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未来五年广州交通规划曝光,黄埔区喜提4条地铁新线

发布于 2021-10-10 14:35

未来五年广州交通规划曝光。10月8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本次规划的核心逻辑是突出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引领,大力推动形成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及穗莞联动发展格局。

简单说,就是发挥广州作为省城大哥的作用,内联外拓,强化广佛、广清、穗莞深的轨道交通联动,以此进一步提升广州交通枢纽能级与集聚辐射能力,巩固广州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城市地位。

所以,拉伸市域之间轨道交通,将是新一轮交通规划聚焦的重点。那些承载市域联动,或重点经济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大动脉,将优先得到重视。

这从广州十四五期间拟确定的重大项目和实施建设计划安排中,可以清晰看到这种规划逻辑。

《规划》公布了“十四五”期间广州在航空、货运、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等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

01

9条新线入围四期?

引人注目的是,本次《规划》所附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表中,列出了拟入围“十四五”的9条(段)策划新线。见如下表:

9条(段)策划新线,里程共计245.7公里。包括3条市区线:10号线东延线、19号线一期、26号线一期;4条郊区线:6号线东延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广佛线东延线。

以及两条高速地铁:22号线南延线与37号线一期。

从策划新线的布局来看,市区线与郊区线配比均衡,同时强化了广州南北两极的市域外联,整体加强了主城区至副中心和外围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

《规划》提出,广州将加快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研究,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实现重要客流走廊全覆盖;同时开展新型中低运量交通相关线路的前期研究,适时启动建设工作。

什么叫“策划新线”呢?其实就是规划研究新线,也可以理解为“四期拟申报新线”。

02

五年内黄埔喜提4条新线

《规划》提及的9条策划新线中,天河、海珠、黄埔三区是大赢家。其中,经天河4条,海珠和黄埔各3条。

从里程数和站点数量来看,天河最多,强化了“一哥”的中心度和首位度:

10号线东延段全线在天河,26号线一期和19号线一期分别从东西向和南北向,穿过天河东片,填补地铁盲区。再加上37号线近10公里沿广园快速布设,算是锦上添花。

海珠区获得3条:广佛线东延段、26号线一期与19号线一期,加上已批复的28号线,构成两纵一横轨道交通轴,极大助力泛琶洲区域发展。

黄埔在此次规划中,收获也不小,喜提3条(段)策划新线:6号线东延段、37号线一期、19号线一期。

其中37号线一期主线在黄埔,从南到北串联起黄埔港、科学城、知识城三大国家级经济功能区,强化了区内三大组团的联系,更拉近了黄埔区特别是知识城与中心区、市区的距离。

作为新晋国家级功能区的知识城,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6东和19号线一期,尽管在黄埔均只有一小截,但6东4公里2站,接通云埔中心区和穗港科技园,吸引包括省医、盛高总部、萝岗立交改造上盖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并辐射周边居民,投资小,回报高。


云埔中心区规划鸟瞰示意图

如果算上2020年已批复待建的28号线,在黄埔里程近20公里设4站,黄埔区在“十四五”期间,或将新增4条地铁新线,分量也够重了。

特别是37号线与28号线,这两条预计时速达160公里的高速地铁,在黄埔新客站交汇,形成了黄埔通达主城区和大湾区城市的“十字路口”,战略意义重大。


03

黄埔3条新线辐射范围

虽然只是策划新线,但各个区域的每条规划线路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沿线居民情绪的异动。

这是没办法的事。蛋糕只有这么大,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人人都有果果吃,是根本做不到的。名额就那么几个,A线进了,B线就没戏了。

下面观察君根据本次《规划》,结合前不久广州地铁集团在18号线北延段环评报告中夹带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简单说说经过黄埔的3条策划新线沿线辐射的小区。

1

6号线东延段(香雪-刘村)


从现有香雪站,沿开创大道向东延伸至云埔刘村社区,新建线路约4公里,拟在开源立交地块云埔三路宏仁地块,各设一站。

宏仁中心区规划图 仅供参考


其中,开源立交地块周边1公里范围,可辐射时代春树里、中海誉城、刘村新村安置区、万科金梦、时代天境;1.5-2公里范围:时代天韵、龙湖云峰原著、东荟城东区、岭南雅筑、绿地杉禾田、中央城H区回迁房。

宏仁地块1公里,可辐射中海誉城南苑、萝岗立交改造上盖、星河荷村旧改;爱特城超2公里。


开创大道下穿开源大道立交。6东预计在此设站。


2

37号线一期(佛塱-广州东站)


线路长约44.9公里。从知识城一路向南,再沿广园快速沿线西进广州东站,沿线串联起新白广城际佛塱站、知识城枢纽站、长平枢纽、萝岗站枢纽、黄埔高铁枢纽。

根据前不久广州地铁集团公布的《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已显示了37号线9个换乘站点(自北向南)


37号线一期走向,仅供参考。来源/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

佛塱站(与新白广城际铁路换乘)、知识城站(与14号线知识城支线,即27号线换乘)、长平站(与21号线及远期40号线换乘)、萝岗站(与6、7号线及远期17号线换乘)、石化北(与规划23号线换乘)、黄埔站(与28号线、7号线二期、规划19号线、29号线以及广中珠澳高铁、穗莞深城际铁路、广汕高铁等换乘)、黄村站(与21号线、4号线换乘)、石牌站(或华景新城?与穗莞深城际铁路、广佛东环城际铁路、19号线换乘)、广州东站。

值得一提的是,37号线在石化北区域新规划的氢能汽车产业园,拟设一站,并预留与规划23号线换乘。对于周边的小区中央城,多少算是一点利好。



规划23号线未入围此次《规划》策划新线名单,中央城处于6号线东延与37号线石化北站中间,两头距离大致2.5公里,不在步行范围,有点尴尬。不过也可以借助小电驴,七八分钟即可接驳。

相比6号线站点多、速度慢、车厢短,通过时速160码的37号线或换乘28号线,进入市区或琶洲更快。

目前37号线一期具体站点尚未正式官宣,未来在市区段是否加大站间距,还是会参考28号线那样加密站点?拭目以待。

3

19号线一期(龙潭村-黄埔站)

19号线一期,共20.4公里。从位于黄埔体育中心东侧规划的黄埔站(即黄埔新客站),向北拐弯经姬堂站,进入天河东珠吉片,进入广氮片,沿广园快速布设,再折向南,经员村,跨越珠江,经海珠琶洲西,南下经赤岗到龙潭村。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19号线一期在天河智谷片区设置五个站点,分别是广氮西站、广氮东站、大观南路站、奥体南路、珠吉站。仅在黄埔区设两站:姬堂站与黄埔站,算是点缀,作用不大。


19号线一期天河、黄埔段示意图

04

四期概率与落地时间

需注意的是,广州第四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路目前还没资格申报。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规定,需在建第三期线路完成70%后才能申报。

按三期线路目前进度,预计将在2022年底或2023年完成70%目标任务。也就是说,预计到2023年才能申报四期新线。

那列入此次《规划》的9条策划新线,是否已板上钉钉呢?也未必。距离2023年尚有一年半载时间,仍存在变数,仍有博弈的空间。另外,国家发改委是否全部批建,也是未知数。

只能说,9条策划新线中,最终落地的,大部分概率较大,比如经黄埔的6号线东延线和37号线一期。但并不意味全部进了保险箱,也有可能部分线路或线位布设、站点选址会有调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2号线与37号线两条市域快线,是否像18号线北延线、28号线以“城际”名义申报,不得而知。如以城际名义申报,会不会因腾出新线名额,而有其他新线纳入四期申报名单?值得想象。

新线申报国家发改委,到正式批复动工,要多久?据悉,中间多达9个环节,包括:

上报发改委-委托第三方评审-第三方回复发改委-发改委申请国务院批复同意-正式立项-住建部委托第三方二次评审,经发改委同意上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同意,发改委批复-国家级专家组对可研报告评审-发改委批准可研-施工招标-正式施工。

这个过程走下来,费时预计2年。也就是说,四期如在2023年申报,预计2025年才正式动工,算上建设期一般五六年,如顺利大概要到2030年左右才建成了,前后耗时约七八年。

如按四期完成70%,大概2028-2029年可申报五期,再花个长跑七八年,五期建成大概去到2036年。也就是说,未来15年左右,将有两批近20条(段)地铁新线建成。

当然,部分新线里程少的,比如6号线东延段(香雪-刘村),仅4公里2站,如进四期,大概两年(2026-2027年左右)建成应该没多大问题。

05

其他交通项目

最后,根据《规划》,梳理一下广州“十四五”期间除地铁之外的交通重点项目。

黄埔观察
干货大本营,只传递价值信息。在这里,读懂黄埔
728篇原创内容


Metro Center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追踪华南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概况、城际铁路、高铁等相关资讯!
11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