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煤少电”所为何故?数据解读“拉闸”真相

发布于 2021-09-27 22:28

近日,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开启拉闸限电模式,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网络一片沸腾、企业一筹莫展,中美对抗论、货币战争论、阴阳博弈论百家争鸣,热闹非凡。

1

拉闸限电到底意欲何为?

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有些地区选择了“宁可停工也要省电”的极端措施呢?

下面,我们就从政策和市场两方面一同探讨一下拉闸限电的真实原因。
 一、政策面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其中,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为3%
今年的目标完成情况如何呢?
“距年底只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要想扭转局面,必须采取非常规手段,下猛药、下重药,出手要快,才有可能在年底完成目标任务。”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戚玉松在97日召开的全省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专项节能监察电视电话会议上说。
从这位领导讲话的用词来看,目标完成的不怎么样,基本属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了。时间一紧,任务一重,人就容易着急,一着急就上火儿,火儿一大就不一定做出什么事儿来了。这么一来,拉闸的做法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是在不能自觉错峰的情况下实施的强制措施,可不是一声招呼都不打直接拉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行事方法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在已经有了既定目标约束的情况下,原本旨在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能耗双控,如何在一些地方演变成了突击运动了呢?
“生态环保一票否决”,这条红线碰不得,高压危险!
202181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江苏等七个省(区)亮“双红灯”。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随后,为冲刺“双控”目标,部分地区选择对高耗能企业进行限电。如,922日,广东电网东莞供电局厚街供电分局发给用电客户的短信通知说:“由于目前我省电力供应紧张,为保障电力有序供应,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原则,根据市发改局《关于高耗能等企业实施错峰用电的通知》要求,请贵户于2021922-26日,每天全时段停止工业生产负荷用电。”
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一刀切”式的限电、限产。泰州市企业收到通知要求,自916日起,所有工业企业停产。公开资料显示,泰州市此前能耗不降反升,且能耗增幅全省最高。为此,泰州市领导被江苏省主要领导专题约谈。
除产业发达的粤苏两地外,经济较弱的云南、广西等地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911日,云南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强对钢铁、水泥、黄磷、工业硅、煤电等重点行业的管控。
不止是高耗能企业,在一些地方,限电已经扩至消费场所。江苏省徐州市商务局前日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商场超市的能耗双控工作,50家经营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场、超市,在916日至930日期间缩短经营时间——推迟半小时开门、提前半小时关门。
在强计划体制下,为什么还会有地方触碰红线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之一可能是这样的:去年下半年的出口旺盛,由于重启经济的需要,国家用电额度给的比较宽。今年出口回落,有的省调控的比较到位,把之前多用的额度压回来了;而有的省份火中取栗,想在最后关头冲一把、刷刷GDP,没有提前采取调控措施,以至于在环保大督查中被红灯警告。
被警告了,再玩儿就不是红灯,是红牌儿了!时间紧、任务重,特事特办,拉闸! 
二、市场面
 1. 外需强劲,叠加东南亚订单回流,企业用电需求倍增。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外加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部分行业订单回流,带动电力需求旺盛,煤炭消费强劲、价格高位运行。这使得总装机容量占我国能源比例超五成的火电电源承压加重。914日,国家能源局发面的数据显示,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36529亿千瓦时,占比约67%,同比增长13.1%。另据南方电网的数据,今年1-7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7.4%,增速高于全国。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6%,成为拉动南方五省区社会用电增长的主要因素。

资料来源:CCTD,中金公司研究部

分省区看,1-7月,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广东同比增长19.1%,增速居五省区首位。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速达22.5%;主要出口外向型行业用电同比增长23.7%。今年上半年,广东在负荷需求、电量增长双双超出预期,全社会用电量达3643亿千瓦时,用电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尽管广东自5月以来实施有序用电情况,全社会用电量仍然保持大幅增长。
2.大宗商品疯涨,导致电力企业不堪重负。
在用电量增长的同时,煤炭库存却在缩减。根据煤炭工业协会93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通报》,截止6月底,全国煤企存煤约5000万吨,同比降26%;全国主要港口合计存煤6298万吨,同比降8.3%;全国火电厂存煤1.1亿吨,同比减少2100吨。煤炭存量紧缺叠加双控力度的不断升级,促使原材料价格不断高企。

资料来源:CCTD,中金公司研究部

922日至23日,期货市场上动力煤、焦煤、焦炭连续大涨。从今年2月至今,动力煤价格从600/吨涨至如今的1200/吨。在一片涨声的大宗商品中,小品种上涨尤其明显。今年4月至今,硅铁价格已经从7000/吨涨至14400/吨,锰硅则从6700/吨涨至超11800/吨。
然而,高企的PPI并没有传导至CPI,这意味着大宗商品的下游产业链要消化大宗商品原材料的高成本,这使得处于下游的火电企业的利润更加薄弱,甚至到了越发电越亏损的状态。今年上半年,在A股的26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利润同比下降,5家公司处理亏损状态。比如,华电能源(600726.SH)亏损5.229亿,净利润同比下滑202.08%;京能电力(600578.SH)亏损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35%;桂东电力(600310.SH)亏损1.253亿元,同比下滑1548.15%
为此,个别火电企业选择减产,甚至停运。占总装机容量56.8%的供电主力军减产停运,进一步扩大了电力缺口。

2

本轮限电会产生什么影响?

要聊这个,先得说一说什么是低端低效产能。低端低效产能主要包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中技术水平不高、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或改扩建的产能;总体低于全省相应行业平均水平的高能耗、高污染产能;处于产业链或价值链中低端,生产装备相对落后,生产条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信息提升的产能。
疫情影响下,大量海外订单回流,而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产业在国内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加上集装箱运费成本增加,在完成一个生产的闭环后,不但没什么盈利,还占用了库存,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通过限电,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无序扩张产能,防止形成低端低效产能过剩的局面。当然,也会让部分没能跟上节奏的企业惨遭淘汰。

3

企业如何在这种“缺煤少电”的条件下生存呢?

从全国来看,这一轮限电,除了用电增长过快导致的供电不足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严格执行能耗双控集中治理双高。企业要想在这种持续高压的调控政策下生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这种转型升级不能只是能源生产企业的事儿。
按照设想,我们只要卡死了源头,下游的企业自然会改变发展模式,自动转型升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倒逼”。抓住关键环节,“打蛇打三寸”,这种做法总体上是科学且有效的。只是面对疫情等特殊情况,数以万计的市场主体难免为了自身利益横冲直撞,造成盲目扩张、无序竞争的局面,最终必然伤亡惨重。企业要想真正改头换面,还得从自身业务出发,通过技改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制造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能源企业有国家调控,转型和保障力度较大,基本属于被动式,有人推着走。而制造业就不同了,处于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层面,“当时代要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往往是等你明白过来的时候,你的企业已经不在了。所以,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一定要主动探索、主动改革、主动转型升级,尽可能让自己处在相对头部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
推荐阅读

● 郑新产业带发展规划(2021—2035年)(附发展规划图)

● 聊聊航空港区和平原新区(附最新规划和实景图)

● 国常会:3000亿小微加油,提额度国家助学

● 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谁受益?谁能投资?

美国是怎么收割新兴经济体的?为什么我们要死磕房地产?房地产还有未来么?

美元霸主疯狂收割,中国方案如何应对

“双减”的深层涵义是什么?家长和孩子该何去何从?

县域经济爆发在即,河南老乡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狂奔

为什么看不到希望?聊聊当代青年遭遇的七层内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