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厂梦”,年轻人看不上其他工作了吗?
发布于 2021-09-27 20:03
● 2021年秋招,第一批00后大学生即将进入职场。
疫情影响下,高校外出管理严格,如何在毕业前积累实习经验?
数字经济创造的新职业、新岗位,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新机遇?
走入职场后,全新的战场开启,有哪些思路、方法面对新挑战?
● 金智教育研究院顺势推出“就业新动向”系列文章,此为第一篇。
早上8点,小王挂上大厂的“厂牌”,迎面走向了蒸汽弥漫的包子铺。这块淘宝上买来的“厂牌”,是小王对于未来职业的最大期待。
在“AI抢走工作”、“大厂年薪百万”各类内容的轰炸下,小王认为如果进不了大厂,人生已经失望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要靠拼命挤进“大厂含量高”的“高科技”企业。
不过,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大厂代表的“高科技”,确实会改变时代,但未必是个人最优解。听过“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的同学,可能现在作为一个医药代表正奔波在路上。
思考就业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就业的底层逻辑进行分析。我们也可以说评估就业“长期看科技革命,中期看产业格局,不变的是市场供需”。
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不断颠覆着行业与就业的基本逻辑。
18世纪,英国的蒸汽动力革命,催生出一个劳工阶级,让数十万农民自愿或被迫的成为产业工人,当时工厂中的劳工们每周薪水仅能勉强饱腹,在昏暗的工厂中工作12个小时的英国工人,工作环境远不如农庄的黑奴。
工厂里的童工,工资不到女工的1/2、男工的1/3。
任何一个乔治王时代的农民都会告诉你:种田,好;进厂,不好。
但搞工业的英国,在数十年时间里用印度土布一半的价格,以泰山压顶之势击溃了印度家庭纺织业,而后低价原材料不断涌入英国本土,工业品倾销世界。英国劳工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
据统计“到1850年, 伦敦人每周消费5盎斯黄油、30盎斯肉、 56盎斯土豆,16盎斯水果,而今天的英国人每周消费5盎斯黄油、35盎斯土豆、32盎斯水果。”
这个生活水平的提升速度,证明了科技革命才是就业状况的决定因素;同时,历史的一个小小注脚,告诉我们先进厂的一批人996是免不了的。
产业格局
产业格局,不断改变着资源分配的模式,同时革新就业格局。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期,赚得盆满钵满的不是工厂主,而是地主。
1815年的《谷物法》规定,在英国谷物价格每夸脱(1英制夸脱约为1.14升)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谷物进口。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可从国外自由输入谷物。
当时,英国工人的收入每周在10先令左右,优秀的技术工人不过20先令。工厂主发给工人的工资,很快便被食物消费所吞噬。
仆人大多数是妇女,他们住在雇主的家中,提供厨务、清洁等服务。
一个直接的证据是,直到1939年,英国最大的工人群体不是纺织工人、煤炭工人、钢铁工人,而是仆人。
现代高技术岗位的增加,更是可以大范围带动就业。据统计,一个硅谷或华尔街的就业,直接创造了两个半人的服务业需求,包括餐饮、出行、家政、娱乐等。
在今天的中国小县城,如果成功引入一家万人规模的工厂,所有人都可以发现县城面貌的显著变化。一点点、小旅馆、烧烤夜市应运而生,连习惯了回家做饭的县城居民,也终于能看到外卖骑手们穿梭于小巷中的身影。
而不久前,酱香科技再一次证明了分配中的赢家,远不是那么简单。
市场供需
市场供需,直接影响工作投入回报比。
人工智能的数次融资高潮,让过去门可罗雀的数学专业变成大热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迭代,让一证千金的网络工程等工作失去了光环。
千金难买早知道,市场的供需关系一日一变,难以把握。这种大起大落的悲喜剧,还会继续上演。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待职业的选择时,又增加了新的维度。
第一,职业生涯不断延长,资深打工人的供给不断增加,专精多个领域或增加职业积累成为必须。
《百岁人生》一书中,对未来高龄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展望。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表明,2007年出生的孩子,在美国50%的机会活到104岁,在日本更高达107岁。与之相伴的是退休年龄不断推迟。
未来的人均职业生涯,可能长达60年。不断重复年轻时的工作经验的做法,变得不再可能。而那时的年轻人,在传统岗位的跑道上,也将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众多高龄工作者因其资历和经验,深受雇主欢迎,并未完全退休
第二,零工经济成为重要就业方向,需求越来越多,就业更灵活。
在历史上,零工也即自雇工作者,是低收入者的无奈选择,零工的比例上扬是就业不振的重要征兆。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这一点,如今,情况如果不是完全颠倒,至少改变了相关性。
未来打工人
人类的寿命不断增加,即使在印度每十年人均寿命也会增加2岁。45岁重新回到学校,70岁完成博士学业变得不再是新闻。同时,打工人的职业生涯也会变得越来越长。
60年的职业生涯,这个尺度上一次职业选择变得没那么重要了。科技的发展,也在整体上改善了打工人的生活待遇。但是,不断的学习新技能,扩展不同职业阶段的岗位的可能性,加入由不同领域专才共同组成的小圈子,将会成为了打工人竞赛中的必选项。
参考资料:
琳达·格拉顿等《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中国信通院、微信《2021数字就业新职业新岗位研究报告:基于微信生态观察》
Selina Todd《人民:英国工人阶级的兴衰1910-2015》
同学们对于职业发展有哪些困惑和期待,欢迎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会选取部分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回答。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