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学习,构建网络(建议10-15分钟时间):本环节是在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后,实施的第一个环节。教师根据学科的不同,出示不同的知识结构(图表结构、框架结构、树形结构),学生通过思考回忆、阅读复习、分析现象等途径完成知识网络结构。1、精编知识网络结构:⑴教师在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研做中考试题的前提下,明确本节课课时目标,编写本节课复习的重点、难点、常考知识点、易错、易混知识点里面的关键字、词、短语,让学生在回忆和查阅中填写上。⑵教师一定要明确本环节是复习课最基本的内容,根据常考知识点和教材的编排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力求做到精细化:大到规律、定理、公理、方法、语法,小到实验细节、重点字、词、短语、修辞,都应该以课本为主体现的淋漓尽致。1、独立完成知识网络,回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之间的联系。完不成的用红笔标注。2、翻阅教材、资料完成知识网络,这一部分自我要加强记忆,准备展示。上一个环节中遗留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惑,进行展示,使全班学生对此问题得到解决。使学困生经历从感知到记忆、理解的过程。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大胆讲解,订正答案,记忆基础,解决疑惑。2、激发学生,激励小组,合理评价,促进展示与落实基础。1、充分发挥优生的聪明与才智:中等生展示,优生补充、争论、评价,学困生记忆落实。2、充分发挥小组功能:通过读、写、说、讲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进行知识落实。三、教师释疑,考点讲评(建议15-20分钟时间):本环节是通过基础的复习后,教师讲知识内涵与外延,目标是要达到中考或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理论结合实际精选例题讲析。教师释疑不是新课知识的重讲,而是讲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帮助学生对知识串点成线、由线织面的重要体现,是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能力提升的关键。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讲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讲知识的综合应用方法与规律,讲解题的切入点。强调易错、易混之处。2、精选例题:教师在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研做中考试题的基础上,参考各种资料和网络习题精选例题,力求做到具有代表性:⑴是中考的常考知识点。⑵能涵盖本章(单元)数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⑶能从例题中得出解题的规律与方法。1.运用方法: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采取“先复习各个小知识点,再综合应用”的引导方法,最后利用结果让学生找规律,找切入点,总结归纳,使学生经历从感知到升华的过程。2.备课到位:教师对所选的例题一定要剖析到位:此例题能涵盖那几个知识点,能提高学生哪些能力,有几种解法,那种方法学生最容易接受,那种方法最简单,此题的结果能总结出那些快捷方式和规律,如果条件稍有变化,将会从何处入手,又会是什么结果,又能总结出什么规律等,力求做到事半功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不要盲目的正确板演一道解题过程就结束,既不剖析,又不总结,还没发现规律是最不成功的。3.多媒体的使用:例题及剖析要利用PPT课件展示;文本框内有易错点的提示和强调。1、学生要认真听讲,开动脑筋,多思善变,力求达到“听明白,想明白”,能总结规律。2、优生要不拘一格地提供“一题多解”的方法,要善于发现规律与方法。学困生力求达到思考紧跟教师讲课速度,记好笔记,记忆规律,掌握方法。 本环节是对学习本节课中获得新知识的反馈,也是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教师即便是前面三个环节做得都很好,这一环节所选习题不当,也会前功尽弃,因此精选习题是本环节的重点。1、精选习题:教师要面对学生的新增知识精选习题,清楚每一个习题要训练哪一个新增知识点的,要做到新增知识点一个不漏掉的训练达到预期目的。千万不可盲目地按照某资料布置练习几道题,不能训练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做是事倍功半的。应该一方面夯实基础,另一方面结合生活实际,链接中考,力求做到:先易后难,有梯度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题组。教师设置AB两组题型。2、加强落实:让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中比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关于批改:各组大组长的作业教师必须批改,组员的作业一般由大组长批改,组员出现的问题,由大组长讲解,组员用不同的笔进行改正。每节课结束,教师要抽查3---5小组情况进行反馈。2、 多思善变,考虑是否一题多解,是否有快捷方式,相互讲评,提高能力。3、 学困生仅限于完成A组题基础知识题组,中等生完成A组题后,可完成部分B组题,优生必须完成A,B两组题。
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常考国家机构、组织等标识
3、2022版世界著名建筑物
4、2022版世界各国标志性建筑
5、山西这么美!这份旅游地图请收好!
6、党史学习|山西这么多红色旅游胜地,你去过几个?(附山西红色旅游图)
7、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电子教材
8、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电子教材
9、【收藏】道德与法治各年级知识点大全
10、初中各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大全
11、中小学微课大全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