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拜佛烧香真的管用吗?别再迷信了!
发布于 2021-09-28 02:58
学佛人几乎都听过一句话,“念佛一声,增福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许多有善根的善男信女,日常生活之余,还会抽出时间来焚香礼佛。可是,我们不禁要问,烧香拜佛,不管是作为修行人的功课,还是我们凡夫求好运福报的方式,它究竟管不管用呢?
所谓“业障不重,不生娑婆”,佛言众生皆苦,六道众生,除去大愿行的再来人,无不是受业报而生。对于学佛人来讲,当然也是如此,故而我们每天礼佛,一方面便是忏悔业障,降伏自身烦恼的过程。
佛法自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便会有一分收获。初入佛门的人会觉得,佛家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我单单要拜佛呢?此念头一起,实际贡高我慢之心,已然在起现行了。倘若你连佛菩萨都不知礼拜,又何谈对佛法有恭敬心,若你能把拜佛当成习惯,恭敬心自然会生起。所以说,拜佛对于修行人来讲,非但有用,而且有大用。
从焚香拜佛,历经诸佛菩萨开始,你会渐渐对三宝起恭敬心,见到出家人也会自然礼拜。推而广之,你会对世间一切有德行的人,对自己的生身父母,都生起恭敬心,不会轻慢他们。由恭敬再到孝养,无量的福德资粮,便从中产生。《法华经》中开示,过去释迦牟尼佛于因地修行,示现菩萨身,号为“常不轻”菩萨。为了令世人明了“恭敬”佛法的真谛,只要见到佛门四众弟子,他便会虔诚跪拜。
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其中后两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男女在家居士。每次礼拜四众弟子,常不轻菩萨都会说,我不敢轻慢于汝,汝等将来终当作佛。
很多佛子不明白“常不轻”菩萨的真意,反而心生傲慢和厌恶,觉得他一个普通人,凭什么给自己“授记”。在佛门中,授记意为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予当得作佛之记。所以,他们便拿石块打常不轻菩萨,甚至出言侮辱他。但是菩萨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十分恭敬地礼拜他们。十方诸佛,无量菩萨,皆因恭敬而成就稀有功德,礼佛拜佛,实为学佛人成佛之因。
再说对于我们凡夫俗子,通过烧香拜佛来求福报,求康宁,是不是有用呢?日常生活中常讲,“心诚则灵”,假如你把佛像当成一具陶俑、泥塑,把焚香当成与佛菩萨做交易的筹码,那么很可惜,如此礼佛、烧香,只是与佛结缘,实际难有功用。为何这样讲呢?
众所周知,佛陀度化众生,以方便为门。故而,佛陀弘法,有四种方便法,它们分别是相貌、身行、传法、名号。无数的众生,因为观瞻佛的庄严相貌,进而对佛法生起正信,并受报得福。所以,我们拜佛时,心中应观想顶礼十方诸佛。《观无量寿经》云,即心即佛,即心即佛,佛与凡夫,实际就是一念之间。当下一念放下凡夫心,当下一念便是佛,念念都放下凡夫心,那么自然念念是佛。
心、佛及众生,三者无差无别,佛是法界性,常住一切众生心想中。透过礼佛时每一拜,我们降伏了凡夫心地的妄念执著,佛性就会现前,智慧便会生起,我们就能自觉断恶修善,身口意都清净了,福报当然不求自得。
“香”在佛家的象征意义,称作“表法”。我们首先要明白,尽管有“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之说,但烧香不是“贿赂”佛菩萨。它表法“戒定真香”,象征“五分法身香”,暗含清净身口意三业的含义。能够做到这个层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烧香,才能与佛感应道交,与佛心相通,有求必应。
拈三炷戒定香,拜一片真诚心。学佛人万不可把烧香拜佛变成“迷信”,只有真正领会烧香拜佛的含义,才不枉诸佛甘露法雨的滋养。随喜大众功德,愿吉祥如意。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举报/反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