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解读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发布于 2021-10-10 07:08
何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抗菌药物可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
抗菌药物分级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作用较强、抗菌谱广,经常或过度使用会使病原菌过快产生耐药的;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新上市,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如何使用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品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如下: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组成员
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应由医疗机构内部授权,会诊专家组包括以下成员:
一、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
二、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相关专业临床药师。
临床医师能否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一日剂量的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一、感染病情严重者;
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
三、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使用时间限定在24小时之内,其后需要补办会诊手续并且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如何确定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规定, 医务人员需经医院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医院授予使用权限后根据医师情况进行动态评估调整。不同级别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要求如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哪些
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和考核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注意事项
根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医院于2021年6月16日起,在电子病历系统新增“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功能。具体管理要求如下: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1.I类、I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以一代、二代头孢为主。可用于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抗菌药物名单如下。名单以外的其他种类抗菌药物不得用于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抗菌药物名单 |
头孢呋辛钠 |
头孢唑林 |
头孢西酮钠 |
头孢孟多酯钠 |
头孢硫脒 |
头孢米诺钠(预防厌氧菌) |
克林霉素(青霉素或头孢过敏患者预防革兰阳性菌) |
阿米卡星(青霉素或头孢过敏患者预防革兰阴性菌) |
万古霉素(预防MRSA) 奥硝唑(预防厌氧菌) 左奥硝唑(预防厌氧菌) 左氧氟沙星 |
青霉素 |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
开具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医嘱前应当完善病原学检查。连续使用抗菌药物第3天和第7天应当复查血常规。
监制:夏家红 翁雨雄
策划:医务办公室
编辑制作:吕斌
审稿:樊嫚
文章来源:武汉协和医院医务办公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