替代品,也不是检验人生想法的试验品,更不是实现他们梦想的牺牲品,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人,个体,他们该有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父母可以意识到这一点,虽然我的教育不是完美的,因为我的父母并没有经验,但是我希望一些旧的观念到我这里就此为止吧,我希望能够给我的小孩更多的陪伴和爱,他的行为也是在检验我,我也需要和他一起学习进步才能建立更好的家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