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气;究竟怎样才可以导向解脱
发布于 2021-10-12 12:47
于佛陀的教导中,有四圣谛、有八圣道、有三学。我们都认为,如果我们坚定的跟随佛陀的教导,最后都可以导向解脱,直奔涅槃。
四圣谛:苦、集、灭、道,此四谛包含了解脱之法、也揭露了一切有情生命,甚至整个宇宙的真谛。成、住、坏、空此为四劫,是我们生命,事物也包括宇宙的一个发展规律。
了解了苦、集、灭、道四圣谛能不能导向解脱呢?答案是可以,因为仅仅是导向解脱,而不是直接,一定到达解脱。
如同笔者从版纳去北京一样,笔者知道可以从嘎洒机场坐飞机可以直达北京。也可以坐车到昆明,然后坐动车去北京。也可以一路向北,搭便车去北京。很多种方法不是吗?狂妄一点,笔者走路徒步去北京,这也是可以的对吧。
去北京的方法笔者知道了,但是笔者就是不动身,一动不动。那笔者能到北京吗?答案是肯定的,到不了。因为笔者只知道怎么去北京,但是并没有按照那些方法去北京。
解脱也是一样,四圣谛的确是可以导向解脱。但是我们知道它可以导向解脱,是涅槃之法。知道不代表可以做到,我们物理化学的知识里面包含了制造炸药,原子弹,飞机等等知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造原子弹和飞机吗?不能,但是有人真的可以。因为,人家不仅知道,还会干,而且还能干好,干成功。导向解脱也是,方法在那里,你得跟方法走,然后还能走到头,走到底,还能走的对、那就可以解脱了。
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八圣道也是能够导向解脱的,为什么会把正见放在第一位呢?那什么样的才叫正见呢?这个很难定义,正确的见解吗?包括最后的正定,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八圣道很多时候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抽象。
为什么说八圣道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就抽象了呢?
因为很多人都是对这些有一个自我的定义,哪怕是有导师教,有师傅带着玩。仍旧会在这些里面参杂一些自己的东西。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够切实的都按照佛陀的佛金口所说的教导去学习。时至今日,也不至于出现这么多流派出来,不是吗?
我们就拿正见来说一说,我们拿两根筷子出来,我们问我们身边的人,哪怕是问一个小学生。他们都会很肯定的说,这是筷子。没有毛病吧,我们拿出来的是筷子,他们也觉得这是筷子。
如果我们拿两根筷子去问外国人,比如美国人,英国人。可能年纪大的知道这是中国的筷子,我们同样去问外国的小学生。他们可能回答,不知道或者是两根树枝,木棍什么的。
这个时候就看出区别了,虽然这是概念法的一个佐证过程。但是同样也说明了八圣道在落实具体到单独个体时候可能发生的问题。那正见是什么,承认因果的存在,承认轮回的存在。这是基础,佛弟子修行的基石。
所以,八圣道也是也可以导向解脱,但不一定能够解脱。因为导向解脱,不一定就解脱了。难道因为知道八圣道就可以解脱了,笔者倒背如流也没解脱啊!
三学:戒、定、慧三学,也是佛陀的切实教导。也是能够导向解脱的,这个更加具体,更加详细了。
在我们前面说到的八圣道中,正语、正业、正命,就是戒啊。包括我们居士五戒,十诵戒,等等。像远离杀生,虚妄语、远离淫邪、不喝酒这些具体吧!于此三学中唯独戒的名字,才叫做“解脱”。
因此,在笔者心中,法理很好的、禅修很棒的。笔者从心里欣喜赞叹,但是戒清净的,笔者更是从心眼里佩服和崇敬。
于此佛陀所教导的三学中,慧才是真正能够令众生走向解脱,导向涅槃的。而命名为解脱的就是戒了。
那么定呢?这个有点意思,现在很多人都比较侧重这个定。什么是定,入定,禅定、就是这个定。
有很多人将定的境界直接代替了修行的境界,四禅八定,禅定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定很难达到,达到了有很神奇的体验。所以,大家都渴望获得定,获得更高的禅定,更厉害的禅定。
由戒入定,由定生慧。定只是工具,是获得智慧的工具,因此不要本末倒置才是。当然,也不是说定不重要,定是体证的一个环节。但是若抓着定不放就不好了。佛陀说了戒定慧,那么戒定慧肯定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
很多来禅修的朋友就是这样,奔着各种禅定来的。就是要禅坐,就是要入定,就是想要进一步的禅定。于是,也不怎么想服务,不怎么护持。你让我服务是吧,不好意思,我得禅修啊,我得冲一冲没时间干其他的。我得一门心思禅修去获得禅定。
其实,这样也是不怎么好的,禅定是体证的一个环节。但是如果太过于执着,这个禅定催生的怕不是智慧了,而是魔障了。
这就如同很多买车的人一样,本来买车是为了方便出行。但偏偏有一些人,买了车吧。舍不得开,天天围着车转,看看油够不够,晚上睡觉都怕别人碰着磕着自己的车了,你说这叫什么事?
于我们生活中修行中,戒是最好实践的一个学处。因为,倘若你想持好戒。你不杀生,不虚妄语,不喝酒就可以了,并不是很难。而定的话,需要禅修,那就在持好戒的基础上,努力去禅修。这样下去,迟早能够由定而生慧,这里的慧。不是世俗为人处世或者说交际的本领,而是解脱的智慧。
佛陀教的就是导向解脱,至于能不能解脱就得看修行的个人了。
在笔者看来,也是笔者觉得适合大部分人修行的。也就是三学了,三学也是范围最广的。不管你任何流派,戒你是不是要持,慧你是不是要增长。没有戒的保护,慧的导向,你和我说解脱、小心滋一脸。
不管是在家人,或者是出家人,倘若切实依照佛陀的教导把戒持好了,持清净了。那就是一件很不得了,了不起的事情。
戒,是佛法的寿命、也是修行的基础。所以,朋友们,不要管他说的天花乱坠,口口是道,看看他持戒,你就知道了,明白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