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靠稿费能养家糊口吗?

发布于 2021-10-08 03:27

 

 ■桂林晚报记者 肖品林 文/摄

  

  近日,国内45家文学期刊的一纸联合声明,掀起了文学圈的阵阵涟漪。声明的核心内容是抵制抄袭和一稿多投现象,一旦发现有抄袭或一稿多投行为的,立即被这45家杂志联合封杀。实际上,从事写作的人也知道,一稿多投会影响作家的声誉。那么,一些作家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呢?说来说去,还得说到稿费上去,一稿多投无非是为了多领几份稿费。按照现在的稿费标准,作家光靠写作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钱?是否可以维持生计?

  

  文学期刊为什么反对一稿多投?

  

  近日,包括《人民文学》《收获》《十月》《花城》在内的45家文学期刊,发布一份《关于作品抄袭与一稿多投问题的联合声明》,随后很快引起文学圈热议。文学期刊向来都是独立运营,像如此大规模的联合声明并不多见,说明这些事的确让他们很伤脑筋。

  

  对于抵制抄袭,大家并无异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一稿多投。有些作者认为,一稿多投不等于一稿多发,因为编辑在用稿前一般会联系作者,确认稿件是否已在别处刊发。广西80后作家车海朋表示,一篇小说投出去,在一个刊物等三个月,也许第四个刊物才能用上,这样下来一年就过去了。“我认为普通作者一稿多投,无可厚非,但一稿多发不应该。”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为作家们叫屈,“歌手靠着一首歌,可以来回唱四处赚钱,作家为什么不能一稿多发?”新浪微博一位叫凉皮的网友说。

  

  对此,《花城》杂志社编辑陈崇正说,如果一家杂志的编辑忙活了很久,提出意见并且联系作者修改,在杂志付印前还反复询问作品是否发表过,作者却欺瞒事实,直到杂志出来后才发现作品已经在另一家杂志发表过,这是对编辑劳动的不尊重。不过,陈崇正也表示,由于很多刊物都是三审制,审稿流程久,自由来稿完全不一稿多投很困难。期刊反对一稿多投,其实是抵制一稿多发,所以发稿前编辑联系作者确认信息时,应该如实相告。

  

  稿费标准真的提高了?

  

  一稿多投引发的热议,还延伸到了文学作品稿费过低的问题。一些作者为了多拿几份稿费,往往会把同一篇稿件投给多家杂志社。

  

  近年来,关于稿费标准问题,文学圈的议论也是不绝于耳。解放后,我国第一次明确稿费标准是在1958年,每千字为4元至15元。据媒体报道,当年国企职工月均工资是45元。按照这个标准换算,如果一个作家能拿到千字15元的稿费,发表3000字的文章就能赚到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随后的40年间,稿费标准在1980年、1984年、1990年和1999年提了四次,原创作品达到每千字30元至100元。不过,在1999年之后稿费标准长时间岿然不动。直到2014年11月才再次提升,原创作品千字80元至300元。

  

  从表面上看,这些年来稿费标准翻倍了,但作家们的收入却在缩水。作家毕飞宇曾表示,“1991年,我的中篇处女作《孤岛》稿酬大概是1700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我3年的工资。而如今,我发表一个中篇拿到的稿酬是几千块,但是只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

  

  2014年,《江南》杂志社曾历时一年,向作家、学者、税务专家等发起一项“单纯靠写作能养家糊口吗”的问卷调查。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作家均摇头以对。广西籍作家林白调侃说:“如果没有孩子,不用养家,有房子住,买淘宝上最便宜的衣服,经常吃方便面,那还是可以的。”而在作家韩少功看来,“中国90%的作家恐怕不能完全靠写作养活自己”。

  

  根据广西人才网发布的薪酬报告,2015年桂林的平均月薪为3537元。一个桂林作家要想拿到这个平均工资,稿费按200元千字计算,每月得完成1.8万字的创作量,并且确保发表。而实际上,大多数杂志给出的稿费在千字百元左右,按照这个价格,作家每月就要写3.5万字。如此看来,难度可想而知。

  

  作家光靠稿费能生存吗?

  

  近年来,一些文学名刊大幅提高了稿费标准。比如《广西文学》的特约头条栏目,一个中篇小说的稿费达到了近万元。《十月》《收获》《花城》《江南》等刊物的稿费也水涨船高。那么这能给作家们带来多大福利?

  

  “我一年发表20万字左右的小说作品,而且大部分刊发于名刊,稿费收入并不高,算起来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桂林作家光盘说,除了少数人,靠写纯文学作品很难生存,至少生活上比较艰难。尽管如今一流刊物给出了一流的稿费,但也有一流的稿子质量要求,不是随便就能上的。大多数人的作品只能刊发于一般性刊物,获取较低的稿费。

  

  对此,广西作家小昌也深有同感,他表示,虽然部分杂志提高了稿费,但是靠写作收入很不稳定,稿费多少完全看作品的发表情况。“一年辛辛苦苦写下来,稿费顶天也就两三万元。”

  

  跟诗歌和散文比起来,小说的“钱景”要好很多。桂林作家唐女属于多面手,既写小说,也写散文和诗歌。谈到稿费收入,唐女感叹说,写了二十多年,头十年几乎没有稿费,后十年开始见稿费,但还是少得可怜,最多的一年拿到了2万元。“相比较而言,小说家靠稿费生活的可能性最大,写诗赚钱基本不可能。”

  

  桂林作家刘玉近年来致力于探寻抗战老兵,记录他们的峥嵘岁月。因为是纪实性写作,他时常要跑到偏远山村采访老兵。“老兵大多散居在乡下,有时采访一个老兵要往返好几趟,不算时间成本,光开车的油费和过路费就是一笔大开销。所以写纪实作品的成本很高,而稿费却少得可怜,算下来几乎是赔本的。”刘玉说。

  

  对于写诗的稿费收入,桂林诗人黄芳算了一笔账:目前稿费比较高的有《十月》《人民文学》《花城》等十来家名刊,差不多能达到8元钱1行。一个诗人就算一年之内把这些刊物都发一遍,一次发200行诗歌,收入又能有多少呢?而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对于大部分诗人来说是天方夜谭。

  

  黄芳略带自嘲地表示,诗人以稿费为生,几乎不可能,能把熬夜提神的咖啡钱茶叶钱挣回来就不错了。“所以,诗人们梦里可以想象自己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了,梦醒后还是继续踏踏实实上班吧,煤气费奶粉钱还等着你掏腰包呢。”黄芳说。

  

  梦想还是要有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作家拿到的稿费实在少得可怜。据了解,在美国,全国发行的刊物稿费在每千字750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如美国《纽约客》杂志基础稿费就高达千字15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将近万元。欧洲的报刊,每千字稿酬折算成人民币也有四五千元之多。

  

  即便是在国内,与年收入动辄上千万的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畅销书作家相比,纯文学作家们的收入确实寒酸。即便按照最新的稿费标准,除了极少数大腕级作家,“写作致富”对大多数中国作家来说只能是梦想。

  

  当然,在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专职从事文学创作的专业作家已经很少,大多数作家都要先有一份稳定工作,利用业务时间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致富并非写作的初衷,而是出于自身的爱好。这就好比有人下班后喜欢打牌喝酒,能赢多少钱并不重要。

  

  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学也能改变命运。名家大腕的收入,并不仅仅依靠单纯的稿费,更多的收益来自转让作品影视改编权、担任影视编剧等等,以及作家成名后带来的附加价值。不过,对于千千万万的文学追梦者而言,那样的佼佼者毕竟只是极少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