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 十四五”】十大细分领域解读:机织与准备机械
发布于 2021-10-12 20:40
引航“十四五”
系列报道
十大细分领域(四)
《纺织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性意见》在全面理性分析纺机行业“十三五”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围绕纺机企业制造智能升级、纺机共性技术、纺纱机械、机织与准备机械等十个细分领域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与目标,以及重点任务等进行了分析。
机织与准备机械
发展趋势:
(1)市场方面。目前,机织与准备机械的市场呈现多元化,高、中、低档市场需求并存。预计今后这种局面继续存在,市场回归织机的本意,关键还是看其品种的适织性和实物质量的反映。机织布在服装服饰以外的家用和产业用两大领域的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应用场所、种类、产业规模都在持续扩张中,对设备的差异化需求在持续增加。
(2)技术方面。新型机织织造技术与产品的主要发展创新趋势是高速、节能、智能化和差异化创新。进一步提高制造与控制精度和工艺适应性,整经机、浆纱机以及无梭织机继续朝着高速、高效、智能、节能、模块化应用方向发展,在提高智能化控制、产品适应性和降低成本方面,更贴近市场需求。
国产无梭织机进一步减少早期故障,提高产品可靠性。织机产品在不断提升速度的基础上,其稳定性、适用性和运行的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保持同原有产品的结构或装置之间的互换性,满足用户企业对不同织物品种的机织工艺要求,降低用户投入成本、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向适应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发展满足特种织造需要的高性能毛巾织机、大提花织机、地毯织机、金属丝网织机等,满足产业用纺织品需要的片梭织机、刚性剑杆织机等,加快织造机械系列化产品的研制,满足差异化织造、特种织造的需要,适应纺织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可以为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带来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发展目标:
织机无梭化率达到 80%以上,自动穿经机规模化产业应用覆盖率达到一半以上。建立具有全面监控管理能力的数字化机织车间、织造准备车间,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与智能化管理,实现织轴、经轴和筒子纱等物料的自动更换与输送,面料质量在线检测。自动穿经装置、高速开口装置等核心零部件实现产业化应用。特种产业用机织与准备装备逐步扩大应用领域,织机品种适应性提高,取得产业用领域市场和技术优势。
重点任务:
1、进一步创新机织织造工艺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智能化机织及织造准备设备,包括整经机、浆纱机、自动穿经机、新型高速数字化无梭织机及关键装备、智能纱架、物料自动更换与输送装备等关键设备等;开发织造浆纱工艺专家系统、织物质量监测系统,织造协同制造系统;加快机织生产工艺全流程连续化、自动化、高效化和模块化,为建设智能化织造生产线作准备。
2、重点提升织造专用基础件、器材的水平。研发适应高速的凸轮、连杆开口装置、电子多臂装置及高性能无梭织机器材、巡检视觉传感器、经纱张力监控装置等关键部件;加强高性能机织机械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研究,主要有表面处理技术、热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材料研究,研发专用零部件连续化生产线和专用装备。
3、顺应产业用织造需求,加强特种织造及成型装备的研制。创新高性能、低成本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机织织造技术研究,实现大型化、复杂化、高质量化和智能化的预制件制备技术和复合材料成型技术。
4、发展绿色织造。注重节能、节气,喷水织机的发展应同步注重生物污染和环保处理。发展无废边技术减少原料耗损量,提高经济价值。国产喷水织作为化纤长丝织造产业中主要的设备,极需和各方协调解决衍生的环保生产链的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染整过程中的退、煮、漂工序中污染处理问题,极需研发低成本的适用环保浆料及创新装备和新工艺。
5、建立织造机械标准体系。研究行业通用、关键技术和专业领域应用标准,实现织造流程设备互联互通,为实现智能化织造提供标准战略和技术基础支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