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二)

发布于 2021-10-06 21:20

    

    我们上期讲到的大家有没有消化呢?无论工作,生活,还是恋爱。我们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分享感情。

    我觉得所谓“会说话”并不是指专挑别人爱听的话,而是能够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恰当表达自我的意愿。学好这一项技能,对我们有莫大的帮助。

07

 “不用管我”这句话其实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会有需要很多人一起来做决定的时候。这种时候为了表示客气和谦虚,你有没有说过“你们不用管我,你们决定就行”这样的话?这样的说法表面上看起来是想表达自己无所谓,但其实暗含着增加自己存在感的意图。如果说得更夸张一些,在说出这种话时,“我”想强调的其实是“大家一定不要忽视我”。

    事实上,面对这种人,如果真的不参考他的意见,他听到大家得出的结论后可能马上会改口:“这样不行吧?我反对。”更有甚者,还会很不满地发牢骚:“我虽然说不用管我,但是连说都不跟我说一声就做了决定,这也太过分了,我没办法同意。”

    如果你没有这种想法,只是单纯想将决定权交给他人,可以说“我遵从大家的意见”,或者“我同意由xx来决定”,表示自己会接受其他人的决定。如果想提出意见,也可以事先表达出来,比如:“除了……以外我都能接受。”如果你的主张表达得很清楚,那其他人也可以更加顺利地做出决定。

    最后,当大家向你汇报决定的结果时,也最好礼貌地向大家表示感谢:“我知道了,大家讨论辛苦了。”简短的一句话,就会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08

    不过分谦虚可以提升对方的好感度!自嘲和自卑只会产生反效果。

    日本文化中以谦虚为美德,所以很多人被别人称赞时会回答说“没有没有”。但是,如果过度谦虚,也会让对方感到不快,或是不得不继续安慰你。

    除了工作以外,兴趣爱好和穿衣打扮方面也是同样,很多人在被称赞时会回答“这个就是便宜货”。再或者,在别的家长表扬自己家孩子时,很多人也会特意贬低自己的孩子,说“我家孩子脑子很笨”。这些都会给对方带来不好的印象。

    话虽如此,大家也会担心如果直接说“谢谢”的话,对方可能会以为自己有些自负。有一种解决办法是用“运气好”来推脱,比如“这件衣服我也很喜欢,当时多亏运气好才能买到”,或者“我家孩子这次考试运气确实不错”,这样对方也不会多想。在受到称赞时,要学会巧妙地接受和回应。

09

    不要摆出一副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去教训别人。

    有很多表达方式会让人显得有些高高在上,其中最容易激怒别人的说法之一就是“这个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父母对孩子、参加工作的人对学生、上司对下属都经常会说这句话。

    年长的人和有经验的人经常用这种“定时炸弹”一样的表达方式来跟年轻人、新人们划清界限。同时这句话还带有一种威胁的语气,似乎是想告诉对方“你这种天真的想法根本没法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导致对方变得更加消极。细说起来,一下子把话题上升到“这个世界”,未免有些太过笼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严酷”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这样的说法只会给对方留下自以为是的印象,徒然惹人反感罢了。

    如果真的担心对方,想给对方一些建议,可以直接说“能不能跟我讲一讲你的想法”。这样就可以在倾听对方想法的同时,找到机会让对方详细说一说自己的行动计划。例如,如果对方说“我想要辞职提升自我”的话,可以继续追问他具体想要怎么做。

    如果对方的行动计划在你看来还是太过天真,可以再跟他讲一讲自己以前的经历,比如“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换过工作,那时候没有钱,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所以我觉得还是找到下一个工作之后再辞职比较稳妥”。这样的话,对方也许会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在跟别人交流时,一定要尊重双方的差异。

10

    “同感”和“同理心”看起来很像,实际上却完全不同。

    当对方在聊天时说起一些消极的话题,而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时,很多人为 了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会说“我懂,我也经历过”。

     然而,“同感”和“同理心”看起来差不多,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和“我懂我懂”相同,即使是和对方有过类似的经历,双方的想法和价值观也肯定会有区别。

    因此,当对方遇到挫折或是困难时,如果想要安慰、鼓励一下对方,可以说“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虽然我们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但是我能理解你”。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接下来即使是为了对方着想,也不要单方面地给出自己的建议。我能理解大家想要帮助对方的心情,但是不同的人所经历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多么具有说服力的建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为别人派上用场。

    我们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基本上不会轻易跟对方表示“同感”。但是在日常对话中,有时也会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不同的人所处的情况一定是不一样的”。

11

    嘴上说“为了你好”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满足。

    在职场和家中都爱对别人说“我是为了你好”的人要多加注意了。这句话表面上是表达了对对方的善意,而实际上却只是一种自我满足,希望支配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

    类似的,使用“不是我说你”这种开场白的人也是一样。在想要控制对方时,这样的话往往会脱口而出。说完这句话后,紧接着通常是对对方的不满和攻击,控诉对方辜负了自己的期待。他们的“期待”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很容易就会转化为对对方的“攻击”。

    在职场中,有很多人会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领导地位。越是胜负欲很强的人,越是会像“抢椅子游戏”一样,想要证明自己比其他有能力的人更强。那些没有什么自己的想法的人,或者喜欢指出上司的错误的能干下属经常会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一旦对方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他们就会立刻提起警戒。

    当你想跟对方说“我是为了你好”的时候,请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真的是为对方着想,换成更加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会更好,比如“我觉得这样做的话会更好”。人的负面情绪很容易透过话语表现出来,一定要注意客观地看待自己,冷静地处理问题。

12

    只会听话的孩子将来很难独立。

    很多毁掉孩子的父母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对孩子的一切事情指手画脚。这样的父母会将“你只要听妈妈的话就行”这样的话当作口头禅,他们教出来的孩子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只会看父母脸色行事的牵线木偶。

    反之,那些会独立思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通常会尊重他们的看法,经常会问他们:“妈妈是这样想的,你是怎么想的呢?”在孩子给出自己的意见后,他们还会和孩子一起深入讨论:“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呀,咱们的想法是在哪里出现了不同呢?”

    比如,当孩子说“我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也没关系”的时候,父母通常会告诫他“在学习中懂得很多知识是非常有趣的事,所以现在应该好好加油”,此时,如果孩子反驳说“可是我想踢足球、打游戏”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回答才好呢?

    这个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当场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对接下来一周的时间安排进行规划。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先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问孩子这么想的理由。在此之后,父母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孩子一起商量着做出决定。在制订好计划后,家长最好事先和孩子商量好,如果出现违约的情况该怎么办。

13

    在“好好”“认真”的后面最好加上具体的指示。

    我对“深入”“彻底”这种意义较为暧昧的词语进行过分析。对很多人来说,听到这种含糊不清的指令只会感到越发摸不着头脑,孩子也是一样。

    使用这种意义暧昧的词语来对孩子提出要求,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在提醒孩子时,最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词,向孩子做出具体的指示。

    比如,当孩子在商场乱跑的时候,很多人会对孩子说“好好走路”,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什么才算是“好好”,所以即使暂时停了下来,之后也很可能会再次做出相同的举动。

    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时不要乱动,最好把话说得具体一些,比如“坐着的时候把膝盖并拢,五分钟内不要讲话”。

    就算孩子还不太理解时间的概念,也要多对孩子使用具体的数字。此时,手头如果有绘本之类的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的话,就更好了。

    在使用“好好”“认真”等意义较为暧昧的词语时,最好加上一些具体的指示。一句之差,也会让孩子的理解程度出现巨大的变化。

14

    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拿到高分才能获得表扬。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人,孩子们都希望能得到父母的认可。因此,父母需要在平时对孩子进行称赞、认可、感谢和鼓励。然而,虽然表扬孩子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在表扬的话语中加上“评价”的因素,其意义就发生了改变。

    “考了100分,真是太棒了”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考了100分的你很棒”。听到这样的称赞,孩子会觉得只要自己考了100分,别人就会认同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此一来,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那就是“只要满足父母的预期,就会得到父母的爱,反之则会失去父母的爱”。

 

    如果经常使用这样的交流模式,孩子会将父母的评价放在第一位,在考虑问题时总是以父母的标准去思考,很难形成独立的价值观。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一旦遭遇挫折,就会把责任扣到父母的头上去,觉得自己变成这样全都是父母的错。

    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一定要将重点放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上。

    在表扬孩子时,我们可以多去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当孩子考了100分时,我们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告诉他“这都是你每天努力学习的结果”。当孩子帮忙做家务时,我们不要说“你真棒”,而是应该说“妈妈/爸爸真开心”。家长应该称赞孩子的行为和努力,对孩子进行肯定。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也可以尽量夸大一些。这样一来,孩子被承认需求得到满足,就能够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15

    “要是能解释得再清楚一些就更好了……”(表示要求),“要是能早点跟我说就不至于这样了……”(推卸责任),“反正肯定是会失败的……”(表示轻蔑),“差不多该结束了吧……”(给对方施压),“那个人虽然性格是挺好的……”(说别人的坏话),这些说法都十分典型。

    总是喜欢欲言又止、说话只说一半的人一定要多加注意,改掉这个习惯。

    无论你是否相信,语言终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既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也有本事让你感到万分痛苦,他不仅变幻莫测且具有不可预知的魔力。通过朋友,和爱人的交流,我们渐渐开始相信“我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会说话,认真掌握他,对待他!!!

微米 与你同在

文案策划:陆东东 冯海召
图文编辑:王云 
图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