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黄芪的作用有哪些?平时怎样搭配比较好?一次性给你说清楚

发布于 2021-10-10 13:55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一般多在春、秋二季采挖,采挖后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再干燥。那么,中药黄芪有哪些作用?具体应该怎么搭配服用呢?

黄芪的功效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常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常规用量为每日9〜30g,多用来水煎服,熬粥、煲汤或泡酒等。

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有差异

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全身气虚可以均可用生黄芪。生黄芪长于补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等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黄芪长于益气补中,补气升阳,调补脾胃。多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脱肛、子宫下垂等中气下陷证。

常见搭配方法

黄芪+人参、白术——补气,用于气虚较甚者。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炒扁豆、炒薏苡仁——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用于肺虚咳喘气短,痰多稀白者。

黄芪+人参、当归、龙眼肉——益气摄血,用于气虚不摄血而致便血,吐血,崩漏者。

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补气升阳,用于中气下陷而致脱肛,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诸病。

最后,服用黄芪还要注意两点: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选用。感冒期间和月经期间也不宜吃黄芪。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暖暖呀
每天分享健康科普知识,喜欢就吧!
中医:肝不好的人,失眠困扰,送你一份调肝方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
中医:阳气不足则身体虚,中医教你3个方法补阳气,都很管用中医:肝火一烧,百病难熬!收下5大“泻火”良方,一用一个准老中医打天下的几个绝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