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小学的孩子进行与“性”相关的知识教育?

发布于 2021-10-06 22:04

1


北京海淀的家长胡女士说,

孩子上四年级了,还常常口无遮拦,

问一些关于“性”的话题。

诸如讲男老师和女老师的差别,

也经常会说一些别的

小朋友不会说的出格内容。

老师因此告状,

说孩子的“思想意识有问题”,

让家长也很尴尬。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

孩子进行与“性”相关的知识教育呢?

2


北京海淀这位家长的问题

让我想起一个童年的小伙伴。

这个和我同龄的男孩

长到8、9岁的时候,

经常被一个问题困惑:

“我是从哪里来的呢? ”

这是一个与性和生育有关的问题,

也是一个困扰全人类的问题。

男孩的妈妈每次

都被孩子问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有一次,

终于给出了一个答案:

“你是爸妈从麦地沟里捡回来的!”,

男孩得到这个答案后就到处告诉小伙伴,

说他终于明白他是从哪里来的,

他妈妈告诉他,

他是从“麦地沟”里捡回来的。

这个男孩于是得了

一个外号叫“麦地沟”。

这是一个已经很久远的笑话,

然而到现在还没有过时,

它说明中国家长在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问题上,

一直面临着尴尬状态:

不教育吧,确实是一个缺失;

教育吧,又实在羞于启齿。

3


相比中学生而言,

小学孩子的“性”教育则

更加趋于空白。

因为小学的

孩子还普遍没有进入青春期,

男孩和女孩还处在“两小无猜”的状态,

也不会闹出类似“早恋”、“早孕” 之类

让家长为之烦恼的事情来,

所以多数家长认为,

至少小学阶段,

他们是不必对

孩子进行难堪的“性” 教育了。

其实,

这也是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

4


这是因为:

第一,

孩子虽然没有进入青春期,

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

随着他们的观察能力不断增强,

孩子已经意识到了两性的差异。

在家庭、在幼儿园、在学校,

他们随时都会发现男孩和女孩、

男人和女人的差别,

比如,

男孩留短头发,女孩留长头发;

男孩穿比较朴素的衣服,

女孩的衣服可以穿得像花蝴蝶似的。

而且,

女孩可以穿裙子,男孩就绝对不能穿,

否则别人会笑话死你;

男孩站着撒尿,女孩要蹲着撒尿;

成年人的差别则更大,

比方说北京海淀的男孩

在观察男老师和女老师的差别时,

其实就是说出了一个他观察到的事实:

男老师的胸脯是平的,

而女老师的胸脯是鼓起来的……

正是这个最精准的观察结果

让老师恼羞成怒,

并因此认为孩子思想意识有问题。

其实这是对这个孩子最大的一个冤枉。

很明显,

那些只说男老师与女老师头发、

衣服的差别的孩子,

至少是从不同渠道得到过

一些两性知识教育的,

所以他们懂得回避敏感话题,

而这个男孩

家庭的“性教育”肯定是一片空白,

所以他才会“口无遮拦”,

在敏感话题上“犯忌”。

这说明,

家长一味回避小学阶段孩子的

“性”教育是不合适的。

5


第二,

家长应该看到,

在优生优育的环境下,

孩子的成长发育都

比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早很多,

加上电视网络新传媒的普及,

孩子们会从不同渠道获取

或正确、或错误的两性信息。

如果家长不未雨绸缪,

提早对孩子

进行与“性”相关的知识的教育,

任由孩子们去

“蒙”、去“猜”、去“模仿”,

还不定哪天会惹出

让家长吓一大跳的祸事来。

6


第三,

最近一些年来,

针对儿童少年的性犯罪事件也日益增加,

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大多数犯罪分子

正是利用了儿童“性教育”的缺失

儿童少年对“性”知识一无所知

而乘机加害于孩子

所以,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

适当对孩子进行早期“性知识”教育

也是帮助孩子

从小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

7


家长应该如何

对小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呢?

考虑到小学和中学孩子

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对于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

应该掌握好尺度和分寸。

专家建言:

首先,

要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

在世界上一些性教育做得好的国家,

性教育一般都是从娃娃抓起。

从幼儿时代,

家长就不回避孩子对性的好奇,

当个小女孩问家长,

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

而女孩不能时,

家长可以坦然告诉孩子,

那是因为男孩长着和

女孩不一样的性器官……

还可以以此为契机向女孩

介绍男孩和女孩的其他差别,

他们未来不同的角色定位和互补关系,

帮助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愉快接受性别角色,

并做好履行角色义务的心理准备。

比如,

男孩要具备刚毅、勇敢、

坚强的阳刚之气和尊重女性、

呵护女性的绅士风度;

女性要从小培养温文尔雅、

端庄大方、自尊、自爱的

淑女风范和独立人格,

防止性别混乱导致心理冲突。

其次,

要给孩子简要地介绍一点与

两性、生育相关的知识,

减少孩子因为无知而产生的

对“性”差异、性现象的好奇心,

防范孩子因为“好奇”和“模仿”而诱发性犯罪。

8


第三,

要通过适当的性教育,

引导小学年龄的孩子(尤其是女孩)

增强防范“性侵害”、

“性暴力”的意识和能力。

来源:素材来源《读懂孩子》萧斌臣,闫浩东著。

往期推荐

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和“良心”?
17岁高中生吃饭仍要妈妈“喂”,怎样培养孩子独立?
11岁男孩自杀身亡!有多少父母不会教孩子这些?
9岁娃躺着玩手机患血栓险丧命!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
高考满分作文刷爆朋友圈,注意这些,你的孩子也可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