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后代经过岳飞墓时,写了一副怎样的对联来化解尴尬?

发布于 2021-10-11 14:46

作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岳飞,文韬武略,善于用兵,他抗击金兵,为南宋王朝打下了坚实、牢固的社会基础。

可惜,宋高宗跟秦桧等人背后策划,居然与金兵议和,所谓《绍兴和议》等于一份南宋认可的投降书。

既然要求和,那么,“主战派”的岳飞随即变成了帝王的眼中钉、肉中刺,除了干掉他之外,根本就找不到更贴心的方法。

接下来,早宋高宗的授意下,臭名昭著的“莫须有”闹剧,莫名其妙地落在岳飞的脑袋上。

宋高宗赵构强权用尽,他居然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督促岳飞火速回师。

很快,岳飞被杀,刽子手之一的秦桧并未捞到好下场,冤案平反之后,岳飞成为官方认可的名将与英雄,民间则向他顶礼膜拜,极为虔诚。

可怜,秦桧夫妇竟被铸成铜像,极为狼狈地摆跪在岳飞墓前。这才叫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了。

再说秦桧。显然,他是炮制这桩冤案的始作俑者。其中的主导力量,当然是宋高宗,不过,秦桧已经变成了一个动心眼儿的“捉刀者”。

尽管这种做法令人唾弃,殊不知,秦桧绝非高俅那样只善踢蹴鞠的坊间混混儿,他称得上很有本事的人。早年无非在乡村的教书,摸爬滚打之后,竟跻身大宋的“股肱之臣”。

身为高官,秦桧的角色大有不同,宋钦宗当家时,他“主战”;宋高宗执政,他又沦为“求和”。

在皇帝首肯后,他网罗枢密使张俊等人,先威逼别人诬陷岳飞,又诬告张宪谋反,随即,把岳飞抓进了“大理寺”监狱。就此,岳飞败局已定了。

死前,岳飞仅留下八字绝笔:“天理昭昭,天理昭昭。”

秦桧咽气,他的子孙后代必须要活下去吧,在先人阴影下,后人们个个儿小心翼翼、生存低调,唯恐招来杀身之祸。

当然,他们极为理性地保持着对秦桧的指斥与厌恶。

清代乾隆年间,有位秦桧的子孙——秦大士。秦大士祖籍安徽当涂。

明朝末年,为了避乱,他的曾祖父迁居南京聚宝门,也就是现在中华门附近。秦大士的父亲生了7个儿子,秦大士排行第二。

秦大士少年聪慧,十岁能诗,后来,书画更是一绝。

接下来,秦大士高中状元,当了翰林院编修,负责修撰国史。乾隆很赏识他,把几位皇子交给他读书。

据说,乾隆曾问过秦大士:“你真是秦桧的后人吗?”

秦大士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秦大士曾与朋友同游杭州城,经过岳飞墓时,内心相当苦楚,他挥笔写下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显然,他既表现出对于岳飞的崇敬,更“自惭形秽”,觉得显然秦桧预设了很难跳过去的忠奸牌坊。

虽说历史不能重新演绎,想不到,秦桧的后人竟能“知耻而后勇”,期望打破历史定律,诚心诚意地位天下人做一些大有裨益的事情。

毕竟,补过求新,每个人都应正确看待。

历史资料记载,秦大士1715年出生,1777年逝世,卒年63岁。

他晚年兼喜绘事,尤善写竹,间作写意花卉,士气盎然,世称“诗、书、画三绝”。

人文历史探秘
专注于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的人文知识和历史典故,与你一起聆听人文的声音,感受历史的脉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