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迹可寻 ——未经省视的人生没有价值

发布于 2021-10-11 05:54

说好每年都会来个总结的,今年因为考研啊什么的,就想攒着等明年一块写,但没想到被论文给点燃了。

 

可能也因为我论文的选题内容贯穿了我整个大学生活吧。

 

不过这事儿得从高中说起。

 

只说学习这件事嗷,高中我是属于想认真学习,但数学物理实在使不上劲,最后完全放弃了物理。

 

数学嘛,还能向及格线挣扎挣扎。

 

我给高中时候的我的定性是——一个坚定热爱文科的理科生。

 

所以我非常喜欢我高中的化学老师,王元老师。

 

我是到了大学才对王元老师的教学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他上课讲的内容,好多都出现在我的大学课本里。

 

比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啦,因材施教啦,还有识记,最近发展,量变到质变,知识一定要成体系,还有就是顿悟。

 

就是这些概念分别出现在我大一大二学的课程中——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

 

(王元老师特别特别喜欢讲最近发展区和顿悟,特别强调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特别希望学生能蹦一蹦,自己够到果实。但是王老师虽然嘴上没有说过期待效应,但他做的特别好,就是我上了大学之后的第一个学期末,然后老师突然发了一条消息问我适应的怎么样,我当时特别感动,觉得老师很关心我,还没等我详细说完。老师第二句就是,学习怎么样,虽然好像有点窒息,但是老师真的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一定要认真,要好好把握这次机会,不要误人子弟,一定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我觉得真的很棒,就是老师对已经从高中毕业的同学依然很关心,而且对待问题很客观,很积极。)

 

 

 

而且对于我来说,来咸阳师范求学就是一个机会,一定好好把握,不要再浪费了这段时光。我就是因为有这个期待,我觉得我就应该听话,好好做。当然,填志愿的时候,还有一个天大的学长对我的鼓励也特别重要,因为对于一个连一本分数线都没达到的人来说,一个可信度超高学长的鼓励真的很温暖。中间学长还给过我两次建议,就真的很棒。

 

 

 

就是因为高中老师提过的,识记,知识一定要成体系,顿悟,这些全在教育心理学中碰到了,最值得开心的是,点不仅连成了线,最后还要有一个成果。

 

这门课的作业就是,四大学习理论选一个,写你的感受见解,唯一的要求不要抄,可以引用,但是不可以抄。

 

我写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有点建构主义,又有点认知主义。

 

这个过程是首先识记,接着让知识成一个体系,最后就顿悟啦。

呜呜,真的好爱师师老师。

我为什么会写词汇呢,因为我大一的综英老师,杨晓歌老师,杨老师就和我说英语三大基础板块——语音,词汇,语法,所以我从大一开始就对这些方面比较感兴趣。

 

当时杨老师还特意借给我一本双语的《圣经》,那个时候才大一,确实看英文真的有点吃力,我没看下去,就把中文的看了,当时觉得不够,又去图书馆看了好多有关圣经的书,还买了一本《圣经的故事》,又把圣经里面的情节理了一遍。正好这些我在大二阅读课做Presentation的时候用上了,我当时就是介绍的关于圣经的书籍。

 

正是因为对词汇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就在图书馆看到一本特别有意思的书,叫实用词汇学,里面就介绍了词的由来,从字母起源讲到词源讲到词根词缀,词串。

 

我当时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就把我在教育心理学学到的内容和词汇学来了一个结合,我真的太喜欢了,所以就想写的专业一点,尤其是在格式方面,就找了一篇期刊论文模仿别人的结构写了一篇小论文。

 

后来大三上学期,因为大三上的语言学期末作业也是交一篇论文,我当时也是用的我大一的那篇小总结的框架,然后把在语言学词汇学学到的理论往里面做了点补充。

 

除了必修课有语言学之外,还要上两门选修课:词汇学,演讲,口译,跨文化。我当时也没考虑难度,就是按照兴趣选的,结果选了两门难度最大的课:词汇学和演讲。

 

(我以为词汇学是要讲词,但是实际的词汇学全是概念理论上的东西,我当时为此真的难过一会。真的,永远不要为喜不喜欢自己的生活而苦恼,因为生活根本就不在乎你喜不喜欢,呜呜。其实也还好,因为语音学也是这么伤害我的。)

 

,这里我又要重开一条线了,第一条线是词汇—教育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在词汇学习中运用。

 

这里第二条线是语音—演讲—文学方向。

 

我大一上学期,最爱的就是语音课,因为语言最终还是要说出来的。

 

(但是我相对于说更喜欢听,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发音真是太好听了。我自己也特别想要说那么好听,但我自己模仿的不是特别像,所以我就特别喜欢上语音课,励志拥有一口流利的英音或者美音。对,我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虽然我知道对我来说出国留学应该挺难的,但这不妨碍我去考托福,所以我当时到大一结束都练的是美音,后来因为书上课文的音频是英音,真的非常非常好听,我又爱上了英音,并且后来了解到雅思托福之间的区别,我觉得雅思更适合我,我又开始转英音,结果就导致我现在是个四不像……但总体还是更偏向于英音。关于口音这件事吧,我觉得得分两个角度,当别人主动想听你内容的时候,当然可以忽略掉你的口音;如果是你主动想让别人来听你的内容的话,至少得保证单词的发音是正确的。)

 

当时我参加演讲的时候,杨家宝学长就和我说,小的比赛口音很重要,大的比赛内容和表达都很重要。

 

我是大一下学期参加的演讲,这里不得不要提两个外校的老师,两个老师正好是两个类型,一个是在校大学老师,一个是辅导机构的小学老师。我先接触的是辅导机构的小学老师,他口语确实不错,但我参加演讲,并不是因为他让我参加我才参加的,我大一上学期期末看到日语演讲的比赛,我就已经想好了我下次一定要参加演讲。

 

演讲稿全部都是我自己写的,无论结构还是内容,那个辅导机构的老师只是提示了我哪里需要重读。核心的内容都是我自己完成的,稿子自己写的,PPT自己做的,前面的小短片自己剪的,我不希望我特别上心的事情变成一种好像就是全靠外面那个老师帮助我才能成,否则我就成不了,我觉得这对我花的心思来说太不公平了。

 

就这那个稿子,我写了有一个星期,找了四个老师改过,我的综英老师杨老师,还有史老师,还有Julia,还有Andy,后面两个老师是外教老师。我是先找的Julia改的,哇,我真的太喜欢Julia了,因为她给的建议很实用,她把我稿子的全部废话都删掉了,因为初试演讲是三分钟,不算长,但对于评委来说十个三分钟,就已经开始疲倦了,所以千万不要讲废话。

 

其中杨老师是让我贴近五四精神来写,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所以我复试又花了四五天重写了一篇稿子,又重新背,背完了,但是我还是觉得我没办法真情实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于是我又把这个稿子废掉了,最后上台的时候,还是用的初试的稿子

 

接着又拿给史老师改,史老师看完之后,就从他的书柜里找到一本英美文学史,然后翻到朗费罗的人生颂,然后读了一段解释给我听,哇,我觉得写的太好了,从那之后,我就想学文学了,之前我是对文学翻译比较感兴趣,喜欢看像诗经啊古诗的翻译,但是看的英文原著很少,看的都是译本,也都是很老的书。

 

最后因为是在路上碰到Andy老师,我也不太熟其实,就在路上打过几次招呼,虽然上来就请老师帮我改稿子有点唐突,但是Andy老师人真的超好,就直接坐在路边的马路牙子上帮我改,我大三上演讲的时候也找过Andy老师改过稿子,特别感激。

 

这中间还有就是和校外的那个大学老师有过一次接触,也是发生在我准备演讲期间的事,他当时就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名词的复数要怎么和小学生讲,就比如说bamboo我们一般常规的教法就是死记,再细化一些,根据字母发音,对于特殊的我们用口诀记忆。重要的是我和老师说我比较喜欢语音啊这些,那个老师就建议我学音系学,我当时也不懂音系学是什么,就回来查资料,查bamboo查到我把《英语史》看了一遍,查音系学,特意买了一本关于音系学的书,但是看了觉得好像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就是我觉得光是语音没有什么含义有点枯燥。

 

我还是喜欢文字变成一句有意思的话,再变成一个故事,这样比较有趣。

 

大三上学期也学了英国文学,文学于我而言就是,一个一个故事,我觉得故事很有意思。但是我感觉我对文学还是没有入门,即便我现在知道框架,哪个时期有哪些作家有分别属于什么流派,但是真让我写批评理论,在什么什么视域下解读什么什么,我感觉我学的知识还是太浅薄了,能说的内容也都是别人说过的,能自圆其说,但就是比较老套,没什么我自己的心思在里面。

 

但是我愿意去了解去学习。

 

在我学英国文学之前,我就了解了很多,我还上了慕课,然后听到南大王守仁教授讲的英国文学,从荒岛小说开始介绍的,我本来就很喜欢看小说,然后就觉得自己找对方向了,我就更喜欢了。

 

所以大概就是从大二下学期的期末开始,我就想考南大的英美文学,但是我知道很难,抛开顶尖985的名头,抛开竞争力有多强,光是自命题水就很深,参考书是有关英美文学都算,也没有往年的真题,虽然有回忆版,但也都是断断续续的。

 

可我心里还是很向往很向往,我到今年三四月之前,其实都一直想考南大的英美文学。

 

至此就是关于我学习的两条线,一条是:词汇——教育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在词汇学习中的运用——语言学、词汇学——英文版的小论文,并且就是我这个论文里面的内容我也一直在实践,越发觉得是词根词缀记单词是一个大坑,因为我忽略掉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语言最终还是要靠说出来的,我忽略的点就是我读少了。

 

另外一条线就是语音——演讲——文学,这条线比较复杂,也不是单纯的线性发展,因为我上大学之前就比较喜欢看书,喜欢诗歌,历史,文化,科幻,推理方向的书籍。现在这两条线又汇总到一起了,就是关于论文选题的事。

 

论文指导找老师这件事,我是去年就已经知道要提前找老师的。因为是陈琳老师教的我们演讲课,琳琳老师当时就说了有关论文找指导老师这件事,所以我是今年暑假之前开始就有留心

 

放假之前碰见王洋老师(王洋老师就是当时大一第一个学期教我们语音课的老师),然后我就和王洋老师说了关于论文方向的事,老师就推荐我找胡晓榕老师,所以我这学期带着我的小论文去找胡晓榕老师,但是胡老师说她是文化组的,我这个是词汇学的,可能不太

正好我这个学期的高英课是王帆老师教的,天呐,很难不被王帆老师的课堂吸引,因为王帆老师上课就会讲到词,做词的拆分,词源词根词缀啊,就和我的论文方向很合!

 

我特别开心,就想请王帆老师做我的指导老师,但是不巧的是,王帆老师是文学组的,我哭了

 

所以那段时间我就在想怎么那我的内容和文学联系到一起,我发现怎么都不行,太牵强附会,要命的是每次落脚点都是词汇学,就很难落到文学上去。

 

啊,我太难了。

 

所以不是我不早选老师们,是我已经有想好写的内容,然后这个内容是词汇学方面的,然后我喜欢的老师们,是文学,翻译,教学法方向的,就是没有语言学方向的

 

然后我就把这个问题和我的论文写作课的田烨老师说了,然后田烨老师还特意推荐了两个老师一个是谭鼎华老师,一个是史妮君老师,还是特意让学委转告我的,因为我居然没加老师的微信,呜呜,特别感动,而且田烨老师的头像居然是NaNa!爱了爱了。

 

谭鼎华老师,就是教我们英美概况的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要努力学习,当时还拿她自己学车的例子告诫我们只有经过最苦的坚持才配得上最长久的幸福,特别认真负责。

 

史妮君老师,应该是教大英的老师,我不太熟悉,但是我打电话的时候,名额都已经满了。

 

我一个爆哭,我就想那就等那个表出来,我再根据那个组别方向找老师,结果又一个惊天大爆哭,没有语言学这个组,只有语言与文化组然后大家可能冲着文化就提前把文化组的老师抢光了,然后我就凉了。

 

因为这个论文,就像陈琳老师当时说的她那个学生找她的理由是,因为想认真地准备一次,就当是和母校告别的纪念,我也是,因为这个内容就是贯穿我大学的学习生活,我也主动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就是这个完形顿悟,但是语言的学习真的是无解,它就长这样,就像李艳旸老师和我们说的,遇到一个单词只有两种情况,认识或者不认识(李艳旸老师最开始带我们的是听力,然后是报刊,就也是属于王元老师那一挂的,经常和我们介绍课堂外的东西,比如给我们放喜福会的电影啊,楚门的世界,我也特别喜欢)

 

语言这个无解更体现在听力方面,就是听不懂并不是因为什么语速快啊,连读啊什么的,听不懂就是因为单纯的我没听过,就是我都不知道,我怎么会听得懂呢,那单词也是一样的,我都没见过,我怎么知道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我怎么做阅读,怎么写作,对吧。我知道不用认识全部的单词靠着连接词信号词也可以做出来,但是做的肯定是不顺手,信号词只能帮助我做出yes or no 的题,不能帮助我写细节题,说的更确切一些,就像听力中的语调和语气,语气是比语调更高级的,就是听不懂意思,但是听那个强烈的语气就能判断出来这个说话人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那听力中的语气就相当于阅读中的信号词,听力中的语调或者说话的内容就相当于阅读中的细节,这必须是我要听懂看懂才能做的出来的。

 

回到单词,那词汇的完形,这个框架是什么呢?我就是看了那本《实用词汇学》,才有了一个大的框架认识,从字母起源,到词根词缀,在词根词缀中,我又看一门课,叫词霸天下,专门讲词源的,后来我又看的一本书,是李平武老师的《说文解字》真正讲词的大佬。包括那个某东方老师讲的专四词汇,我都看过,也学了,记了,但我后来发现,词根词缀就是一个大坑,超级大坑。

 

从字母,到词源,到词根词缀,看似好像是一个整体,一个框架,但是缺少了一个最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音。

 

词汇终究是一个音形意的整体,对吧,词根词缀只是兼顾了形和意,忽略了音,然后我就想用格式塔心理学完形顿悟这个理论重新完善词汇学习,对词根词缀做一个批判,因为音也是不可忽略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我之前不是看那个《英语史》嘛,李赋宁先生写的,又是一个超级大佬,一个中国人去捋一遍英语史,还写成书,真的太牛了。就是英语的发展又分三个时期,到最后字形完全是为发音服务的,它进化的时间虽然和汉语不能比,但是至少没有了阴阳,没有那么多的词缀,主格宾格也没有特别复杂,就是时态这个还有点弯弯绕,包括我学日语也是,越学外语越觉得汉语真是博大精深,特别凝练。中国不愧是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真是深厚到无法想象,越学,那种民族自豪感就越深,就很开心,很喜欢。

 

咱们就应该坚持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咱们本来就有这个底蕴,这些积发的情绪正好碰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场疫情,感动了无数人的心,也振奋了无数人的心。至少现在,我觉得我自己和我周围的这种民族自豪感是空前的强烈,就很积极。

 

再回到音,那么音这个怎么操作呢,不能只是看音标自己拼读出来,这是后期时候的操作,在最初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是听!

 

但是,哪来来的音呢?以前是磁带,mp3,但是现在一本电子词典,解决所有。

 

但是市面上那么多app,哪个好用呢?

 

有人可能觉得都一样,没有太大区别,我想说nonono

 

我把电子词典分两种,一种是欧陆词典,一种是其他,就像世界上只有两种语言,一种是汉语,一种是其他。

 

有道,墨墨,扇贝,金山,词根词缀字典,Quizlet, Anki什么的,我都用过,最后都不如欧陆词典好用,我觉得我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欧陆词典的强大。

 

这个必须靠操作体现出来的。欧陆词典和其他字典不同的是,它不仅可以导入自己的电子词典,比如朗文,牛津,剑桥,韦氏,柯林斯,它甚至可以自己导入自己想要的单词,在windows上还能导出自己导入的单词,这样我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纸质的词典,并且我还可以拥有配套的音频,并且顺序也是吻合的,不是乱的。

 

这一套流程,是其他词典所不能实现的。

 

为什么要拥有纸质的,不是电子的,因为手机屏幕太小,它无法立即整体的呈现,得一个一个滑;纸至少是一页一页地翻,效率就高,而且电子词典,就算拿pad你也无法在app上做笔记,你只能在PDF上做笔记,但是纸质的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还有就是,那为什么直接拿字典背,我在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也是这么干的,背了快一个月,我就发现不太行,虽然那个时候我没有理论支撑,但我也知道不行,因为少了音,如果你手上有一套字典,也有它配套的音频,也是可以,但这个音频必须是每个单词,每个单词的,你点哪个单词就发哪个单词的音,而不是几十个单词音频的合集,那样很不方便,这个单词还没听到位,又放下一个了,重新听,第一进度条不好把握,第二,就是浪费时间效率低导致人就不愿意在重复了,就很容易放弃。

 

所以我认为欧陆词典是做的最好的词典,而且客服也是非常非常地到位。并且这些功能完全不需要买会员,就免费操作,就真的很棒很棒。

 

唯一我不太满意的就是,要是能手机上直接导出就好了,虽然电脑也很方面,但是还要回宿舍开机,就觉得有点麻烦,不过能打出来就已经很棒了。

 

这就是我论文想写的东西,这篇论文的意义在于它的可操作性,而且也有理论支撑,唯一还需要做的就是调查数据,我觉得好用,不一定别人也觉得好用对吧,然后我就想等我过年做个调查问卷,介绍这个方法,看效果如何,做个反馈,然后继续完善我的这套流程。就当是我对我从高中到大学的一个学习方向的总结和纪念,出来一个我自己也特别满意的成果。

 

但没想到,这篇我想写的文章,就这么活生生地砸在我手里了。我真的很想挽救一下,我觉得都怪我平时太不注重广告宣传了,呜呜,我觉得那些名额满了的老师们,可能不太了解我,正好名额也满了,所以就……呜呜,看看孩子吧,我还是真的很想写这个的。

唉,但我觉得这三年多,我有一点做的还是蛮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文化组不是满了嘛,我就在想,那就写文学,我对文学确实很喜欢,但是我的理论还是太少了,就是不够支撑我去写出一篇什么比较有我自己的想法在里面的,还是因为我不太熟悉,无法像我讲关于词汇学的内容那么绘声绘色,一提到这个就神采飞扬,两眼放光,呜呜。

 

但是,文学方向,我还是有几个想写的,但是要么比较薄弱,要么比较老套,完了,我完了。呜呜。

 

完蛋归完蛋,论文还得,我就在回忆我看过哪些书,我最喜欢的,教父,哈利波特,肖克的救赎,不过好像都是电影改编的很成功,我看的也都是译本,然后我就在想啊想啊,看啊看啊,看看我之前做的截图的合集,再上知网看看。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盐的这个意象,因为这个我在不同的地方遇到过好几次,首先是在圣经中,里面就有一个盐柱,有一个隐喻,然后在教父电影里面有句台词就是They are salt of the earth, 还有就是我去年在图书馆看到的一篇演讲稿 Salt by Henry van Dyke,第一句就是 You are the salt of the earth.我上了知网,居然有一个人三年都是用的the salt of the earth 的主题发了三篇论文,我终于理解了炒菜的含义,同一个点,不同方向的反复炒。我把这个和老师说了,老师说光盐一个意象是不是太薄弱了,确实,而且没有一个文本,也没有方法视角,别人那三篇说的是受苦思想,虽然我有点想把这个圣经中的受苦思想和别的作品中的主人公联系起来,但是好像都没有合适的。

 

然后我又想了其他几个,比如超验主义视域下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的自我救赎(这个选题好像有点老…自然、自立,但是萨拉真的很贴合这个超验主义,就是在这个意识形态下表现出自立的现象,但是我觉得萨拉还有一点反英雄主义,她其实还蛮享受就是作为一个outcast的感觉,有点点自恋,我觉得也正是因为她是一个outcast,所以她更要自立靠自己,她也很喜欢自然风光。我其实还蛮想写这个题的,但就是怕这个题有点老)

 

或者超验主义视角下对比《名利场》蓓基和《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萨拉

 

还有反智集权主义视角下解读《蝇王》(想和和疫情联系一下)

 

或者 从众心理下解读《蝇王》(集体无意识/大众心理学乌合之众,想用《论公民的不服从》中,希望做一件并不是因为人多势众,而是事情本身正确与否作为结论,但这个结论也不是我自己得出的,我觉得这个是明摆着的,难的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并执行,因为大家喜欢走看似比较简单的路,从众可以不用负责,无脑但快乐,就我们的身体很聪明,因为稳态,我们的机体可以自发的调节;但是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再想怎么可以偷懒,大多数时候都会偷懒偷得不合适,然后就出现错误了,并且这个因果报应来的都会比较快,有的潜伏期比较长,圣经里面有句话,上帝来得慢,但打的狠呐。God comes with leaden feet, but strikes with iron hands. 

 

或者反智极权主义下对比《蝇王》和《动物农场》(就想到王疫情中的言论,洗手液可以喝下去消毒……

 

直到天晚上,我都是最想写一个,超验主义视域下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的自我救赎。

 

然后我的思绪就飘啊飘啊,就想到田烨老师的头像,NaNa,然后我就想我自己的头像,这个头像我也用了好久,中间虽然换过,但最后又换回来了,尤其是我事情很多,但又要专心沉浸到什么状态的时候,就会用这个,对我来说这个公式也是一种激励。

 

我把E理解为我释放的能量,m就是我这个人,c 并不是光速,而是我行动的速度。这个好像就有点建构主义嗷,然后我就想到我这个想法的来源!我不是喜欢科幻嘛,Ted Chiang有一篇《你一生的故事》其中就提到了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简而言之,一束光实际选择的路线永远是最快的一条。这句话另一个含义就是,最快意味着花的时间最少,但路程不一定是最短的,恰恰相反,实际走的路比理论上走的更长,但为什么还能花的时间最少呢,因为光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是不一样的,就这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我还特意去查,为什么光会发生折射。那段话我找不着了,反正说的不太像是人可以轻易理解的话语。再回到E=mc2这个公式,我就想,只要我速度越快,那速度的平方就越大,我释放的能量就越多,我能做的事情就越多,对应的就是我可以花更少或者相同的时间走比原先更长的路,这和跑步也是一样的。

这个想法我也同样写在我的大一那篇的演讲稿里。

 

想着想着,我就又想打开我看的书,因为考研,我就把我喜欢看的书都收起来了,因为我看书就想一口气看完,挺费时间的,但是它们才是我的最爱啊,呜呜呜呜。然后就看到了我之前看过的,都回来了,呜呜,我还是有看书的嘛。

 

唉,都怪我,因为总想弄的精致点,有仪式感一点,想把我看过的书啊,电影啊,动漫,电视剧啊,做个合集,什么的。

 

就一直搁着搁着。

 

《巴黎的忧郁》、《昨日的世界》,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哇,爱了爱了。

 

还有之前看过的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何兆武先生,其实我今年那个时候特别难过,虽然没有发什么消息,但是心里真的很难过,因为很喜欢这些大家,不仅是喜欢他们的译文,更喜欢的是他们的德行,我是通过武峰老师知道的何兆武先生,说何兆武先生晚年只翻译康德的书,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翻译大家;然后通过陈果老师了解到的这本《论优美感和崇高感》,没想到居然是何兆武先生翻译的,然后我看了之后,我真的立马去B有关何兆武先生的视频,其中就有一个央视出的纪录片,真的特别感动

 

何兆武先生是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当时迁到云南昆明,当时法国战败,日军趁着这个机会就占领了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越南,从河内起飞,20分钟就能到达昆明上空,天天中午都有飞机来轰炸,上午上到十点就停课,学生立马往乡村跑,也有人不跑的,比如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就不紧不慢地走,而且走起来还是一身英国绅士的派头。虽然我自己和那些顶尖名校的学生那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我看到有那样的人,我就打心里很开心,就想像他们学习,也经常以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来鼓励自己。

 

何兆武先生还提到了他喜欢上吴宓先生的课。

 

吴宓先生是陕西泾阳县人,我们学校还有关于吴宓先生的刻字石,就在二号楼后面,教我大学语文的李勇老师上课还提到过吴宓先生,还推荐我们去看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然后何兆武先生在《论优美感和崇高感》的译序中,提到了友人李泽厚兄,希望李泽厚先生能将此书和康德晚年的定论进行一番比较研究。

 

就我非常非常喜欢点连成线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因为我的大脑喜欢接受我熟悉的东西,碰到熟悉的东西,或者稍微有点了解,即使不是很懂,只要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就很开心,想要继续看。

 

才不是还说到《昨日的世界》嘛,茨维格写的,这本书也是通过陈果老师知道的,包括巴黎的忧郁,《爱的艺术》,其中我最喜欢最喜欢《昨日的世界》,然后我刚才就去知网搜了一下,好像还挺少的,有一篇记忆诗学视角下解读《昨日的世界》,然后我就想记忆诗学是啥,我又搜了一下记忆诗学,我搜着搜着,就想,我是不是能写空间诗学视角下解读《昨日的世界》,我这不是有本空间诗学嘛,灵感又来了,茨维格他有一个房子,那个里面他收藏了很多很多名家的手迹,然后就是还可以写他从奥地利到巴黎到伦敦的每个住所,空间不就来了嘛,呜我觉得这应该可以写吧,呜呜呜,论文终于有方向了。

 

现在已经是凌晨1:46了,我打算洗洗睡了,一天都在码字,想论文的事。还有就是考研的事,其实我考研路上也遇到好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从三四月份就想放弃南大了,因为那个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但还是心有不甘,五六月份献给了专四,实习结束后,就立马投入到考研中,虽然南大很难很难,但我总是放不下,还是想冲,结果发现全力以赴也还是冲不动,所以我就彻底放弃南大,想考安师大,就安师大各个方面都好的,都特别特别适合我,尤其是在以后毕业工作方面,我觉得安师大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我找不到日语的真题了,然后发现日语换了,不是自命题了,改为全国统考了,全国统考的日语相当于日语专八/N2的难度,我当时都快哭了,又着急又无奈,着急的是五个月把日语提高到N2的水平还来不来得及,无奈的是万一来不及又要换学校,复习的差不多的学校又要换,而去也不知道换什么,因为本省的学校过年都已经排除完了,就剩安大安师大,安大没有真题,水也很深,是个211,我肯定考不上,安徽也没其他学校了,我不会又要出省吧,主要是准备安师大也蛮久了,不想放弃了。

但是我搜了日语全国统考的真题,发现不行,再看看网上的评论,再结合自己学英语的经历,五个月把一门语言学到和英语的程度,我肯定不行,还要用日语写作,除非专业课不要了,每天光学日语,那也不行啊。没办法我又果断放弃了安师大。又重新开始找学校,已经七月底了,别人都快一轮结束了,我又重新换学校,我当时都急疯了,但没办法,谁让自己决定考研呢,都到这一步了,肯定不能说放弃呀,本省没有合适的学校,就出省。

 

因为我确定专业,所以也比较好找学校,找了大概有十多个学校,然后一一学校的官网搜,排除没有真题的,排除题型不合适的,最后剩下了两所学校其中一所学校,只招两个人,一般都是10-15人,两个人我不太敢冲,因为有可能已经是留给保研的了,所以我就选择了另外一所。重新确定完学校已经八月三号了,我又重新开始准备专业课。因为安师大初试不考文学,所以我文学一直是放着的,但是这所学校初试就要考,然后这几所学校的日语参考书都不一样,我在学校学的是大日,安师大的是新编,这所学校是标日我打算从标日初下学,因为前面内容知识点都差不多嘛,结果我学到下册三分之一的时候发现学的稀里糊涂的,我又从上册开始学,八月政治也要开始了……我那个时间紧的呀。

 

我想就是先把专业课补上,所以整个八月我就是日语,文学,政治,单词,日语文学政治单词,其实一直在赶进度,没有及时复习。

 

等到九月初,开学了,我专业课一轮才结束,我就想仔细做一下真题,结果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尤其是日语,因为一直在赶,其实知识根本就没进脑子。没办法,我又老老实实地把日语重新学,把每课的单词课文都背了。整个九月又给了日语文学政治,我发现我一直在上课,想论文,考研中间飘,始终没静下心来,我觉得我这样下去我真的要二战了,但是我又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就这样苦苦坚持挣扎着。

 

 

其实也就是说了一些关于老师对我鼓励的话。真的,几乎所有带过我课的老师,我都特别喜欢,虽然不是那种天天联系,但是想起来就会很开心的那种,有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包括我的朋友们,因为这三年多,我花在人际交往上的时间,真的很少很少。交流的比较多的还是和我的老师。所以其实有点怕让期待我的老师失望了。这会让我有点难过。其实我也不想让自己失望,还是希望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就是我其实超级热爱生活,记录生活,只是不爱发朋友圈,因为我想有点仪式感,而且我一发就不可收拾,就像今天。

晚安咯,拜拜。

 

哎呀,我先发了。以后在补图,我好困,先睡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