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区级一流课程“传统器具与数字创新”课程作品展(一)
发布于 2021-01-18 00:59
课程介绍
“传统器具与数字创新设计”课程是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紧密结合振兴传统文化与加强传统教育,广西人文强贵和桂林旅游文创人才培养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本科“双一流”课程。课程主要针对侗族传统器具的外观、功能、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进行学习与研究。本课程培养学生对于侗族传统器具的拆分、组合、再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侗族传统器具构造的了解,进而理解蕴含在传统器具中的造物智慧与文化,并最终能够在传统器具造物智慧的启迪下进行现代产品创新设计。
展览课程:传统器具与数字创新设计
展览班级:2018级产品设计1班
指导老师:唐亮
侗琵琶衣帽架
文章以侗族传统琵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侗族的传统器物侗族琵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并进行调研。提取古人造物智慧和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再设计,将传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在现代设计的理念下,侗族传统琵琶的设计应进行创新,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运用 CMF 进行创新设计并开发系列化产品; 对产品种类进行创新设计,并向多元化风格转变。
视频展示:
时光如梭-香台设计
产品来源于侗族传统器具造物智慧启迪创新设计,运用侗族织布机中的飞梭为设计原型,结合了飞梭的造型以及“时光如梭”的含义进行产品创新设计。产品使用了香台和音响相结合,在造型上体现了上静下动的完美融合。在时光如梭的当代,让人们放慢脚步,静心细品这一缕沉香,正是本产品存在的意义。
视频展示:
笙笙不息
侗族历史悠久,它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擅于使用乐器的民族。芦笙是侗族以往生活中不可少的乐器,是侗族古老文化赖以生存延续的接力棒。以乐器芦笙为研究基础,以吹奏特点为切入点,结合现代设计思维,使其形成一种新的设计方向,设计出一款适合家庭使用的加湿器。此次设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让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更好的结合,创新出既拥有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潮流的产品。
千鼓传新
高山流水切片座椅
侗族造物智慧是侗族文化中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本设计是运 用侗族造物智慧,从传统产品以及传统制作工艺到现代化与大批量生产,传统工艺的产品升级换代的一次创新设计,通过对侗族的文化研究、 设计调研、产品设计定位、 设计实践等多途径听懂传统文化结合现代化制作的发展,推动传统工艺依赖手工的旧模式向现代化生产的创造产业转变,从而设计出符合侗族人民以及消费者新体验感的现代人生活需求产品,适用于家居景观、商场公共空间、企业办公场所等场景的产品。
侗吉银花
在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创作之中,侗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文化特色。侗族人民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新世界的憧憬。本产品主要是提取油纸伞的结构和侗族纹样元素,以可收纳一体化为落脚点,将设计出一款具有侗族特色的“一体式折叠果盘”套装。本次设计将侗族文化进行解构,与人们日常生活产品相结合,对传统对果进行在创新设计让侗族文化创新运用与生活之中的方式延续火花。
侗乡古韵
以侗族传统乐器牛腿琴为主要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中来,设计出一款适合休闲洽谈时使用的茶盘,为各种需要使用茶盘的场所增添一抹亮丽的风景。侗族乐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种类繁多且形式各异。乐器反映出了侗族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审美情趣,是各族人民抒情达意的产物,展现出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将牛腿琴结合到茶盘中去,能很好的体现出侗族乐器的魅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侗族的乐器,让我们能在现代的乐器里能看到更多少数民族乐器的影子,让我们的音乐领域扩展得更广泛,从而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传承它的历史意义。
纺锦
以侗族纺车为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中来,取侗族传统纺车的车轮设计原理,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化高科技的文化交互体验设施。侗族的纺织业历史悠久,包含了侗族人民的劳动智慧,结合现代电竞游戏舱,在纺车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为博物馆设计一款适合人机交互的现代体验设施,为博物馆等场所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套设施不仅仅是体现出侗族的传统手工艺,更是体现出了传承少数民族工艺的一种态度。对侗族传统工艺的再新创造,是为了给侗族工艺再注新活力,让侗族文化能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仡笙茗具
仡笙茗具套装十四件为一套,其内包括电热水茶盘、手抓壶、公道杯、品茗杯四盏、茶洗、茶道六君子,茶盘设计是加电磁炉烧水功能的湿水茶盘,茶盘增加了侗族双鱼图腾装饰设计,这个小设计使得这个茶盘更有侗族人文气息,也承托了侗族文化以及饮茶文化的美好寓意。烧水壶壶盖设计是装有发声簧片装置以及发声孔的,密闭的水壶烧开水气压上升就会压迫簧片发出芦笙的声音,提示人们水烧开。
空响
选取侗族传统器具空竹为研究对象,提出思考与再设计,目的在于将空竹运用于现代文化产品设计中,形成独特民族特色并符合国人审美的公共设施类创新设计。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功能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空竹和公共场所健身器材的结合进行探讨和实践,进行最终设计。利用空竹可以人为轻动并发声的原理做出一款集锻炼和装饰为一体的面向大众的可发声健身器材,其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加强人们的健身意识和文化概念。
侗香
时墨
以侗族石磨造物智慧原理为设计元素,把造物智慧原理融入到现代产品中。运用石磨的作业原理,设计出一款简约,便携且符合时代审美的厨房定时器。侗族石磨历史悠久,是古代先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工具,是千百年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这种看似简单但其实是内含许多科学原理的用具,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不仅是一种传统器物的呈现,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时空轮换犹如磨盘转动,时至今日,工业化和智能化的时代,或许我们早已不再使用那沉重的石磨,但它所沉淀下来的人文内涵却潺潺流淌在我们的文化中。
一个有思想,
有温度的公众账号
设计新媒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新媒体中心 出品
图文:唐亮
编辑:赵湘文
审稿:贾婷婷
投稿邮箱:3409523066@qq.com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