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教育世家!如皋一家庭入选

发布于 2021-09-27 19:0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升教师从教的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激励广大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教育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第37个教师节前开展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 动,经各地审核认定,推选出100个教育世家。

此次推选的100个教育世家,是全国教师家庭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畏艰苦、迎难而上, 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师德师风高尚,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传承淡泊名利的坚守;教学业绩突出,长期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潜心教书育人,在人才培养、教育研究、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作出重要贡献;接力从教奉献,治学严谨、齐家有方,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在家庭和学校树立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各地各校要深入宣传首批教育世家典型事迹,增强学习宣传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广大教师要以学习首批教育世家先进事迹为动力,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育人实践中传承优良师德家风,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彰显人民教师风采,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批教育世家

江苏共有5个家庭入选

李晓晖家庭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继东家庭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安定小学

沈苏南家庭

南京大学医学院

郁一奇家庭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顾梅家庭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起来看如皋李继东家庭


李继东老师一家三代,四人从教。一代代人,流淌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爱党,传承不变的主旋律

李继东的祖父李子明,作为一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总把热爱拥护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每逢重大节日,总会在家举行升国旗仪式;每逢政治生日,总是召集子女后代讲述革命故事。走进他们家中,最醒目的是李老先生布置的“红色情愫”专柜。今年,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伏案书写《烽火岁月》革命回忆录,献礼建党100周年。

李子明

李继东的父亲李新民虽不是共产党员,但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始终教育自己的学生、孩子热爱党,拥护党。

李新民

受祖父辈的影响,李继东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教书育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打造了“543”等党建品牌。尤其是今年李继东带领全校师生营造氛围、学科渗透、活动引领,生动活泼学党史,在学生心田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郝久红

李继东的妻子郝久红,沐浴着家庭浓郁的讲政治氛围,26年如一日,为党培育一代代新苗。

爱岗,传承不变的勇担当

李继东的爷爷李子明17岁就走上三尺讲台,担任乡村学校校长37年。从教生涯中,李老一直秉承着最朴素的想法:把学生们培养成对人民群众有用的人。他教知识,更育人,用自己的爱岗敬业与聪明才智,把乡村学校办成了那个时代的标杆。

李继东的父亲李新民,身体二级残疾。四十年始终坚守乡村小学三尺讲台,用病残之躯托起了乡村孩子们的希望与梦想。工作时,每天他总是五点就起床,花费两个多小时推着自行车上班,从不因身体残疾缘故而迟到。上课时,他总会想方设法,化枯燥呆板为生动有趣。作业批改因为右手不灵活书写速度慢,总要花费别人数十倍的时间,但他从不缺批拖拉。为了教好孩子,他还克服了基础知识贫乏和身体残疾的困难,以优异的成绩捧回中等师范毕业证书。他所带班级虽在村小,但成绩年年名列前茅!

李继东

受家庭的熏染,李继东毕业26年来,始终坚守一线。尽管声带小结手术3次,但从未离开课堂。担任学校校长9年里,坚持每周上3-5节语文课。他善于学习,勤于研究,勇于探索,形成了“游戏学习育人”的鲜明教学主张,公开课多次获全国、省大奖,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出版了研究专著,研究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也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劳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是李继东的妻子郝久红永恒的追求。她把一腔热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均名列前茅。郝老师先后被评为如皋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如皋市骨干教师,南通市优秀班主任。

爱群,传承不变的真使命

爷爷李子明从参加工作一直到如今,总把帮扶济困作为自己的使命。56年前,李老就从养家糊口的工资中拿出了5元钱,资助学生阚友根上高中。像这样资助的事例,在李老这里总是寻常。仅这几年,李老扶贫助学捐款就达4万多元。

熟悉李继东和他妻子的人都知道:他们一家特别爱帮助人、成就人。早在2008年,李继东就第一批响应省教育厅“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号召,克服爷爷年迈、父亲病残、儿子幼小的实际困难,赴300公里之外的灌云县白蚬乡钱庄小学支教,得到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灌云县教育局局长等领导老师的高度肯定。他们还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先后指导培养青年教师40多人,指导实习师范生200多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