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回眸 | 盛产冠军的秘密——解读洪山中心少儿体校高质量育才之路
发布于 2021-10-11 13:13
一
因材施教,训练有素:
伯乐慧眼识珠,千里马前途无量
王宗源
43天内加冕奥运、全运双料冠军
9月9日晚,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男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王宗源与广东队的谢思埸组成联合队,以碾压的姿态强势夺冠。他的启蒙教练李妍婷看到昔日的爱徒43天内两度站上最高领奖台,成为我省跳水项目首位奥运、全运双料冠军,难掩满脸的激动,她说:“真的非常为王宗源感到骄傲!”
时间回到2007年8月,在一次赛前准备活动中,6岁的王宗源在练习垫上向后空翻引起了洪山中心少儿体校(湖北省跳水学校)教练李妍婷的注意。因为身材偏圆、微胖,上肢偏短、下肢粗壮,脚尖和膝盖也不漂亮等一些原因,此时的王宗源暂时还没有被体操和跳水教练看中。但了解到胖胖的他性格好、能吃苦、接受能力强,李教练便对他进行了初选测试,发现王宗源的力量和协调性非常突出,与当时国家队的优秀跳板选手何冲条件很相似,是今后可以练跳板的好料。
李妍婷教练与王宗源合影
“肯吃苦,爱钻研”这是李妍婷教练对于王宗源的评价。在刚来少儿体校的时候,针对王宗源腹肌、脚腕力量比较弱的问题,李教练专门为他制定了一套训练方案,加强对他的腹肌、腰肌和脚腕的训练。起初,王宗源练得有些吃力,但他总是不折不扣按教练要求完成,半年后他的身体素质就超过组内的所有队员,爱钻研的个性也让他在跳板的训练中展现了特殊优势。李教练还透露,王宗源特别爱吃鸡腿,训练中一提到练好了就有鸡腿吃,就练得特别拼命。了解他的小心思后,李教练就常常以鸡腿为激励目标,鼓励他在训练中认真刻苦训练。有了鸡腿在前面激励,加之本身不服输的性格,王宗源越练越起劲,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站上了奥运和全运的最高领奖台。
彭旭玮
全运连夺两金,惊艳全场
从9月21日的100米仰泳的逆转夺冠,到25日的200米仰泳发挥出色再度问鼎冠军,彭旭玮这位18岁小将顶住压力,以优异的表现惊艳全运赛场,成为女子仰泳双冠王。
彭清华教练(右)与彭旭玮合照
谈及这位惊艳赛场的泳坛新星,彭清华教练仍然忘不了第一次见到她的场景:出生在运动世家,父母是原湖北省水上运动中心帆船队的运动员,大大的眼睛、高挑的身材,还不到5岁的彭旭玮,在一群同龄孩子里特别出挑。父母的支持,加上彭旭玮自己也喜欢游泳这项运动,彭教练说:“我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宝贝。”
个子高是彭旭玮的优点,但力量弱也是她的不可忽视缺点。对待这个“宝贝”,彭教练却丝毫没有因为偏爱就放松要求。力量差就加强练,在少儿体校的时候,每次训练彭教练都要求彭旭玮严格完成任务,做得不好就重来,做得不到位就继续。回到家里,彭旭玮的父亲也给她开小灶,自制的小力量房,简单的器械,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起来了。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高个子女孩最终以斩获两金的傲人成绩结束了自己的本届全运会之旅。
李茵晖
一金一银,全运会比赛完美收官
谈起李茵晖走上羽毛球之路的契机,王茂婷教练还是觉得哭笑不得。出生于一个体育世家,4岁多的李茵晖经常陪着哥哥到羽毛球场玩耍,哥哥练球她捡球,只要哥哥来训练,她也一定不会缺席。有一次王茂婷教练开玩笑地问她想不想打羽毛球,小姑娘却毫不犹豫的说:“想打!”,问她为什么,她说:“到姑姑的网球场上也玩过,但是太阳很晒人,怕晒黑了,而且姑姑的网球打在身上很疼。羽毛球在房间里面打不怕晒,球也打着不疼”,王茂婷教练听了哭笑,但转念一想,这么小就对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这个孩子还挺有思想,决定先带着她练练看吧。就这样,懵懵懂懂的李茵晖从2001年9月开始进入洪山中心少儿体校学习羽毛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天在球场上挥汗如雨,一步一步努力成长。
王茂婷教练日常训练照
2015年,李茵晖被国家体育局评为国家健将级运动员,2016年入选国家队,201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际级健将运动员,2018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李茵晖体育运动一级奖章荣誉称号。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她与搭档奋力拼搏进入女双8强。虽然未能更进一步,但已全力以赴,用她自己的话说:踏上旅途努力了就没有后悔过!而在刚刚结束的全运会羽毛球赛场上,这个一直坚持努力的女孩也得到了最好的奖励,和队员一起捧起了团体金牌!
二
“七专”并举,保障有力:
突显主责主业,聚焦聚力后备人才培养
良好成绩背后离不开中心的全力保障。为确保少儿体校更好开展人才培养,中心精心制定出台后备人才发展规划和方案,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保障力度,真正做到了“七专”,即专门的训练场地、保障经费、上学校车、文化课老师、生活老师、安全管理员和后勤服务。还将英东游泳馆跳水池作为跳水和花游项目专用训练场地,室内标准游泳池高峰时段50%以上泳道保障游泳项目训练,洪山体育馆附属训练馆高峰时段75%以上场地用作羽毛球、篮球、武术项目训练,确保后备人才培养训练不断、输送不断。
三
体教融合,资源共享:
顺应体教融合趋势,厚植后备人才培养根基
文体相加,锦上添花。除了日常的体能与专业训练,文化课的学习也决不能放松。在省体育局党组关心支持下,中心利用少儿体校教练、场地资源等优势,主动与武昌区教育局及周边的白鹭街小学、武汉小学反复沟通协商,于2018年底成功与两校签订了共建协议书,畅通了“二集中”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渠道。
同时,中心也发挥场馆场地和教练员资源优势,推动周边武汉小学等5所学校“游泳进课堂”活动,选派优秀教练员入校提供体育专业的训练和指导。现在,中心体校“二集中”学生的文化和体育得到均衡锻炼,实现了全面发展,也示范带动了共建合作学校的体育工作,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
冠军摇篮,金牌不断:
以‘水’为主、水陆并进、一主多辅、点面开花
有了教练的慧眼识珠和科学训练,有了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全力保障,再乘上“体教融合”的政策东风,洪山中心少儿体校近年来可以说是金牌不断、冠军辈出,先后培养输送了优秀运动员100多名,走出了奥运冠军刘蕙瑕、王宗源,培养了世界冠军袁培琳、昌雅妮、彭旭玮、李茵晖等。
在体校布局上,中心以“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为宗旨,走培养精兵、培育精品之路,延续跳水项目精品优势,激发游泳和羽毛球项目转优活力,大力提升武术和篮球项目发展潜能,及时调整花样游泳项目训练等级,持续开展象棋项目日常训练,目前中心的人才输送由原来的跳水一个项目独大变为多项目输送并进的“点面开花”,实现了年年比赛有金牌、周期输送不断线,成为了一所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特色学校。
回望取得的成绩,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凝聚着王宗源、彭旭玮、李茵晖他们数十年的汗水与磨砺,也折射着教练无私的付出和辛勤的培养,更展现了省体育局的高瞻远瞩、洪山中心的全力落实。展望未来,洪山中心将接续奋斗,大力推进“1+6+名校+N”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聚焦聚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责主业,为祖国、为湖北培养更多体育人才,在体育强省建设中贡献洪体力量!
-END-
文:洪山中心
图:《湖北体育》杂志图库、洪山中心
编辑:王馥
审稿:门天清、刘璐
审核:李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