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解读密钥,打开教学智慧之门——德化县周丽雪名师工作室开展“文本与教师专业发展”线上教研活动

发布于 2021-09-28 00:04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疫情期间,教师不仅要上网课指导学生学习,自己更要不断充电提升才能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为增强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9月27日,德化县小学语文周丽雪名师工作室开展“文本解读与教师专业发展”线上教研活动。

首先,工作室成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认真观看了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的讲座《文本解读与教师专业发展》。

王老师从“文本解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从专业角度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的路径”三个方面进行讲座。文本解读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深刻影响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精神发育的重要途经,最终影响教师的自我理解与实现。如今,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在于,一是以教参分析取代文本解读,导致文本解读意识的单薄;二是缺乏专业的文本解读训练,对文本停留在日常经验性的阅读理解上;三是自身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品质不高,前理解水平普遍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从专业角度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王老师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讲述了如何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来深入解读文本,首先要在文本中找出矛盾;在找到矛盾后,要回到文中,细读文本,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样的矛盾,在文中找出体现矛盾的语句,在特殊表达的句子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受其中情味;然后将几个矛盾糅合,寻找出最隐蔽的矛盾,这就是文本的精髓之处,也可以提炼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思考矛盾背后的表达作用,结合文体特点等进行深度解读。最后,王老师总结了发现矛盾的三个方法,分别是“提炼矛盾”“比较矛盾”“还原矛盾”。虽然讲座只有短短1个小时,但王老师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步骤清楚,让教师能够快速抓住重点,得到启发,收获满满。

特殊时期,特殊教研,改变的是教研形式,不变的是对专业成长的追求。解读文本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熟练地掌握。本次“文本解读与教师专业发展”线上教研活动,促进了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引导了成员反思自我、深入文本、读懂文本,有利于各位老师把握文本解读的密钥,逐渐打开教学智慧的大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撰稿:李   弘

摄影:林孟春

编辑:陈国泰

初审:周丽雪

复审:寇文贵

终审:林文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