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对不起,我把你弄丢了!

发布于 2021-10-13 06:20

       今天上午,图书室的老师送来杂志,随手翻了一下。突然发现在当地的一本内部刊物里,竟然有自己的一篇文章,还是卷首语的位置。恍惚想起来,在几个月前,编辑曾经向我约稿。浏览了一下,确信是自己的东西!于是,想打开电脑找一下电子稿,搜索了一下,却没有发现它的踪影!查找另外一台电脑,结果一样。平时存资料的硬盘就在电脑上挂着,刚才它也在搜索的范围当中。那就应该不抱任何希望了。

       将这本杂志摊平,用手机把这篇《好学校的样子》的文章拍下来保存。不过应该向它说声抱歉:对不起,我把你弄丢了!

       许多人会把自己的文字视为自己的生命一般呵护。就像有的人会留着自己学生时代的日记,就像曾经的我留着工作近二十年的工作手册。翻看时,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感。但随着生活和工作的阅历,我的许多资料都永远地躺在家乡那个屋子的书柜里,以至于我再仔细地想,也记不起他们的样子了。

        因此,弄丢了这篇文章的原稿,绝非我的故意。因为我发现,当年的许多文字,包括自己曾经出过的两本书,现在读起来,都很诧异。当时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那么写呢?有的幼稚,有的可笑,有的不可思议……我相信,文字有年龄、有气质、有性格……青年时、中年时、老年时一定会不同,如果留着它们的目的只是回忆,意义应该不大。

就像这篇《好学校的样子》,如果让我现在以同样的题目来完成,我确信写得一定和原来的有太多的不同。这两篇文字的间隔应该只有几个月的样子。

     有一次国庆放假,本来想出去散心,结果报了一个写作班。长途开车近千里,见到了许多志趣相投的人。当然交流时我也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出几本书。第一,我们的文字是否值得被别人阅读,让别人花钱买,这个风险是很大的。第二,生命的表达应该更自由,更多样,不必拘泥。就比如我正在读的张文质老师的新书《教师的使命》,他是以记录口述的方式,汇编成了一个集子。自然、流畅,亲切,让我读起来十分舒服。这些内容也完全不以书的方式呈现,因为张老师本身就有一个品牌栏目---“文质说”,那里也是一个智慧的所在。表达是多样性的,关键要想的是,你凭什么来表达?你是否配得起占用别人的时间和头脑。

      我也读过一些文字,把很简单的事情说得好复杂,好高深,显得非常有学问而你见到者本人的时候,他(她)是一个“凡人”,言谈举止,讨论交流,你根本看不出那些文字是出自这个人,完完全全的不匹配。我疑惑,究竟文章是假的,还是人是假的? 可能是我的偏见,始终感觉这书缺少的是“好好说话,说让人能听得懂的话。好说人话,说些能落地的话。“的状态。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在我而言,这十分重要在这个“专家”遍地的时代,我们要睁大自己的眼睛

        弄丢了文字容易找到,如果弄丢了个性或其他,却未必了……

戴志强工作室
戴志强,辽宁省首批专家型名校长,家庭教育高级培训师指导师,早期阅读推广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致力于宣传、研究、培训、指导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探究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灵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35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