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在自来水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发布于 2021-10-12 18:50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余氯”在自来水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吧。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氯?为什么自来水中要有氯?
什么是氯?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属于卤族之一。氯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具有毒性。氯以化合态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重要意义,最普通形式是食盐(化学名氯化钠)。
为什么自来水中要添加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源的水质情况直接影响着饮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今不论取自何处的源水,都有被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多种微生物污染的可能,而带有细菌及病原微生物的水一旦被饮用则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为确保饮用水安全,城市自来水厂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原水净化、消毒,而应用氯消毒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不用氯,改用其他方法消毒行不行?
臭氧、紫外线的消毒技术国内也在研发使用,但就实际而言,很难单独使用。臭氧比氯杀菌效果好,可能产生的溴酸盐和甲醛等副产物,种类和数量相比氯来说都较少。但它对于消毒有选择性,比如青霉菌,臭氧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其杀死。而且臭氧作为消毒剂使用时,时间很短便会散去,无法持续杀菌,因此需要与氯配合使用。紫外线目前也多作为氯的辅助。因为它虽不产生消毒副产物,但无持续杀菌能力,会有细菌复活现象出现,对于浑浊水质或有悬浮物的水源,杀菌能力会大大降低。因此,在安全性、消毒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之后,仍旧是氯消毒更胜一筹。
什么是余氯?
余氯是指采用氯化消毒的水处理过程中,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残留的氯的含量。保持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的残余消毒剂浓度,可使水在生产和配送过程中维持一定的持续消毒能力,防止水质受外来污染的影响,从而保障输送到用户端的水质安全。
自来水中余氯的作用?
★
A、阻止大肠菌的再生长
B、抑制生物膜的形成
控制管网中生物膜的形成可以采用多种办法,但保持管网余氯仍是最有效的措施。
C、管网水的水质稳定
管网水的水质生物学稳定性与管网中的生物膜形成及微生物的再生长几乎成一致状态。因此保持余氯有利于稳定水质。
D、防止偶发病原菌发生
防止发生在部分用户支管内的偶发性病原菌和微生物的问题。一些病原菌如军团菌属和一些大肠菌微生物,在配水管网和用户支管内的生物膜中能够残存,甚至繁殖,水中留有剩余消毒剂对偶发性微生物控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E、剩余消毒剂作为传达微生物污染的信号
当污染物进入管网系统,消耗剩余消毒剂,使得管网中部分管段中剩余消毒剂减少,剩余消毒剂消耗的情况可以作为污染信号。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