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肿瘤标志物吗
发布于 2021-10-10 09:24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一定得癌症了吗?
什么样的人需要检查肿瘤标志物?
随着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医院都开设了“肿瘤标志物”体检项目。然而,“肿瘤标志物”内容众多,如果对其没有一定的了解,往往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Q1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及癌基因产物等。肿瘤标志物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可用生物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
常见肿瘤标志物如下:
甲胎蛋白(AFP)
60%~70%在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含量增高,睾丸癌,卵巢肿瘤,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也增高。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大多低于1000ug/L。
血清癌胚抗原(CEA)
CEA升高常见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肺癌等。
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憩室炎、直肠息肉、结肠炎、胰腺炎、肝硬化、肝炎、肺部疾病等,15%~53%的患者血清CEA也会升高。
糖类抗原125(CA125)
最常用于卵巢癌的检测。是判断卵巢癌疗效和复发的良好指标。
宫颈癌、宮体癌、子宫内膜癌等也会升高。
糖类抗原199(CA199)
常见于消化道恶性肿瘤,以胰腺癌阳性率最高。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中也可升高。
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也可见不同程度升高。
糖类抗原153(CA153)
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
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是前列腺癌的标志物。
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肾炎、前列腺息肉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也可见轻度升高。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0/4_16338365064688.jpg)
Q2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一定得癌症了吗?
其实不然,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同时存在于恶性肿瘤及某些良性肿瘤、炎症、甚至正常组织中。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肿瘤造成的,而检测结果正常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比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都有可能升高。同样,如原发性肝癌AFP的阳性率仅达75-90%,也就说明至少还有1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FP为阴性。因此,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单次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并不大,只有动态的持续升高才有意义。但如果体检中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或超出正常值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或有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则需及时就诊,结合影像学等检查,进一步排查。
肿瘤标志物只是用于辅助诊断,并不能作为确诊恶性肿瘤的第一证据。虽然肿瘤标志物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病理检查仍然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此外,吸烟、酗酒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及服用某些药物、进食补品等,都会使一些肿瘤标志物一过性升高。因此,当发现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时,不必过度惊慌,首先对自己发起三连问:家族中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否有致癌物接触史、是否有癌症高发的自身因素?若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需尽快就医行进一步检查。若答案相反,则注意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及作息,定期复查、监测即可。
同时,还应注意,即使肿瘤标志物完全正常,也不能绝对排除肿瘤。除了定期体检,我们还应留意身体给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比如出现痰中带血、不明原因的消瘦等,都应警惕,及早就诊。
Q3
什么样的人需要检查肿瘤标志物?
有些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早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出现。一些肿瘤标志物对于特定的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升高进行确诊,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如:60岁以上、有家族史、长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肿瘤高发地区等。筛查时,肿瘤标志物特异性升高,但无症状和体征者,需定期复查和随访。
除此之外,肿瘤标志物主要用于评价疗效以及监测复发。已确诊恶性肿瘤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都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如在术后、放疗或化疗后,相应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迅速降低至正常并维持在此范围内,表示预后良好;若浓度下降缓慢或不能降至正常往往提示治疗无效、预后不良;若标志物水平下降后又持续升高,则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对于治疗结束的患者,建议肿瘤专科定期复查。
审校:尹晓然
(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李林海.常见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2):995-998.
[2]聂代静. 肿瘤标志物在常见肿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3.
[3]牛爱军,杜鲁涛,靖旭,等. 肿瘤标志物在不同检测系统间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3):161-164.
[4] 吕杨. 非肿瘤患者血浆中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2012,23(23):114-118.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2.23.05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肿瘤科/肿瘤内科专业
尹晓然 副主任医师
肿瘤内科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肿瘤康复及免疫治疗专家门诊:周一下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