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全国报纸副刊散文一览无余(2021年09月28日)
发布于 2021-09-28 08:32
★人民日报读书副刊发表作者赵声良散文《读懂敦煌壁画》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明中国发表作者李欣桐散文《去国博赏大足石刻》
★文汇报笔会副刊发表作者芳纯散文《海棠春,海棠秋》
★今晚报今晚副刊发表作者林建刚散文《提携后学》
★羊城晚报“乡音”征文发表作者黄淑芬散文《山里赏秋》
★羊城区域花地副刊发表作者檀厚散文《鸟鸣声里话“闲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作者邱仙萍散文《我,走在你的后面》
★海南日报文化周刊发表作者杨献平散文《微笑着来到这世界的人》
杨献平/微笑着来到这世界的人(散文)
中午时分,我站在众人焦急的产房门口,既高兴又犹豫。天下最好的事情就是迎接新生命,而且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这对于每个为人父母的人来说,都是异常的幸福时刻。
出来一对母亲和子女,我睁大眼睛看,不是,又出来一对儿,还不是。几位新生儿,虽然都被包裹着,但神色稚嫩可爱,一双双的眼睛,波澜不惊或者煞有介事地看着他们刚刚降临的世界。我想,早在母腹之中,这些孩子肯定也通过母亲,看到和感受到了这热气腾腾而又嘈杂复杂的烟火人间。正在兀自思想,听到妻子的名字,快步走到产房门口,门扉吱呀而响的时候,眼睛就聚光灯一般贴了上去。
妻子脸色有些惨白,大致是失血的缘故,但神情尚还安静,大致是麻药还在起作用,还没有觉得腹部被刀子切开之后的疼痛。在她身边,躺着一个圆脸的婴儿,额头上还挂着一些没洗净的在子宫时候的痕迹。他那双眼睛,虽然不大,但看我的时候,忽然就有了一道丰盈的亮光,瞬即笑了。这令我惊异。我完全没有想到。我还记得,我的第一个儿子锐锐出生的时候,我也看到了,可他被护士抱着,掠过我身边,虽然也睁着眼睛,明澈地看我。可他没有笑。而现在,我的第二个儿子来到人世,第一次看到我,居然自觉地笑了。
世上所有的相聚,都源于一种奇妙的机缘。试想,这世界上那么多人,偏偏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成为一家人?芸芸众生,各在异地,夫妻和朋友,何以在某些时刻和某些地方由陌生而熟稔,成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这其中,一定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在有条不紊地调配着这世间的一切。一个新生儿的笑,这简直就是对我的最大褒奖,当然还有认可、亲近和爱。他从母腹出来,可能还没有看到母亲,只是看到了医生和护士,进而在产房门口看到了我,父子俩在这世上相互之间第一眼,就电光石火,心神相通了。这可能真的是冥冥中的力量,血缘在流传过程中的一种奇妙反应。
我握了握妻子的手,看着她,向她笑笑,似乎还摸了一下她的额头,然后从护士手中接过推床,上电梯,和岳母一起,把妻子和儿子送回到病房。这时候,那小子还在笑。安顿好妻子,我抱着他,他眼睛一会儿睁开,看看我,咧着嘴,整个小脸上都汪着灿烂而又富有意味的笑意。我用手机拍了好多照片。对妻子和岳母说,我从没见过一出生就笑的孩子,而且笑得这么真诚甚至有些成熟。
从他冲我笑的神情来看,我觉得这个新生儿似乎早就知道了什么,就像是一个幼稚的智者,一副胸有成竹,一切本该如此,凡事如此最好,不用惊奇的样子。
我电话给远在南太行乡村的母亲报喜,她七十多岁了,听到这个消息,自然很高兴。对于母亲那一代人,家里再添人口,是祖上积德,世上最好的事情了。给她视频,她笑得合不拢嘴,说,咱家又添人了!我给她说,这孩子,一看到我就笑。母亲很高兴,问我给这孩子起的啥名字?我说,小名叫可可,大名叫杨芮灼。母亲笑着叫可可。他似乎听懂了似的,睁开眼睛,看了看我的手机屏幕。
这可能也是一种来自血脉和灵魂的呼应。到傍晚,他也没有哭一声,躺在她妈妈身边,吃奶,看着我们和其他人笑。他的这种表现,令我觉得了生命的美好,觉得了人天性中的善意。这肯定是一种美德,而且与生俱来,不可磨灭。尽管,每个人都要成长,然后在这个人世间穿梭,以个体的加入,参与到更多的社会生活当中,可始终对人对事对物拥有一种微笑的面庞和心态,我觉得最基本的,也是了不起的。
当夜他没有哭。睁着眼睛打望,但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惊奇。只是,他母亲的刀口开始疼了。他觉察不到,我更觉察不到。疼痛与愉悦,都是最私密的体验,不可僭越,无可替代。唯有他人发自内心的善意,不仅可以令人迅速感受到,也会使得整个人的身心甚至灵魂,都能感到温暖。
转到月子中心。尽管我已经有了一个儿子,现在读大学一年级。当年,我也曾经尽心伺候过月子。大儿子锐锐出生的时候,正是新世纪之初,他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世界,特别是社会思潮、生活方式和各种工具方面的迭代与变迁,与我成长的那个年代截然不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中期之前出生的人,基本上还属于农耕时代,甚至可以毫不避讳地称之为“农耕文明的遗腹子”,之后出生和成长的人,肯定是信息时代,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弄潮儿”。前者对社会和人类一切的科技进步的感受是渐进式的,有一个逐步明了和学习的过程,后者则一步到位,完全没有疏离感。
月子中心的好处是,使得新生儿的适应有一个较为规范的过程,还可以使得产妇得到较好环境的休养和照顾。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越来越舒适,特别是高度依赖工具,使得人类的健康和心理等方面,也越来越脆弱。此时的可可,总还是笑,抱他的时候,他就笑,有时候嘿嘿出声,整个小身子都一颤一颤地。他的身体异常柔软,好像一团刚刚裂开的棉花,轻柔若祥云,细嫩如蛋清。这使我想起《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柔弱者生之徒。”所有柔软的事物,其力量是最强大的。新生儿的柔软,既是一个无上的哲学原理,也是一个适合于所有人和事物的基本规律。
他吃喝拉撒。他哥哥锐锐如他这般小的时候,好像还没有纸尿裤之类的替代品,多数是棉布做的垫子。他拉了、尿了,都要换洗。纸尿裤使得我免了为他搓洗屎尿的辛苦。但也觉得,为大儿子洗屎尿布垫,尽管手掌脱皮,但也没有嫌脏,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以此类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也肯定如此这般。而现在,纸尿裤使得我没有了为可可一遍遍,一次次搓洗屎尿垫子的机会。这看起来幸运,其实也有些缺憾。父子之间,其实是一种传承的关系,不仅是血肉之身和精神灵魂,还有一种文化上的塑造、流传和因袭。
可可的笑成为了我们家最美的一道景观,而且,他的笑也越来越响亮。有时候,我把他放在腿上,左右摇动,他咯咯笑。有时候抚摸他的脊背,他也咯咯笑。我最喜欢的是,抱着他睡觉,他一会翻身,一会东倒西歪,但他的身体始终有意识地贴着我和他妈妈的身体,这使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妥协和舒心。这种吸引,大致是来自于安全感的需要,可也仅限于亲人和亲人之间。我推着他在小区里走,他可能不高兴,小嘴一撇,也不哭出声,脸朝向推车最隐秘的一侧,那一刻,他一脸的委屈,作势要哭的样子,令我心疼不已。可每当走过小区一段树荫的时候,他就会哇哇大哭,往怀里钻。他一定看到了什么,或者感觉到了什么。这种表现,我们小的时候,可能都有过。
姥姥姥爷几乎每天都要带着他去商场的儿童中心玩,他在里面也不安分,但遇到害怕的,也会主动规避,对于新鲜的玩具等,他害怕,也要伸出小手指,试探性地点一下,或者摸一下,速度之快,也是出人意料。
我喜欢抱着他走路,他东张西望,一会儿指着汽车哇哇叫,一会儿看着其他的孩子眨着眼睛,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他很喜欢出去玩,尤其喜欢水,洗澡是他最喜欢,也最配合的事情。我每天下班回来,抱抱他,他咯咯地笑个不停,有时候也发脾气,挣脱我的怀抱。我咳嗽的时候,他笑得止不住,打个喷嚏,他就会四处寻找声音来源,也笑得满脸灿烂。
因为可可,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也逐渐改变了,总是以为自己才二十多岁,就像当年刚刚成年或者结婚成家时候那样。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人可以安慰人,也唯有人,才是根本。不论在任何情况和环境中,人始终只能依靠人,这是宿命。我也时常觉得,锐锐和可可便是我此生的幸运,也是我们家祖上和从此往后的所有血脉传承的幸运。
他的哥哥生于2002年,18年后,他出生,单从数字上说,就有些神奇的意味。我始终相信,人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无缘无故的相遇,成为一家人更是充满了玄妙与偶然,这种机缘,我相信是天地恩德,也是我们家每一个人感恩的结果。他在笑,我也笑。他的笑声,是我迄今为止,唯一的从一个人的脸上获得的最多的善意。我也始终坚信,凡是笑着来到我面前的人,必定是和我内心有呼应的那个人,因为此生有幸,更因为爱和慈悲。
★牡丹晚报悦读汇副刊发表作者林国强散文《只与真诚的人同行》
★洛阳晚报百姓写手发表作者赵文忠散文《我的幸运》
★洛阳日报洛浦副刊发表作者李向伟散文《抚今追昔喂羊渡》
★长春日报文苑副刊发表作者刘传俊散文《秋阳下的红高粱》
★南都晨报梅溪副刊发表作者黄银佩散文《金汤永固》
★三门峡日报文化周刊发表作者尚柏仁/朱家昊/牛占亚散文《三门峡的“石文化”》
★宝安日报光明文艺发表作者冷建红散文《当思念遇见味蕾》
★盐城晚报登瀛副刊发表作者谢爱平散文《去条子泥看鸟浪》
谢爱平/去条子泥看鸟浪(散文)
苍茫无边几十万亩,如同硕大的“戏台子”,“演员”一波波来去,“观众”不清场次。黄海派遣汹涌的浪,可着劲地拓展疆土,而条子泥湿地恪守“有理有节”的原则,白茅、米草诸将得令,层层推进、迎战。碱蓬草一溜溜地红着,虽是高不盈尺,依旧守土有责。芦苇一簇簇地鞠着身子,负责“殿后”,头发花白,倒也老当益壮。
叽叽喳喳,稀里哗啦,是鸟儿的语言,也是条子泥湿地的语言。欢歌的百鸟,读得懂大海唇语,只是笨拙如我,无法辨认它们的口音是哪里?
也许因为这里是大孝子董永的故乡,搭鹊桥的喜鹊、七仙女驾乘的仙鹤早已成了“原住民”。那些鸥、鹬、雀们则是“过路客”,自从勺嘴鹬跟喜鹊结成闺蜜后,每年都得来“寄宿”两三个月。来的都是客,亲生的也好,抱养的也罢,无论是娘家的“侄女”,还是“邻家小女孩”,条子泥湿地都慈祥地拢在怀里,宠着,惯着。
不远处,八九十只东方白鹳在草滩上集结。有的伸伸懒腰抖擞精神;有的亲昵地相互啄着羽毛;有的独立一条腿,似婀娜少女在练习瑜伽;还有的在优美的滑翔动作后,欢快地抖动翅膀翩翩起舞。东方白鹳向天长鸣时,灰色的细腿越拉越长。此时,鸟们开始了壮观表演之前的彩排。
飞翔,是条子泥湿地最健硕的动词!蓦然间,上万只飞鸟组成方阵,铺天盖地袭来。比云低,比风疾,比雨骤,比雾浓。若花开,像烟起,如浪涌,似潮退。鸟浪的轮廓时而像箭矢,时而像山丘,时而像扇面,时而像渔网。头、身子、翅膀有白的,有黑的,有灰的,密密匝匝地“行草”于天空。翱翔姿势有的像篆书的“草字头”,有的似几何作图的圆弧,有的如同歌谱里的换气符。一眨眼工夫,说没就没了。它们从来处来,往去处去,向高处飞,朝低处聚。这起、飞、冲、降,看似无章可循,却也井然有序。磅礴的画面从起到落,不过五六十秒的时间。
游弋,是飞翔的另一种姿势!两只渔鸥好生亲昵,你一口我一口地啄对方的羽毛。黄嘴、黑颈、白羽、灰翅上,弄得满是泥污。然后,又孩子气地泅入水中晃荡脑袋,左边一撇,右边一捺地洗,叼出一尾小鱼,谦让,分享。这画面甚是温馨。
一对勺嘴鹬并肩走着,黑色的双腿和尖嘴在水滨溜溜地趟过去。不知是在觅食,还是在嘻嘻哈哈地踩踏自己的倒影。无论水深水浅,勺嘴鹬总会舀上几勺子。那模样,颇像顽劣的海边细伢子。
“唧、唧——”这时,一只白头鹎衔着满满一勺子朝霞飞来,用喙在草甸上描彩。“噢、噢——”黑脸琵鹭附和着,也过来帮忙着色。此刻,我好生羡慕那些禽鸟们能有与米草、水杉、意杨朝夕相处的福分,能每天享受竹蛏、泥螺、四角蛤的海味,能任意挥霍大把大把的海滨风光。我若是一只小青脚鹬,能在林缘湿地里衔来枯枝、苔藓,搭个暖暖的窠,那该有多好!且不说以鱼虾蟹虫为吃食,只单单啄食这海天一色,也够混个肚大腰圆的……
海水是这片湿地最质朴的布景,澄澈、蔚蓝,一眼便能望见水草、游鱼、海贝、昆虫。其实,根本无需窥视,条子泥的心事就这么大大咧咧地露着、敞着,与黄海一同潮涨潮落,惬意吐纳。
抵达盐城南洋国际机场。我看到那些飞机,白的像黄嘴白鹭,灰的似黑嘴鸥……
★西安晚报闲情副刊发表作者马未都散文《种葡萄》
★天津日报满庭芳副刊发表作者由国庆散文《肘子肉最“挡口”》
★山西晚报子夜副刊发表作者刘平散文《与辣共舞的时光》
★文化艺术报龙首文苑发表作者孔明散文《扫秋》
★新安晚报城事副刊发表作者自动门之窘散文《韦法明》
★太原晚报天龙文苑发表作者牛茉莉散文《秋天的态度》
★兰州晚报兰苑副刊发表作者张恒散文《两盒月饼》
张恒/两盒月饼(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上师专的时候,月饼还是奢侈品。记得大二那个中秋节前,学校商店贴出告示:学生可以用菜票购买月饼。我一看便怦然心动。
如果用钱买我当然是舍不得的。因为家庭困难,我一个学期的零用钱也就够买几盒月饼的。母亲给的这几个钱平时不大舍得用,留着买书,买回家的车票。菜票是学校发的,省点出来买月饼没多大关系。或许学校也是揣摩到了学生的这个心理,故而做出的决定。
那时的师范院校有助学金,用于学生的伙食费。我每月除了发四十斤饭票,还发十五元的菜票。食堂的菜也便宜,素菜不超过一毛,荤菜不超过两毛五。不馋的话,多买点素菜,少吃荤菜,一个月就能节约三五块钱。我想,就苦一个月吧,省出菜票买月饼。
我最后决定买两盒月饼。不是自己吃,是为了孝敬母亲。因为这年的中秋节正好和国庆节连在一起,学校放四天假,我能回去的。母亲为了我们几个子女太勤俭了,这些年似是没买过月饼。再说弟弟妹妹每次看到别人家吃月饼的时候总是眼馋馋的,我要给他们一个惊喜。
买好月饼就盼着放假,尽快回家把月饼递到母亲手里。想象着母亲拿着月饼时的笑容,想象着她把月饼递给弟弟妹妹时的宽慰心情,想象着弟弟妹妹咬着月饼时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就暗暗高兴。我很小就失去父亲,是母亲拉扯着我们兄妹四个艰难度日,作为长子,我有责任和义务替母亲分担一点家庭困难。
可当我回到家,母亲见着先是露出笑容而后又不高兴地说,你暑假结束刚到学校不久,这才一个月就回来,车票不要钱啊?我语塞,原有的喜悦瞬间就没了。我理解母亲,她不是嫌我回来勤了,她是心疼我来回的车票钱。
我不怨母亲,小心翼翼拿出包里的盒子递过去,说,这是我给您和弟弟妹妹买的月饼。
母亲没接,却板着脸说,怎么学会大手大脚的了,这么贵的东西你也买?
我连忙解释说,这月饼不花钱的,是用菜票在学校商店换的。我特地把“菜票”和“换”两个词和字说得很重,让母亲听得明白,免得她又是心疼。
真的?母亲似乎不相信。她见我的表情很真诚,丝毫没有撒谎的样子,这才接过月饼。忽然,她像是明白了什么,露出笑容对我说,是不是因为送月饼你才特地回来的?
知儿莫过母,我的心思全在了母亲的眼里。
可母亲捧着月饼又说,算算账怕是也差不多,这路费钱你也没少出。再说,你把菜票用了以后不吃啦?同学在一起,老是买素菜,让人见笑的。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吃点荤呢。别省了,你回校的时候带几块钱把菜票补上。
母亲纯朴的话里带着嗔怪和怜爱,让我感动和温暖。但是我知道,亲情和孝顺有时是不能用简单的算术来衡量的。
麦斯贝思敬酒服新娘短款春季红色订婚结婚礼晚礼服裙小个子显瘦大合唱团演出服 深红色 3XL
中秋节那天,母亲特地为我们做了一锅包心粑粑。这要是在平时,弟弟妹妹他们一定是很高兴的,吃一次包心粑粑也不容易。但这次却是另有所盼的样子。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等着吃月饼。于是,我对母亲说,把月饼拿出来吧,弟弟妹妹等不急了。
母亲说,包心粑粑和月饼不是一样吗?你看,都是圆圆的,都有皮,都包着馅。
弟妹不依了,他们说,好不容易哥哥买一回月饼,你却藏着掖着不让吃,还用包心粑粑糊弄我们。
母亲忽然叹了一口气,深沉地望着弟弟妹妹,然后说,月饼我送人了。隔壁常槐大叔每年都为我们家免费犁田,还帮着照看地埂,平日里没好处到人家,正好你哥买了月饼,我就送一盒给他。人情大似债啊!
小弟说,那还有一盒呢?
另一盒我送给你奶奶了。中秋节没钱给老人,送盒月饼也算表表我们做晚辈的孝敬。一年就端午、中秋、过年几个节,不能只想到自己。没老人哪有我们。
我和弟弟妹妹都不再言语。母亲真是不易。母亲想的真是周到。看着失望的弟弟妹妹,我对他们说,等我拿工资了一定给你们买多多的月饼……
★太原日报作品副刊发表作者唐中才散文《卧虎山沟的变迁》
★安庆晚报月光城副刊发表作者杨晓红散文《秋树冬草》
★盐城晚报登瀛副刊发表作者邹凤岭散文《秋风吹过的水乡》
★蚌埠日报小南山副刊发表作者徐建光散文《沫河口》
★潮州日报百花台副刊发表作者刘新宁散文《蒹葭苍苍斑鸠唱》
★广州日报今日闲情发表作者尤今散文《欢喜的豆花》
★宝安日报龙华文艺发表作者文馨散文《让心灵去旅行》
文馨/让心灵去旅行(散文)
世界上没有两颗相同的珍珠,人也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是一道终身课题。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焦虑和抑郁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是一道课题,还成了一道难题。人的性格有两面性,每个人对喜怒哀乐的表现完全不同,情绪这斯时时刻刻与我们如影随形。有效地跟情绪对话,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将玩乐真正做到极致,呵护好内心深处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找到自己的爱好,并且付诸行动。我是一个从小有很多爱好的人,小时候喜欢收集有特色的石头,至今在老家阳台还存放着我收藏的石头,好多摆在花盆里。我还喜欢收藏漂亮的糖纸,儿时父亲买的糖果好吃,糖纸也漂亮,我将喜欢的糖纸压平了放在一起,我也收集邮票。再就是看书,这个爱好延续至今,学生时代看电视会犯困,但是阅读一本书会让我精神倍增。还有画画,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买了多套儿童简笔画,开启了我的绘画之旅,美术老师发现我这方面的天赋,鼓励我参加少儿美术比赛,那时候我规定自己每周临摹一幅水彩画,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后来参加工作空闲的时候,我很少会空虚无聊,因为我会找到自己的乐趣。比如画一幅画,让自己赏心悦目;看一本书,梳理思绪;写一篇文章,记录生活点滴。有一段时间爱上演讲,我全情投入,但是爱好太多,容易出现精力不够的情况。我逐步做减法,后来以文学讲座和活动、写作、绘画为主,此外再琢磨点心理学。
记得有一年春节假期,去听了一场名家盛宴。由当代画家张闯老师带来《以人为本——东西方绘画中的人文精神》的讲座。张老师博学多才,足足三个小时的干货,面面俱到。这是我毕业之后听到的最全面的东西方美术史讲座,也让我重温那些还给老师的知识,了解到更多当代绘画风格。回忆起我的好多位美术老师,想到大学教我们美术史的姚博士。从张老师的描述中也感受到,一个人应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样更容易有成就感,更有获得感。如今,我把艺术当业余爱好来陶冶情操,喂养我无趣的灵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让我们把日子过得精彩纷呈,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每个人都有沮丧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但是叫苦连天没有用,何不积极乐观面对呢?一个人最大的乐趣在于从日常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色彩,当你闲下来的时候,依然可以充实自己,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静静坐着思考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寻,触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论是风土的,或是心灵的,都是一种旅行。
每一个人都有梦想,让我们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生活、对艺术、对新鲜事物永葆好奇心,每天发现一点生活中的小确幸,去看一场电影,去看一场画展,听一首喜欢的歌,带着心灵去旅行。
★中国文化报副刊发表作者程杨松散文《井冈读红》
★北海晚报红树林副刊发表作者陈仓散文《乌鸦借力》
★唐山劳动日报悦读副刊发表作者商艳燕散文《千年秋声赋》
★邢台日报百泉副刊发表作者李阳海散文《我家的虎刺梅》
★牛城晚报牛尾河副刊发表作者林月深散文《祖母的石榴树》
★嘉兴日报烟雨楼副刊发表作者林月深散文《祖母的石榴树》
★邢周报悦读副刊发表作者高光锋散文《今又中秋》
高光锋/今又中秋(散文)
秋色渐浓,中秋佳节如约而至。秋风捎来了无限思念,给人留下不尽的遐思。中秋是收获的季节,中秋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圆月当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今秋的收获,赏月吃月饼,其乐融融,温馨惬意。
一家人团圆赏月吃月饼。古诗有云:“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圆。”这首诗来自于沈兆褆《吉林纪事诗》,中秋的时候把西瓜、苹果、石榴、桃儿、梨儿等新鲜瓜果摆列在晶莹的盘子中,中秋的月亮看起来很清寒就像月饼一样圆。月饼里包裹的是乡情,包裹的是一家人的亲情。每逢八月十五就想起母亲做的“蒸月饼”和“烙月饼”。
中秋时节,母亲会动手制作一些月饼,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母亲做的月饼很是香甜,一是蒸月饼,一是烙月饼。首先是发面,准备芝麻和红糖调和在一起做馅儿,然后上锅蒸或是加上油在煎盘上烙。香甜的月饼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到了晚上,奶奶面向圆月摆放小桌子,把月饼、梨、桃、石榴等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围坐一起赏月、吃月饼,享受着团圆温馨的时刻,聊着过往风风雨雨的日子。月儿圆圆,月饼圆圆,家人团圆,八月十五丰收节更是圆圆,中华民族历代的文化习俗经历着爱的沐浴。
夜深了,温柔的月光洒满大地,为万物披上一层银纱。夜,总是那么的宁静。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空中,月光透过窗户散落在屋内的地上。有月儿作伴,我久久难以入眠,遐思着秋意的美,直到房屋、树木都睡了,静静地聆听着啾啾虫鸣曲。我迷迷糊糊进入梦乡,中秋节也在这月儿的漂移中悄悄走过。随着岁月的蹉跎,孩儿一个个长大,就像一只只出笼的小鸟远离了家。家从此成了在外求学、工作的孩儿不定期归宿的客栈。
【现货现发】海南贵妃芒果10斤应季新鲜孕妇甜水果整箱红金龙贵妃芒批发3/5斤 买3斤+2斤【带箱5-5.2斤】 小果(个头较小)实惠
中秋是父母对在外孩子的思恋。“年怕中秋,月怕半;人怕四九,岁怕寒”。在外的孩儿一向可好,岁月不饶人。曾记得,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人呀,可别忘记年轻。”我也拥有过年轻,而今的我不再年轻。年轻时不结婚的日子固然好,可以找几个酒肉朋友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交流感情。随着结婚生子,更多是教养孩子,照顾老人,还要每天努力的工作挣钱养家。“月怕十五,年怕中秋。”岁月不饶人,时光催人老。一晃自己也成了当年的父母,对远在他乡的孩子,多了记挂多了唠叨,想着孩子,但又不能给孩子帮上什么,唯一的就是和他们通过手机、微信唠唠嗑,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多时未见,孩子们通过微信看着手机中父亲的脸庞多了几条皱纹,母亲的头上又添了几根白发。这时的孩子少了幼时的孩子气,多了对父母的关心。
家乡的明月又挂中天,遥在他乡的孩儿,将近一年没有回家了。聊天的主题,就是盼望着今年能够在八月十五的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唠嗑,表述一下明年的美好祝福。
又到中秋,我一直认为团圆的时刻是一种依靠,是一种温情,然该去的总是要去的,昔日的亲人已去,化作心中的一种痛;孩子们已经长大,如同出笼的鸟儿各忙各事,牵挂只能是有形的手机传递无形的温情。节还在,月儿每年依旧圆,期盼的心仍在,但只能埋藏在心里,化作一种亲情,在回忆和憧憬中聊以自慰,在日子里获得着人间真情。
麦斯贝思一字肩敬酒服春季新娘时尚短款订婚结婚礼服连衣裙显瘦女大合唱团演出服 酒红色 3XL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