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禅寺】布施与接受,谁更有福报

发布于 2021-10-11 22:11

在我国,这一二十年出生的人,就是享受型的人,比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经济条件好,在家里的地位独特,从出生到走向社会,几乎没有奉献过,完全是享受型的人生。

享受型的人走向社会之后,承受能力很差,受不了苦,受不了挫折。这一点,做父母的最有感触。

因为在家里被哄着、被抱着长大,吃得最好,一直在享受,走向社会之后,你也想最好的,我也想最好的,一个单位里面,谁不想最好的?但是单位里面,好东西很有限,只有老板可以享受。

我们要改变这种思维,人要学会奉献,而不是享受,不是索取。奉献才是人生,才是对社会、对个人、对家庭都有利的一种态度。而且奉献的人、布施的人比接受的人更有福报。这一点很多人意识不到。

只会享受,恰恰是没有福报的表现,因为享受消耗福报。福报就像银行里存的钱财,是有限量、有定数的,享受多了,很快就没了。

奉献的人往银行存钱;享受的人在取钱,取得越多,剩的越少。越是会享受的人,福报越少。世间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早期福报很大,享受父母的、享受别人的帮助,自己一无所成,最后福报享完,穷困潦倒。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古人、今人都这样,这个规律从来就不会改变。

享受型的人,不会一直享受下去,没有人一直支持、奉献给他。我们看周边的人就知道,经常索取、享受、需要照顾的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别人帮助他;

没有钱的时候,要别人支持他;但别人没有钱的时候,他漠不关心,还有人愿意帮助他吗?

这样的人,今天被人识破,明天被人识破,识破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谁都不会愿意帮助他,他的福报也就结束了。所以福报是在布施当中积累的。


佛门为什么讲行善、讲布施?施者有福,布施的人比享受的人更有福报。布施,代表在存钱、在积累。

我们这里是种福田的团队。种福田,随时在种,才有收。享受的人随时在收,没有种。这是两个结局。布施的人比享受的人快乐,不光有福,还更快乐。因为布施给别人,帮助了别人,心里是愉悦的,不会是抱怨的。

但享受的人呢?就没有这种心态了,反而觉得应该如此。享受的人不会产生喜悦,享受完了就会索取,索取当中会产生抱怨。今天给我一百块钱,明天给少了,就不行了。

我们看自己身边的子女就知道,子女小时候比较好哄,随便就打发了;慢慢长大懂事一点,就不那么容易打发了,这次给了一百元钱,下次给九十元,就不干了。

索取只会越来越多,人的心态、欲望会越来越膨胀,福报就越来越少。

古人讲了一句话,叫“为善最乐”。行善的人,他的心中才有喜乐。这个是改变人生的一种方式。

布施的人,可以改变自我、改变人生,甚至改变他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都是奉献的人,只顾自己的人,这一辈子就平平庸庸过去了。

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都是奉献型的人。最典型的代表有:印度的圣雄甘地、天主教的特蕾莎修女。一个修女的奉献,影响了整个世界。

奉献的人,可以改变他人。他周边所有的人,乃至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很多人的观念都会因为他而发生变化。这就是奉献的人,可以改变他人,这个是正能量。

我们经常讲正能量。正能量在布施的人身上是最明显的。你身边有这样的人,那就是你的福报。但是要珍惜这个福报,不要天天去索取、去享受,享受完了就没有了。

要珍惜过去种下的好因缘,要去感恩,去报恩,要学会奉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