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怎么写?全面解读章草技巧

发布于 2021-10-07 18:43

一、章草草法特征
章草的形成是草书艺术成熟时期的开端,章草的主要特征是保留隶书波磔,字形方扁端正,字字独立,偶用连笔牵引,简化了隶书结构,但笔画清晰,断多连少,正像张怀瓘所说“字字区别”,不过由于自身的演变和发展也含有了草书连绵等因素。

章草的传世名作除大量的简牍外,有史游《急就章》,索靖《出师颂》《月仪帖》,皇象《急就章》以及《淳化阁帖》中所载的章草作品。至元代,在赵孟頫、明代宋克等人的努力下,这一书体又得以复苏。

章草虽是草书,与今草草法不同,有约定俗成的草写规律以及自身的一套规则,这是章草准确易识而又结字美观的依据。

《出师颂》

河南美术正版畅销书
16开
原价58,优惠价40.6
出版社发货


(一)互不相连,字距均匀
章草通篇,字与字之间几乎是独立的,并不相连。笔画之间也很少有牵丝映带,这种相对只要经营好单个字并把每个字的字形写好的布局章法模式,对于初学者而言会容易许多。事实上,章草的通篇气息必须是圆融的、浑然的、协调的。

(二)字型扁方,减笔连画
章草的形体是从隶书的横扁势态发展为竖长方形或圆形或方形,相比原先的结构类型丰富了很多。这是由于“草写”本身而带来的一种活泼性的改变。在字形的处理上,还是较多地保留了隶书中宫开阔的意态。


(四)圆转弧弯,转锋简便
章草在行笔的转折处,为了提高书写速度,省去了提按顿折的麻烦,改作手腕圆转而形成的弧弯,在书写上大大简化了用笔的复杂性。这种书写方法与初期章草从隶书演变而来不无关系。

(五)笔合隶意,符号相代
章草在形体的简化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省简笔画,把邻近的笔画连接起来,变两笔为一笔,甚至把许多笔连接变成一笔。省略笔画后使一些笔画符号化,在约定俗成之中,出现了一些定型的替代符号,这些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符号给书写者带来极大方便。为了简便,有些字甚至打破自左向右的书写规则,直接从右向左书写。而今草中有些字形的变化就是来源于章草。

河南美术正版畅销书
16开
原价58,优惠价40.6
出版社发货


二、章草笔画解析
以宋克书《急就章》为例。

宋克书《急就章》(局部)

(一)点
章草中单点的形态与楷书比较近似,多点间的书写要注意笔势呼应。无论单点还是多点的书写都要防止“楷化”,用笔要有起伏感。单点写法与后来的楷书的点较为接近,但比楷书的点活泼,因此在书写中要防止“楷化”用笔现象的出现。

完字
1.顺势右下落笔。
2.稍顿后提笔,书写时要加强笔毫的起伏感。有时起笔处或收笔处会引带出与上一笔或下一笔呈应接关系的虚尖。双点的组合方式为左右或上下,可断可连。

索字
1.根据双点的组合方式决定第一点的落锋和出锋方向。

清字
1.根据三点的组合方式决定第一点的落锋和出锋方向。
2.顺势写出第二点,第三点的位置决定第二点的出锋方向。
3.顺势写出第三点,第三点往往会因为向下一笔画牵引而引带出虚尖。
三点分开时要注意笔势的连贯性。

(二)横
章草对于一字中的主笔长横经常会用“磔尾”来表现,书写时要见笔毫弹性,不可拖沓。其他横画书写有连有断,不过都要注意笔势的启承和呼应。
雁尾长横,是章草的重要特征,一般第一笔或最后一笔长横表现为带有隶书笔意的“雁尾”形态,横向舒展。

1.露锋或逆锋入纸。
2.中段略提。
3.渐行渐按,像隶书雁尾一般出锋。长横,其书写方法与楷书十分接近。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直接以楷法入草。

1.露锋或逆锋入纸。
2.中段略提。
3.收笔处略提,轻顿驻笔。多横相叠,在章草中多用牵丝进行连接书写,书写时注意各横之间的长短、轻重、俯仰等变化。

河南美术正版畅销书
16开
原价58,优惠价40.6
出版社发货


(三)竖
竖画一般空抢入纸,翻压后果断下行,行笔中段要劲挺。用驻笔竖方法,与楷书垂露竖形态较为接近。其收笔处理方式与楷书不同。


1.锋面入纸后稍驻笔调锋。
2.向下果断行笔。
3.驻笔提收。悬针竖与楷书悬针竖形态较为接近。

1.竖交叉时,横画切锋入纸,空抢与竖画交叉。
2.收笔时渐提出锋,有时也不一定会出尖。

(四)撇
撇画书写要有爽利之感,从形态上讲,短撇如“匕首”,虽形短力强;长撇如长刀,书写时要力送笔端,方可表现弹性。短撇要写得短促有力。


1.露锋入纸。
2.左下行笔。
3.渐行渐提出锋。长撇舒展爽利。

1.露锋入纸。
2.左下行笔,并保持线条在一定长度中的粗细基本不变。
3.收笔时渐行渐提出锋或顺势向下一笔引带。长撇有时会有一些变化,如呈较明显曲度、收笔不出锋或上挑等。

(五)捺
章草中的捺画变化丰富,正捺是章草的特征笔画,夸张“磔尾”书写;反捺则顺势下铺;点捺收笔以小“磔尾”形态呈现,多有活泼之感。正捺,是表现章草特征的一个重要笔画,凝重舒展。反捺,书写方法与单点类似,行笔路程稍增长。点捺,一般是一个字的最后一画,形态活泼生动,其书写方法是正捺的缩写,不过出尖更为明快。


1.露锋右下入纸。
2.渐行渐按。
3.重顿后,提笔出锋。


(六)钩
钩画,一般是附着于横、竖等其他笔画之后而构成的一个新的笔画。书写时笔毫推出有厚重之感,不可轻易挑出。


竖钩在行笔至钩处蓄力向左上推出。
横钩在此帖中多为右下顿折后,向左手腕推出。
竖弯钩在行笔至钩处蓄力向上推出,除了常规的竖弯钩外,“走之底”也常写成这种形态。

河南美术正版畅销书
16开
原价58,优惠价40.6
出版社发货


(七)转折
所谓转折,“转”为圆,书写时多用手腕摆转而成,为章草书写的常态;“折”为方,有时翻折而下,有时略做驻笔后顺势下行。


圆转,此法来自篆书笔意演变,书写时讲求中锋,整体要圆厚饱满富有弹性,笔毫不可散锋,手腕摆动速度较快。
方折,这种转折整体感觉硬朗,折时驻笔下行即可,不必有太多动作。

(八)提
章草中的提画形态与楷书较为接近,书写时要体现笔画运动的起伏感,切勿出现“楷化”现象。


提与楷书提画类似,重顿轻提,渐行渐出锋,长短相宜。本帖中提画有时会与承接笔画连笔书写。

—— 月雅好书推荐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