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副高难吗?看看这个全国最严高级职称评定条件你就有数了

发布于 2021-10-12 18:19

2021 年 9 月 25 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官网发布了《关于 2021 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中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实践导向、科学评价,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但列出的八条能力业绩评审条件,让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望而生畏,犹如晴天霹雳。

那我们看看申报条件到底是哪些吧!申报全省正高职称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 3 条以上,申报全省副高职称、基层正高职称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 2 条以上申报基层副高职称应具备以下条件中的 1 条以上

参评条件

1.具有自主创新标志性的专业技术成果、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或引进新技术、填补区域内标志性技术空白并获得广泛认可(申报全省职称需填补省内空白,申报基层职称需填补县区地域内空白)。

2.为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包括临床救治、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流行病学调查、药物疫苗研发、试剂检测设备产品研发、心理治疗等在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疫情防控一线人员。

3.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 1 项(限第 1 原始发明人)。

4.在二类及以上推荐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

5.获本专业省辖市(厅)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限第 1 名)。

6.获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授予的医学科普奖1项(限第 1 作者)。

7.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

8.参与研究并形成的省级及以上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限主要起草人)。

晋升条件剖析

虽然上述 8 个条件中需要完成 1~ 3 个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来说,犹如医学界的天花板。我们针对 8 个条件逐个分析:

第一条条件剖析:

具有「自主创新标志性」技术成果、临床病案等、引进新技术填补区域空白。

该项内容非常虚难以把握,如果是医院可以自主组织专家鉴定,或许这一项是 8 项中最容易实现的条件了。

第二条条件剖析:

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认定,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大家印象一定非常深刻,这个认定一线人员的话题,曾经在网上有过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

「接触过阳性患者」才能被认定为一线人员,全省的一线人员非常有限。

而参与新冠患者救治、研发、流调、药物疫苗研发、试剂盒研发等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个条件让广大的医务人员只能望洋兴叹。

第三条条件剖析:

发明专利是要求技术含量最高,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对于绝大多数整天埋头看病的医生们来说,简直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及。

第四条条件剖析

该条款在 8 项条款中,算是相对容易实现的了。但是相较于之前职称晋升说的 3 篇三类论文即可符合副高申报条件,现在的职称晋升的需求的论文难度是提高了。

第五条条件剖析

省市级科技奖的名额有多少?绝不部分医生是达不到的。

第六条条件剖析

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职称晋升的考核内容是一大进步,但在具体考核落实方面,仅仅以「科普获奖」为唯一考核科普工作的标准,这就捆绑了「医学科普」的手脚。

第七条条件剖析

这个条件等于废话!查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管理专项项目申请指南》要求,申请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和博士学位;

这个难度以及卡死了大部分医生了!

第八条条件剖析

省级以上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每年的指定量屈指可数,都可以在省级、国家卫健委官网可查询,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是专家组的团队智慧结晶,绝非个别人的个人成果,作为主要起草人,更是行业内的大咖,如果不是省级以上权威专家,根本进不来圈子,更没有机会参与起草,所以这项条款,也是虚无缥缈的内容。

你觉得这个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难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