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网友:墙壁好凿,内心的贪欲的堵石难凿

发布于 2021-10-10 10:47

大家对“凿壁借光”的故事肯定不陌生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匡衡。他这“凿壁借光”的故事成了勤学的楷模,按道理匡衡的人生是辉煌的,的确匡衡在政治上没有达到位极人臣前道德操守还不错,只是到了位极人臣之后却变得私欲难平,以公谋私,贪恋权利。所谓少时穷困潦倒,等享受到了权利的滋味后,人性就会变得扭曲起来,匡衡也不例外。匡衡在后期的政治上有三大污点。

第一个污点,就是对汉元帝的宠臣太监石显处理的时,前后态度矛盾,落井下石,过于圆滑和投机了。在汉元帝时候,匡衡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成为丞相,被封为乐安侯,还赐予六百户的封地。巨大的名利和财富,让匡衡迷失了自己的心智,变得明哲保身起来。汉元帝有个宠臣太监叫石显的,石显是个小人,能言善道,哄得元帝很开心,因为是太监嘛,所以心理十分扭曲。石显依着元帝的宠信哄骗元帝排挤忠良、杀害大臣、加重赋税、剥削百姓。

匡衡的恩师萧望之就受到石显的陷害,匡衡并没有搭救。所有的官员混不下去,纷纷要求元帝杀了石显,元帝不理睬。大臣们就希望作为丞相的匡衡去劝说元帝啊,可惜任凭大臣们喊破了喉咙,匡衡就是不说一句话,说白了,匡衡才不会去得罪石显呢!得罪了石显,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就不保了啊!

因此,大家和匡衡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三年后元帝死,成帝继位。成帝不喜欢石显,匡衡看到了机会,立刻上书,列举石显种种罪状,反正说石显坏的不不能再坏的人了,必须立刻处死才能平民愤。成帝乘机贬石显为民,最后死在了路上。奸臣虽然除去了,大臣们对匡衡的为人更加不齿。

第二个污点,就是宽恕了自己犯下大罪的儿子。匡衡有个儿子叫匡昌,有一次匡昌喝醉酒,一怒之下杀死了一个人。很快匡昌被抓进了监狱,最搞笑的是匡昌的下属和弟弟竟然合谋想劫狱,这件事情被揭发后,匡衡按道理应该是绑子投案自首啊,可是匡衡想的是如何让自己不受牵连,于是匡衡脱下官帽,披头散发,光着脚在成帝面前哭求成帝原谅自己,看在匡衡年老的份上,成帝原谅了匡衡。匡衡作为父亲不反思在教育儿子的问题,第一想到的是自己,真让人唏嘘啊!

第三个污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权利侵占土地。因为匡衡是乐安侯嘛,所以按照规定匡衡是有3100顷土地的。由于丈量有误,就多出了400顷的土地,当属下告知匡衡时,匡衡并不想交出多出来的土地,毕竟到手的肥肉白吃白不吃嘛,要知道多出的土地收到的粮食都全归自己啊,多么好的事啊!

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地位叫当地的官员不能向上面报告,当地的官员被威胁了,就不敢说出去了。没过多久,大臣就揭发了匡衡非法侵占土地,大臣们都弹劾匡衡。成帝命人一查,确有其事啊!面对铁一般的证据,匡衡哑口无言,于是成帝免去了匡衡所有的职务,让他回家养老去!

匡衡最终在晚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自己人生的原点,成为了一个农民。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农村的生活很让匡衡不适应,匡衡再也不爱看书了,只能在凄凉的夕阳中度过自己的余生。“凿壁借光”那一点月光照亮了匡衡的仕途,只是匡衡的心灵却没有多少被照亮啊,一切都是人为所致啊,墙壁好凿,内心的贪欲的堵石难凿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