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视觉引导原理

发布于 2021-01-14 17:19

平面设计是信息传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大量美学和艺术特质的同时,

还涉及人类心理学范畴,平面设计离不开对于“视觉”问题的探讨,

作为设计师理应深刻理解并研究其生成规律,

并合理运用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加引流吸睛。

在一张白纸中心画一个苹果,当我们观看这幅画时,

眼睛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呢?

相信许多人会认为最先看到的是苹果。但是事实上

你首先看到了这张纸,并且通过纸的四个边角导引,

才使我们自然地看到了画面中心的苹果,这就是视线所起到的作用。

所谓视线,就是人的视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的流动程序,

通俗地讲则是指在平面设计中对于受众的视觉引导,

第一眼看哪,第二眼看哪;哪里多看一会,哪里少看一会;

哪里是平面中的视觉过渡区;哪里又是其中的视觉核心区,

这些都可以通过对视线规划得以实现的。

面对一幅平面设计作品,人们习惯先通观全局

但这仅仅是首先得到的视觉感知而已,

随后眼睛会迫不及待地停留在画面中的某处,

随着视点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移动

会看到接下来的第二点、第三点、

最后看完整个设计作品。

人们的视线容易把最初的注意力放在画面上方以及偏左边的地方,

这是人们长期生活养成的习惯。我们阅读的习惯一般遵循自左向右、

从上往下的常规顺序,如果把这一过程颠倒过来,即从下往上,从右到左,

人们会感到别扭,尤其是从下往上的顺序是不合乎常理的。

从大到小是一般的视觉层次,一般人的视线会在最大与最小两点上停留,

而中间层次往往一扫而过,不会做过多停留。

元素之间距离小、间隙小,会使观者有紧张之感,

但视线较快;而间隙大、空白多,则有舒展之感,

这时视线会变得慢一些;但如果距离过大,

会使画面显得过于松散而不连贯。

借助“引导物”可以牵引观者视线,可形成非画面中心的视觉中心。

例如:汇聚线、人的手指指向、目光指引等方法手段。


单向视觉流程

■竖向视觉流程,引导我们的视线向上下流动,具有坚定、直观的感觉。

■横向视觉流程。引导我们的视线向左右流动,给人稳定、恬静之感。

■斜向视觉流程,比之水平、垂直线有更强的视觉诉求力,

会把我们的视线往斜方向引导,以不稳定的动态引起注意。

曲线视觉流程。曲线视觉流程不如单向视觉流程直接简明,

但更具韵味、节奏和曲线美,它可以是弧线形具有饱满、

扩张和一定的方向感;也可以是回旋形,

产生两个相反的矛盾回旋,在平面中增加深度和动感。

重心视觉流程。从画面重心开始,

然后顺着形象的方向与力度的倾向来发展视线的进展,

使主题更为鲜明突出而强烈。

反复视觉流程。类似“构成”中的重复、渐变等形式,

即相同或相似的视觉要素作规律、秩序

、节奏的逐次运动,富于韵律和秩序美。

导向视觉流程。通过诱导元素,主动引导观者视线向一定方向顺序运动

由主及次,把画面各构成要素依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使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发挥最大的信息传达功能。

凝固的视点简单讲就是吸引注意力,

如何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且快速的吸引注意力

是评价设计作品优劣的基本标准之一,

人们往往习惯了常规的、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

反而对这种平常形态变得熟视无睹;而对那些反传统、

破常规的视觉形象却印象深刻,这是人们的好奇心理在视觉体验中的具体反映。

在平面设计中,引人注意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如通过调整画面亮度、鲜艳的色彩等来增强感知刺激,

但应注意的是,刺激的增强是有限的,太亮会使人炫目,

太鲜艳会显得俗气。还可以通过对比这一常用艺术形式,

加大对比中某一方面,而突出另一方面,包括虚与实

大与小、空白与实体、动与静、亮与暗、鲜艳与单调等形式。

借助悬念和奇想来达到吸引注意的目的,悬念是广告中较常用手法,

悬念本身要使观者有兴趣,或与其观者自身利益有关,

不然人们是不会浪费时间去猜想。

奇想则是利用一些在生活中好像很平常

但组合在一起又似乎很离奇的手段引起观者注意,

常用手段有夸张、变形以及超现实主义等。

总而言之,一幅成功的平面设计作品无不更好地解决了视觉的问题,

更充分地发挥着引流吸睛功效。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致力打造省内影响力最大的传媒公司,组建了多个职业经纪人和资深的执行团队。凝聚大量优秀人才,秉着“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至上”的理念。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