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那会,国内的局势究竟有多难搞?》
发布于 2021-10-08 22:15
01
原本这篇文章是打算聊聊电影《长津湖》所反映的那场惊天大战——长津湖战役,但看到网上许多大V、专家都已经发表了许多有关长津湖战役的文章之后,我觉得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跟风去写这方面的内容了。
不过,在网上与人就长津湖战役进行了一番“亲切友善”的讨论之后,忽然发现许多人似乎对朝鲜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国内的情况非常不了解。
既然如此,索性就来聊聊建国之初,共和国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吧。
现今国内的许多人似乎有一种错觉,仿佛自打1949年新中国宣布成立之后,就理所应当的取得了前朝的所有领土。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就在主席力排众议,坚持要打朝鲜战争那会,国内的形势依旧十分的严峻,甚至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一点都不夸张。这些麻烦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忧
在我们决定出兵朝鲜之时,国内的统一战争并未终结,仍有许多领土未被收复。从西北、西南到东南各个方向都处于烽火狼烟,战事不断的状态。
尽管我党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就以风卷残云之势,将那位爱写日记的运输大队长给撵去南边当了岛主,但运输大队长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服,在他看来自己的失败纯粹就是美国给的援助少了一些,手下的将士不给力了一些,己方的运气差了一些,总而言之,都是别人的错,他本人是没有错的,这辈子都不会有错。
运输大队长认为,只要坚持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学习吸取以往失败的经验,一切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即便在丢掉了绝大多数地盘和队伍之后,他仍然毫不气馁,继续纠集残余的队伍,随时准备反攻搞事情。
为了肃清国军的残余势力,让运输大队长清醒一下。我党的各大野战军主力先后行动了起来,一野发动河西之战,解决了西北的残余国军和土匪;二野抽调精锐,进军西藏;三野主力则是在东南集结,时刻准备将送佛送到西,跨海将运输大队长“请”出宝岛,只不过后来由于美帝的第七舰队的强行介入,导致这一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恰逢朝鲜战争爆发,这支队伍就被改编为九兵团调往朝鲜,并在一个名叫长津湖的地方与当时的世界上装备最为精良,战力最为强大的美陆战一师遭遇,爆发了赫赫有名的长津湖战役。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我党还先后派遣了第3、第4、第5、第十八兵团和西北军区第2兵团第7军,共13个军部、37个师另2 个团的兵力,采取划地区包干办法,对盘踞在西南崇山峻岭之间的土匪展开大规模的清剿作战。
实事求是的说,要论战况之惨烈,人员伤亡之巨大,艰难程度之甚,西南剿匪丝毫不逊色于当时国内的任何一场战争。
关于匪患这件事,有必要多说两句,这个问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自明清两朝六百余年,它始终是如影随形。
即便是强悍如朱元璋、朱棣、康熙、雍正这类猛人、狠人都没能彻底搞定土匪问题。土匪们就如同狗皮膏药似的,生命力惊人的顽强,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
这倒不是因为土匪们的战斗力要强过正规军,亦或拥有某种超越认识的武器装备,之所以如此难搞,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善于玩“躲猫猫”。
遇见大军前来围剿,就往山里一猫,什么飞机大炮来了都不好使。
对此如果感受不深的小伙伴可以参见美军与塔利班相爱相杀的二十年,以美军装备之先进,训练之有素,战力之强悍,不照样落得个铩羽而归,无功而返吗?
纵观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对这种藏在大山里搞捉迷藏的土匪没有什么好办法。唯一行之有效的策略就是发动群众,实施坚壁清野,并派遣大军进山与土匪们死磕,一点一点地硬啃。
而这么做,必然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毕竟在茫茫大山之中,与占据地形优势的土匪斗争,其难度绝对是堪称地狱级。
前些年,笔者有幸去过湘西游玩,对那种山连山、山叠山的地形深有体会。大巴车从张家界前往凤凰古城足足行驶了四个小时有余,途中竟然很难看到稍微大一点的平整地面,一眼望去到处类似蜀道难的那种崇山峻岭。
当时我就在感慨,这地方实在是太适合打游击了,别说是藏个把土匪了,即便是埋伏几十万大军都不成问题。
由此可见,当年的剿匪战争有多不容易。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得知,西南剿匪的人员伤亡竟然比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加起来都要多的多。
这场历时四年之久,轰轰烈烈的剿匪战争,共歼灭匪特116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800余门、各种枪60万余支以及其他大量装备物资。期间有近70万民兵参加了剿匪,作战达万余次。
剿匪作战的胜利,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2、外患
除了国内存在的一大堆麻烦问题,来自西方的封锁对于新生的共和国来说亦是非常大的考验。
众所周知,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方才建国,就遭受到了整个西方的封锁。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认为新中国并不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一旦被外界孤立之后,很快就会由于无法支撑,走向土崩瓦解的结局。
在经济上,他们不仅拒绝向中国出口产品,同时还蛮横霸道地不许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口商品,更不许其他国家购买中国出口的商品。
例如在1953年2月,美国在得知了我国租借芬兰籍油船“维马号”从罗马尼亚购买了一批煤油之后,竟然通过一系列卑劣的手段,最终搅乱了这次交易,致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军事上,美国就与除苏联、蒙古等国以外的中国的几乎所有邻国都签定军事条约,并派遣驻军,大搞岛屿锁链,意图在我国周边搞出一个新月形的包围圈。
而且他们还拒不承认新中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不同意中国进行任何贸易和文化交流,操纵联合国通过对我国实施禁运的决议。
老实说,来自西方世界的这一系列封锁,着实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这种严峻恶劣的国际环境之中,对外交往和贸易严重受阻,我们不仅时常买不到国家发展所必须的原材料和相关工业设备,甚至在外交上也很少有国家敢承认我国的合法地位。
当时的国内已经是艰苦之际,百废待兴,实在是难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跨国作战。
而这也是美国误判我国不会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之一,毕竟对于一个历经了百余年绵延不断战争,国内一片萧条,百废待兴的国度而言,最明智的显然应该是“攘外必先安内”,努力发展生产,恢复国力。
03
3、人心
除了以上所说的两方面原因,当时的新中国还面临着一个十分危险的大雷——内部人心不稳。
尽管当时我党已经建立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但许多投诚过来的人并不看好这个刚刚建立的共和国,许多旧知识分子们普遍持观望态度。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得知,当朝鲜战争爆发之时,许多人投诚过来的人,以及部分旧知识分子、名流精英,都在暗自盘算合适的时机反水搞事情。那些人普遍觉得跟强大如斯的美帝开战,中国妥妥的完蛋了。
客观的来讲,这帮人并不是不爱国,他们在日寇入侵之时也敢于抗争,但是对于百年来始终积贫积弱的祖国完全没有信心。
毕竟连赶跑日本人都用了十二年,死亡了好几千万人,现在去对付比日本要强大得多的美帝,怎么看都感觉有点虚。
所以,在他们得知志愿军跟美国在朝鲜开打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中国肯定完了。
事实上,不仅是投诚过来的那些人没有信心,就连我党高层内的许多人也对直接出兵去和不可一世的美军硬刚很不看好。
大家一致觉得,美军装备世界一流,训练世界一流,后勤世界一流,再加上携二战胜利之余威,士气正旺,在蓝星上基本上就是无敌的存在,我们拿什么和他拼?
小米加步枪吗?
据悉,主席曾数次召开会议讨论了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结果大多数人都不赞成。即便是后来定下出兵的决议,依旧有人提出晚出兵,尽量避免与美军正面冲突的建议。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形势如此之艰难,为什么主席还要坚持入朝作战呢?
关于这一点就必须说,主席他老人家实在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主席看来,这是一场避无可避的战争,一旦退缩,我国将在未来陷入美国的巨大威胁之中。首先是对于我国至关重要的工业基地——东三省,就完全暴露在美国人的面前。
为了保卫东北,我们将不得不长期 在东北保持大兵团以备不测,这样以来无疑会重蹈“北宋困局”,最终被庞大的军费给拖累。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在朝鲜这件事上选择了退缩,无疑会极大的助长侵略者的野心,进而让形势愈发恶化,甚至滑向不可控的深渊。
关于这一点参见“九一八”之后的张小六就能够明白,当年正是由于他的不抵抗,才让日本人的胃口越来越大,从一开始下级军官团搞得“下克上”冒险行为,逐步演化为了全面侵华战争。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主席的这一决定,实在是包含了极为高深的政治智慧。
除此之外,坚决彻底地打击美帝的嚣张气焰,还有助于治疗所谓的“恐美症”,重新树立民族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有了信心之后,许多矛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仗打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才真正被世界相信。世人这才惊觉,那个驾驶着几艘铁舰船就可以肆意侵略欺辱的东方弱国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独立自主、自信自强,敢于将任何来犯之敌打到怀疑人生的新中国。
“勿谓言之不预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国家和个人胆敢轻视新中国保家卫国的决心。
一仗打出了国威,一仗打出了自信,一仗打出了数十年来的和平发展。
立国之战,实至名归。(全文完,谢谢阅读)
今日头条号|今晚不接地
知乎号|今晚不接地
B站号|今晚不接地
文/图 :今晚不接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