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合之众》中学广告营销

发布于 2021-09-28 00:02

青柠的家庭经营学
分享有用的育儿经验、买房干货、读书分享,一起认知升级!
42篇原创内容

青柠坚持写作的第34天

没错 这是一篇《乌合之众》的读书笔记。


在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之前,先认识下作者。作者勒庞是法国人,是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家的创始人。研究心理学却是他的业余兴趣,主业是位医学博士。在巴黎行医之余,他开始研究群众心理学。他的思想20世纪20年代到达顶峰。美国总统坚持要会见他,智利总统是他的狂热崇拜者。这本《乌合之众》出版于1895年,迄今126年,被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我们从以下3部分来看看这本书讲了什么。

1、什么是群体,它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通常说的群体,是指由个人聚集在一起的团体。他们不分国籍、职业或是性别。也不论是什么原因将他们聚集在一起。但心理学上说,群体是指特定情况下,由一群有着相同目的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有意识的个性消失了,一个集体的思维形成了。

一千个个人偶然聚集在一起,没有确切的目标,从心理学上说并不能算作一个群体。

 

为什么会有群体存在呢?

 

群体会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能够让个体产生本能的欲望。在群体里是匿名的,行为无需承担责任。那些作为独立个体时存在的个人责任感也会消失。

群体里,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具有传染性,传染性的程度足以使个人意愿将他自身的利益奉献给群体利益,而一个正常人很难有这样的能力,除非他是一个群体的成员。疫情期间,口罩短缺,各种替代性方案层出不穷,很多人效仿。当有消息说双黄连口服液能够有效抵抗病毒,于是很多人去药店抢购,药店外排起长长的队伍。因为担心被感染,群体里的个人都听到的任何一个措施都会采取行动。

一个群体里的个人受到暗示时,会不可抗拒的完成某些行动,而一个拥有足够强大个性去抵抗暗示的人是极其稀少的。

正是以上群体的特点使得有着相同目的的个人成为群体里的一员。

 

2、群体有哪些特点

群体的特点

群体总是要比被孤立的个人的水平低,不过从感受,以及被这些感受驱使的行动来看,群体的表现要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者更糟糕,

我们看到有意识的个性的消失,无意识的个性的得势,思想和感情通过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而指向相同的方向,在一瞬间将被暗示的想法转变成行动的倾向,这些就是构成群体的个人的主要特点。他不再是他自己,而是成了停止用自己的意愿作为指导的机器人。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所有的群体都是容易冲动、易变和暴躁的。

2.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

3.群体情绪的夸张和单纯。群体绝不允许怀疑或不确定——它们在感情上总会走极端。

4.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只认识到简单而极端的感情;关于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将其看作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论

 

5.群体的道德观。群体的道德或许会比组成群体的个人更低劣或更高尚。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1.群体的观念。观念只在具有非常绝对、坚定、简单的形式时才能施展影响力。

2.群体的推理能力。群体不具备推理能力,群体不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

3.群体的想象力。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非常强大、活跃,而且非常敏感。由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故事在他们脑海中的形象非常逼真。

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的伟大的政治家,包括最专制的暴君,都认为群体的想象力是他们权力的基础。拿破仑在国会上说:“我通过革新天主教,终止了旺代战争;通过成为一名穆斯林教徒,在埃及站稳了脚跟;通过成为一名信奉教皇至上的人,赢得了意大利神父的信任,倘若我可以去统治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我也会重新修建所罗门的神殿。”

 

在学习完群体的精神结构之后,我们熟悉了它们的感情、思考和论证方式,我们现在应该开始检验它们的想法和观念是如何产生并建立起来的。

 

群体的分类

 

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

异质性群体是指它们是由具有各种特点、各种职业、各种智力水平的个人组成的。

除了种族因素之外,对异质性群体所做出的最重要的分类,就是将它们分为无名称的群体,比如街头群体,和有名称的群体,比如精心组织起来的议会和陪审团。

 

同质性群体包括:(1)派别;(2)身份团体;(3)阶级。

一个派别包括那些在教育程度、职业和社会阶级上有着非常大差异的个人,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信仰。这方面的例子有宗教和政治派别。

身份团体则由相同职业的个人构成,所以,他们也都有着相似的教养和等同的社会地位。这方面的例子如军人和僧侣团体。

阶级是由某种利益、生活习惯或是几乎相同的教育的个人组成。

本书主要针对异质性群体展开。

 

3、如何影响群体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是如何产生的呢?

决定群体意见的产生有2种因素: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那些能够令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彻底不能再接受其他的信念的因素。比如种族、传统、时代、制度和教育。

直接因素是指有了间接因素的准备,可以直接说服群众的资源。

举个例子,法国大革命的间接因素包括哲学家的文学作品、贵族的苛捐杂税以及科学思维的进步。群体容易被演说家的演说以及宫廷抵抗微不足道的改革所激怒。

群体的领袖

只要是一定数量的生物聚集在一起,无论他们是动物或是人类,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领袖的威严统治之下。

领袖是群体的一份子,他的意志是群众观念形成,并且取得一致的核心。

领袖能够在追随者中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即人们所熟知的信仰,正是它将一个人变成她梦想的奴隶。

领袖分为两类:一类包括那些充满活力和占有力,但拥有一时意志力的人;而另一类人意志力非常持久,尽管不光芒四射,却拥有深远的影响力。

那么领袖是如何唤起群众力量的呢?

领袖动员的手段有断言、重复和传染。影响群体的头脑时,领袖们会借助各不相同的手段。其中有三种手段最为重要,而且十分明确,它们分别是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它们发挥的作用有些缓慢,但是它一旦产生,就会拥有非常持久的效果。

作出纯粹简洁的断言,不去考虑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一种观念走进群众头脑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所有时代的宗教书籍和各种各样的法典,总是诉诸简单明了的断言。号召人们站起来保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利用广告营销的手段提升产品销量的商人,全都深谙断言的价值。

如果没有持续地重复断言——而且要尽最大可能保持措辞一致——它仍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持续重复的说法会走进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恰好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最终,我们会对它坚信不疑。基于这个原因,广告拥有了令人震惊的强大威力。

倘若一个断言能够得到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不会有人有异议。大众流行观念就会形成,传染机制就会启动。不同的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都会有和细菌一样的传染力。

 

这个可以在广告中得以运用。广告策划人好比产品目标用户的领袖,只要挖掘出这些群体内在的需求和特点,通过断言产品功效、不断重复,高频播放广告,让广告概念深入人心,成为大众流行观念。比如脑白金的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当你玩味之余才反应过来,被洗脑成功,单曲循环,余音绕梁。

 

青柠微信,防失联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