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默克尔时代”,德国会不会在外交政策上突然转向,对中国不利?
发布于 2021-10-12 23:52
你好,这里是《毅书毅世界》,我是毅力。今天我们来聊聊德国大选结果。
德国大选在9月底揭晓,据说选举结果让美国总统拜登都大吃一惊,杀出了一匹真正的黑马——默克尔选定的联盟党接班人拉舍特落败,而之前最不被看好的社民党候选人肖尔茨获胜。
我看到有人对这个选举结果比较担心:在“后默克尔时代”,德国会不会在外交政策上突然转向,对中国不利?
过去16年来,德国这个欧洲经济的火车头,一直是由默克尔在掌握方向盘。默克尔是什么执政风格呢?有欧洲媒体用四个词来概括:务实、渐进、沉稳、平衡。
换句话说,默克尔是一位以稳健著称的老司机,不激进、不喊口号,而是默默地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中打太极、搞平衡。比如,中美贸易冲突三年以来,默克尔尽量在两边保持平衡,不选边站队。这种领导风格,就是欧洲媒体经常说的“默克尔主义”。
而现在,默克尔时代结束,一些欧洲智库鼓吹,说“默克尔主义”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德国必须旗帜鲜明地和美国站在一起,共同应对中国的挑战。再加上新任德国领导人是什么风格,我们还不知道,所以很多人有刚才说的担心。
正好,徐弃郁老师在《全球全智库报告解读²》的最新一期节目中,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先来说结论:徐弃郁老师认为,德国突然转向激进外交策略的可能性不大。要注意,徐弃郁老师不是从德国新总理的领导风格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是从德国的选举制度来推演。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说的,跳出要素层面,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徐弃郁老师指出,德国大选和我们比较熟悉的美国大选很不一样。
第一,美国选民是从两党的总统候选人中直接选出总统,而德国选民实际上选的是党派,由获胜党派的领导人担任德国总理。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美国大选是“赢者通吃”,哪个党的候选人当上总统了,就可以把政府关键部门的一把手全换成本党人士。但是德国不行,它的参选政党很多,一个党光是选票第一还不行,它的得票率还必须达到50%以上才能单独组阁,否则就只能拉上其他党派,一起组成联合政府。
之前的默克尔政府,就是由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和另外一个党社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而这一届德国大选更特殊,得票排名第一的社民党只获得了25.8%的选票,排名第二的联盟党获得了24.1%的选票,也就是说,两家加起来的选票数都还没有超过一半。
怎么办呢?必须再联合一家,这意味着,德国很可能出现战后的首个三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搞了联合政府之后,政府各个要害部门的一把手当然就不是由一个党把持,而是由联合执政的几家来分,这中间又涉及复杂的政治谈判。
这意味着,这届德国政府的整体行动力可能不会很强,因为三个党派的很多执政理念一定会相互冲突。而且因为是三边谈判,所以这个谈判过程短不了。
这里有一组很有意思的数字:从1990年代到21世纪最初十年,联合谈判一般是30天或60天;到2013年,联合谈判的时间增加到了83天;而2017年选举之后,默克尔花了178天才搞定联合政府谈判。也就是说,德国联合政府的谈判时间有越来越长的趋势。可以合理推测,这次组阁谈判的时间也不会太短。
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德国政府的组阁过程就已经决定了,它是不同政党混合、妥协的产物,不容易出现激进政策。不管新上任的德国领导人的个人特质怎样,他在短期内都不太可能推行重大的外交政策转向。
国际政治里国与国之间的博弈非常复杂,既讲利益,又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和威胁,用「各怀鬼胎」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对于中国来说,还是要立足自己,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把高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正如徐焰将军在《解放军为什么能赢》里说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发展自己的优势,放大自己的优势,才能在博弈中取得有利位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