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长期不运动会怎样?跟奥运冠军一起动起来吧~

发布于 2021-09-27 20:10

1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居家健身成为主流
现在,一批名气更加响亮的“健身老师”上线啦
他们就是刚刚载誉归来的奥运健儿们

场上拼搏,场下自律,我们的运动员们在隔离期间依然没有懈怠,在房间里继续坚持训练,并纷纷用短视频打卡的方式保持一定量的训练标准。

东京奥运会“双冠王”杨倩也加入了“隔离vlog”行列,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一段自己练习体能的视频,并且哪一种动作可以训练到哪一块肌肉都进行了文字标注,让网友直呼内行!“这么专业,也太贴心了吧!”

奥运冠军都这么努力
你怎么还能躺平呢?!
距离你上次运动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呢?
不要光说不做了
快跟着奥运冠军一起动起来吧

1

开合跳

全身性运动,提高心肺功能

2

三点肘撑平板

提高躯干核心力量

3

仰卧臀桥抬腿

激活臀部肌肉,提高躯干核心力量

增强腰椎稳定性

有效预防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

4

交替弓步前蹲

提升下肢肌肉力量耐力

温馨提示:如果您的膝关节存在不适症状,尽量避免类似的下蹲动作。另外,想要提升下肢肌肉力量的朋友可以做这几个动作:坚持做,可以强健肌肉、保护膝盖健康哦!

5

提踵练习

提升小腿三头肌肌肉力量

长期做这个动作还可以预防崴脚

6

闭眼平衡

提升身体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俗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虽然我们做不到像运动健儿们那样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但也要动起来,才有益于身体健康。

那么,对于长期不运动、整天葛优躺玩手机的小伙伴们来说,又有怎样的危害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1. 超过两周不运动,心血管功能下降1.8%!

研究发现,14天不运动的话,人体的心血管功能会下降1.8%,而且心肺功能也会下降,腰围增加。但恢复正常活动14天后,血管功能便会明显回升。

2. 十天不运动,大脑机能明显下降!

发表在《衰老神经科学前沿》的一项研究发现,平素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若仅停止锻炼10天左右,大脑中负责机体思考、学习、记忆的重要区域如海马体等的血流量便会明显下降。

 

3. 两周完全不动躺平,肌肉力量衰老40年!

据刊发在《康复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者将参试者一条腿用腿部固定器绑定,保持不动2个星期后,年轻人腿部肌肉平均减少485克,老年人腿部肌肉平均减少250克。

这意味着年轻人肌肉力量降低了1/3,其腿部肌肉力量衰退程度相当于衰老40至50年。老年人肌肉力量大约降低了1/4。

所以,运动才是硬道理,躺平的人生是很舒服,但是折腾的生命更有意义!一起动起来吧!运动就是随时随地哪怕强度不够也比坐着不动好,我们提倡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动起来,拥抱健康吧!


惠州三院骨科医学中心简介

惠州三院骨科医学中心是惠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位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院区,是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点打造的针对骨科疾患阶梯式、一体化诊疗中心。中心设有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骨内科、疼痛科、骨科无创治疗中心、急诊骨科等8个亚专科11个专业组。

目前开放床位200余张,提供门诊、急诊、住院、康复服务。中心由知名骨科教授武明鑫博士创建于2016年1月,现拥有50余名技术骨干,其中:20余名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博士2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骨科医学中心配置了MRI、CT、DR、移动DR、HANA全碳纤骨科手术床、电动骨科导航影像手术床、Jackson 脊柱手术床及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大型设备,拥有脊柱专业显微镜、高清关节镜、小关节镜、美敦力微创通道、超声骨刀、针刀镜、椎间孔镜、红外热成像仪、3D打印设备、双能X线骨密度仪、低温等离子治疗仪、射频热凝器、臭氧治疗仪、肌骨超声诊断仪、冲击波治疗仪、悬吊治疗床、手足外显微系统等一批国内先进仪器设备,为骨科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坚实的后盾。

骨科医学中心精心打造自身品牌,以独特的竞争实力,始终贯彻“以 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严格执行 “一体化、阶梯化、差异化”的治疗方案,形成了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突出的专业医疗团队,以最小的损伤、最少的花费为患者实现最大的疗效。通过专家亲诊、专科分治、分步差异化诊疗让患者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力求成为骨科领域的领跑者,造福惠州乃至粤东骨病患友。

专家简介

武明鑫,主任医师,教授,骨科学博士研究生。现任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医学中心主任兼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科无创治疗中心主任,惠州市惠城区医学会会长,惠城区科协兼职副主席。“惠州市名医”、“惠州好人”、“惠州市最美志愿者”、“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惠城区拔尖人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脊柱外科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疼痛微创工作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创伤学联盟成员,广东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关节炎相关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擅长诊治复杂的颈肩痛、腰腿痛,脊柱创伤和关节疾病,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脊柱结核、脊柱骨折、四肢骨折、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下手术,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等多项技术,合理制定诊断、治疗路径,严格把握各类骨科疾患的手术适应症,尤其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四肢骨折及脊柱方面的微创手术治疗和3D打印技术的骨科应用方面填补了惠州地区多项专业空白。


来源 | 骨科医学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