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决定“躺平”后,香港通关会加快吗?
发布于 2021-10-10 16:19
当时新加坡人口还未接种疫苗,大家对冠病都没有免疫力,因此感染冠病的后果非常严重。而当时病毒的传染力还没那么强,这些措施能有效地阻断病毒传播链。
“我们的策略奏效,我们没有像许多国家一样,出现很多死亡病例。新加坡是冠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未雨绸缪,预先采购疫苗。疫苗在对抗疫情方面起了关键作用,为所有人提供一层保护。全国疫苗接种计划也获得成功,目前新加坡有约85%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种,是全世界冠病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换句话说,在接种了疫苗之后,冠病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个危险的疾病。”
总理说,就算新加坡通过收紧安全管理措施来减少病例,但只要我们放宽措施,病毒又会迅速传播。
因新加坡之前采取“清零”的策略,大多数的人口还未感染冠病,自然的免疫力不高,即使已接种疫苗,仍有感染冠病的风险。
尽管如此,新加坡不能无限期地封城和关闭边境。“我们每一次收紧措施,企业会受到冲击、员工会失去工作、小孩也无法过正常的童年和校园生活。那些有亲人在国外和无法团聚的大家庭,必须分开更长一段时间。”
新加坡政府昨日(9日)宣布,再多8个国家的旅客入境豁免检疫,已完成接种疫苗的美、英、法国和西班牙等8个国家的人,本月19日起,只要入境时通过检测,毋须隔离检疫。
新加坡有约83%人口完成接种疫苗,但近日确诊案例飙升,每日超过3千宗,近日新加坡新增3703宗新冠病毒确诊个案,再创疫情爆发以来单日新高。但死亡人数仍然很低。上周,这个570万人口的国家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为3。
总理李显龙说,与病毒共存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预计至少需要3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进入疫后新常态,届时限制可望鬆绑、恢复正常活动。
另一方面,衞生部门宣布进一步加强防疫措施,下星期三日起,未接种疫苗的民众不能进入商场及景点。
当局也将为民众接种加强剂,先为已接种两剂满6个月的医护人员打第3针,再逐步扩大到其他年龄组别的民众。
新加坡是和香港相提并论最多的地区,很多跨国大公司把亚太总部设在香港或者新加坡。
《世界经济自由度年度报告》从1970年开始发布,至今52年,香港均为第一名,其中近年新加坡为第二。
8月,香港欧洲商务协会去信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指香港实行严厉的防疫隔离政策,令到居民被困于香港,影响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协会指港府今个星期重新收紧入境人士的隔离安排,是显著的倒退,促请政府以疫苗接种为基础,制订清晰的退出防疫措施策略,令到本港的经济重回正轨,以及恢复与世界的联繫。
协会指,香港目前只有零星的新冠病毒感染个案,防疫措施和个案数目不成比例,又指新冠病毒已成为可容忍的风土病,透过注射疫苗,可以降低重症和死亡的情况。协会建议港府清楚说明退出防疫措施的策略,加强推动疫苗接种,放宽已接种人士的隔离限制,令居民恢复信心及可以为未来作出计划。
8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明白外国商会对本港放宽检疫要求的期盼,但若容许外国人士免检疫来港,会有很大风险,并影响本港和内地通关。
林郑月娥今早在电台节目强调,考虑到经济和民生需要,和内地通关是政府首要工作,参考本港容许外佣逐步来港的情况,即使已经接种新冠疫苗的外佣,都可能确诊感染,若容许外国人士免检疫来港,将带来很大风险。
她说,本港政府已和内地方面进行对接会议,并向内地方面反映本港有迫切需要通关,又指政府会积极便利非中国籍港人,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商务和交流活动,最迟年底会与内地方面商讨具体安排。
近期,与内地的通关沟通似乎进展加快:
政务司司长李家超今日(10日)在网志中表示,自己上月26日率领特区政府团队与内地相关单位及专家进行了疫情防控工作对接会议。双方坦诚交换了逐步有序恢复“通关”所涉事宜的意见,以及研究“通关”以后可能产生的风险。他已要求相关局长全力跟进工作,包括创科局会制定健康码、食衞局会牵头再强化检测、个案追踪、防范社区传播等措施,创造“通关”有利条件,争取尽快与内地相关单位举行第二次对接会议。
但也存在很多很难解决的困难: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日(10日)在电视节目强调,至目前为止,没有因为出现这宗个案,而影响与内地商讨通关的步伐。她指,本港已向中央提交个案情况,接获意见指高风险人员应加密检测,避免疫情流入社区。特区政府将安排机场货运员工等高风险人士,缩短7日1检的安排,并会考虑是否需要另外安排地点进行加密检测。
林郑表示,两地制度不同,因此本港难以百分百做到内地防疫要求,例如无法小区封闭十多日不出不入。不过港府会解释有何方法可达到类似效果,强调香港亦成功坚守清零一段长时间。她并透露,最终要商讨的是免检疫通关下的熔断机制,大家达成共识一有个案就中断通关,而且最好是有具体的熔断规定,让市民有心理准备。
林郑又提到,只会要求免检疫通关人士使用“健康码”,并自行申报所需的行踪、住址等个人资料。她说,没有能力做到自动追踪市民行踪,“健康码”亦不记名,因此需要免检疫返回内地的人士自愿交齐资料,特区政府会在资讯科技上配合。
国外觉得严,内地觉得松,香港的防疫政策你怎么看?
(内容综合自网络,侵权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