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父亲成功当上太上皇之后,究竟有没有再纳妾和生孩子呢?

发布于 2021-10-11 22:15

刘邦巴不得刘太公娶上几十个小妾,生下上百个孩子,可惜刘太公做不到呀。

刘太公和刘邦这对父子并不简单,很多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往往有着其他深意。

想要弄懂刘太公娶妾一事,就要想看懂刘太公和刘邦这两个人行为背后的深意。

首先,这刘太公的出身就不简单,他并非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山野村夫,事实上他大有来头。

追根溯源,老刘家的祖上世代皆为魏国的大夫,这职位一直传到了刘太公的祖父刘清。

也就是说,直到战国末期,刘氏一族在当时属于贵族阶层,刘邦和刘太公其实都是名门之后。

后来魏国被秦国所灭,像刘清这种魏国贵族自然在通缉之列,于是刘清率领家人隐姓埋名躲到了力村。

后来刘清在当地娶妻生子,自称“丰公”。在那个年代,敢自称“公”的,都不是一般人。

想想刘邦当初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就号称“沛公”。由此可见,这刘清,在当地至少也是一方豪强,颇有家资。在当地那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存在。

后来刘清的儿子刘仁继承了家主之位,由于当时战乱不断,力村也不安稳了,于是刘荣率家人又搬到彭城居住,自称“荣公”,可见此时的老刘家依然家境殷实。

由于当时兵荒马乱,为求自保,刘仁乐善好施,广交天下豪杰,但也因此散尽家财。

因此,到了刘仁的儿子刘太公这一代,老刘家已经家道中落,沦为普通百姓了。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太公一家虽然看上去已经和普通百姓无异,以耕种为生,那日子也比一般农户家要过得好多了。

毕竟刘太公家里有钱还有地。

当然,此时刘太公手里的钱已经不多了,但是做点小生意还是可以的。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家人吃饱穿暖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刘太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让刘邦出去闯江湖、见世面。

别说在那个年代了,即使是现在,人们也普遍认为应该找个正经的营生。而在当时,最正经的营生便是种地了。

而刘邦出去闯江湖、见世面,那可是要花钱的,家里的那点钱被他这么一花,自然就没有了。

刘太公这一反常的决定,则说明了他的不简单,他实际上在两边投资。

刘太公毕竟身处民间,虽然此时秦朝已经一统天下,但是刘太公可以敏锐的感受到六国故地百姓对于秦朝统治的不满。

这种不满,一方面是因为故国被灭得不甘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秦朝律法过于严苛,很多人受不了。

所以刘太公判断,乱世有可能来临。

但是他毕竟没有其先祖那样的本事,他并不确定乱世何时会来,也有并不确信自己的判断是否一定正确。

既然如此,那么就做两手准备好了,二儿子刘喜种地是把好手,那么让他在家安心种地,如果天下太平,那么老刘家就靠他了。

至于老三刘邦,既然喜欢行侠仗义、闯江湖,那就让他去吧,多结识一些江湖豪杰,也许以后用得上。

一旦乱世到来,那么就要靠刘邦来给老刘家保驾护航了。

这才是刘太公白养刘邦几十年,任凭他游手好闲的真相。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刘邦趁势拉起一支队伍,成为了义军的一员。

只是刘太公也没想到,刘邦的势力越做越大,等秦朝灭亡后,竟然被封王,身份贵不可言。

就在刘太公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享享清福的时候。刘邦却不按常理出牌,竟然主动挑战当时的天下霸主项羽。

此时的刘邦,和他老爹相比,还是差了些道行。倒不是他不应该反项羽,只是他太急不可耐了。

如果换做刘太公,必然先韬光养晦,默默发展势力,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手。

当然,刘邦也有他的顾虑,毕竟他年纪不小了,想要搏一搏也是正常。

可惜他这么一搏,差点全军覆没。

一开始,刘邦的行动倒也顺利,平定三秦之地,拉拢一批诸侯王组成联军共同征讨项羽。

可惜彭城之战,刘邦这边53万诸侯联军被项羽3万精骑击垮,刘邦成了丧家之犬,被楚军追得一个劲逃命。

结果,还在老家的刘太公就倒霉了,他和刘邦的其他亲人都成了项羽的俘虏。

项羽倒也直接,他告诉刘邦,如果不投降,那么就把刘太公给炖了。

刘邦可是老江湖了,什么场面没见过?更何况此时就算他想放弃,他手下那帮人也不会同意的,刘邦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拒绝。

不过刘邦也不是普通人,项羽这种直男他见多了,知道该如何对付。

刘邦直接给告诉项羽,投降是不可能的,至于项羽想炖刘太公,请自便。反正当年二人结拜为兄弟,刘太公不仅是刘邦的爹,也是项羽的爹,项羽炖了自己的爹,记得给刘邦送一碗来。

刘邦一喜欢,差点没把项羽气得脑溢血去世,估计这就是他的目的。

不过也因此,项羽打消了炖刘太公的想法,刘太公得以逃过一劫。

后来,项羽见这仗实在打不下去了,才将刘太公给放了回去。

有了这么一段艰辛的经历,如果说刘太公对于刘邦没有怨言,那是没人相信的。不过他也是个明白人,知道现在刘邦翅膀硬了,自己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口气只能暂且咽下。

后来,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老老刘家直接鲤鱼跃龙门,成了皇族。不少刘氏宗亲都或被封为诸侯王,或被封为列侯。

这时候,换成你是刘太公,你会怎么想?

当然是想混个一官半职了,不说别的,自己的那些晚辈都当官发财了,自己可是皇帝的亲爹,那待遇应该更好,权力应该更多。

更何况刘邦能有今天,离不开刘太公早期的投资。不管是不是这样,至少从刘太公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不过,这刘太公还是比刘邦有文化些。他想要官要权,也不知说,而是采取暗示。

当时,刘氏族人大多被刘邦封官加爵了,然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刘邦的大哥之子刘信。

原来,当年刘邦起事之前,在老家整天游手好闲,混吃混喝,经常带着一群狐朋狗友去大哥家蹭饭。

刘邦的大哥倒是对此不以为意,但是刘邦的大嫂却对此意见很大。

一次刘邦又跑去大哥家蹭饭,正巧大哥不在,于是大嫂用饭勺将锅刮得框框响,说已经没饭了。

刘邦只得带着狐朋狗友离开了。但是刘邦不死心,又绕回来去大哥家厨房看了看,明明还有不少饭。

刘邦认为大嫂故意让自己在“兄弟”面前丢脸了,江湖人士可是最看重面子的,因此刘邦对于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以至于后来封赏亲族,刘邦故意忽略掉大嫂的儿子刘信。

后来,还是刘太公反复催促、询问刘邦此事,刘邦才不情不愿的封刘信为羹颉侯,所谓“羹颉”也就是用饭勺刮锅底的意思,足以看出刘邦挺记仇的。

而刘太公此举,看上去是在处理家事而已,实际上已经在干涉朝廷任命官员的事情了,这就是他想要权的体现。

而刘邦是怎么应对的呢?他做出一副孝子贤孙的样子,隔三差五前去拜见刘太公,礼数周到。

刘邦这么做,自然有以身作则推广礼数的用意,但是也可能是为了盯紧刘太公。

这种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说别的,看看刘邦以前何时对刘太公孝顺过?当初连刘太公的性命都不在乎,现在怎么突然转性了?这不正常

实际上,我们如果站在刘邦的角度看待问题,此举就不难理解了。

当时的刘邦其实对于绝大部分朝臣是不信任的,别看大家以前都是兄弟,但是等他当了皇帝,想法就不一样了。

刘邦不仅大力清除异姓诸侯王,而且几乎都是御驾亲征,只有在需要分兵进军的时候,才会派樊哙等亲近之人率领偏师。

很显然,刘邦在提防着这些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所以不敢给他们兵权。后来就连刘邦的连襟樊哙都差点被他处死。

可见他对于身边的人没几个信得过的,那么在刘邦会如何看待刘太公的举动呢?

他自然是明白刘太公想要权,但是他不能给刘太公封官加爵,因为那是臣子的待遇,刘太公可是他爹,这么做说不过去。

那还能怎么办?难道和刘太公分权?也不现实,刘邦辛辛苦苦得来的江山,即使是自己亲爹,他也不愿意分的。

而且刘邦还要提防那些开国功臣们怂恿刘太公夺权,如果内有刘太公,外有开国功臣们,只要这皇帝还是姓刘,刘邦真有可能被扳倒。

当然,这是从他的角度来看问题,说实话,当时的刘邦已经有些被害幻想症了。

这样“嘘寒问暖”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那阵子刘邦还要忙着是不是亲率大军出征呢,怎么办呢?那就给“不安分”的刘太公安排个新职位好了。

反正汉朝百废待兴,刘邦又是开国皇帝,整点新玩意毫无压力。

恰巧这个时候,刘太公的家令对他说,刘邦是皇帝,刘太公理论上说也是汉朝的臣子,刘邦每次前来拜见刘太公是不合适的。

也不知道家令这番话是他自己想到的,还是有人教他说的,总之刘太公此后不敢接受刘邦的拜见。

于是刘邦趁机,不再拜见刘太公,而是给他安排了个太上皇的位置。

于是刘太公便成了第一个,没做过皇帝却活着当上太上皇的人。刘邦此举是为了安抚刘太公,同时也隔绝其和朝臣间的往来。

毕竟,论尊贵,太上皇超越了皇帝,岂是朝臣可以随随便便见的?

既然都做到这一步了,为了让刘太公无暇动其他心思,你觉得刘邦会怎么做?自然是替刘太公置办后宫了。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录此事,不过刘太公本来就没有单独的传记,他的事迹都是记录在《史记-高祖本纪》里。

因此刘邦才是主角,这与刘太公当上太上皇后的生活,只是略有记录罢了。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推测。

当时,刘太公只有一个续弦夫人,被尊为太后。这哪够呀?配不上刘太公的太上皇身份。

刘邦以己度人,他本人妻妾就不少,而且他挺好这口,在他看来,只要刘太公妻妾一多,就没空想其他事情了。

按照秦朝的礼法,在皇后之下设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七个等级的嫔妃。

就算刘邦给刘太公一个级别安排一个,那也至少安排了七个嫔妃,一天一个,一周就过去了。

这些嫔妃都算妾侍,因此,刘太公当时应该是有娶妾的。

至于生孩子就别想了,刘太公当时已经80岁高龄了,就算刘邦希望他生几个,刘太公也做不到呀。

所以,刘太公生孩子就别想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妻妾太多,刘太公身体消受不了了,于是他向刘邦提出,挺怀念丰邑老家的老邻居们。

刘邦二话不说,派人在京城旁边复制了一个新的丰邑,称作新丰,里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和丰邑老家一样,然后把丰邑的老乡亲们全搬到了新丰。

于是刘太公每天和老兄弟们吹牛唠嗑,偶尔再去陪陪他的妻妾们,倒也惬意。

最后总结一下,刘邦和刘太公都不简单,他们做事都是有自己考量的。

原本刘太公也只是想要点官爵、权力罢了,然而由于刘邦当时太敏感,于是给刘太公安了个太上皇的名号。

然后应该还给他安排了一群后宫妻妾,不过由于刘太公年事已高,生孩子是不可能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