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彬:《登高》教学设计

发布于 2021-01-18 06:34

教学设想

“情”与“妙”应是古诗鉴赏的教学重点。《登高》曾被胡应麟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情感郁勃,手法高超,教学《登高》也是一次难得的登峰体验。“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即使是短暂的40分钟,也应力求师生对作品有较丰富较深入的理解,较准确较细致的玩味。因此,本节课要交流研讨的内容包括:登高的时间、地点、背景,《登高》中的诗人形象,“登高”的内涵,《登高》的高妙之处。诗是最精粹的语言,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美人如花隔云端”,诗,总是在远方。因此有必要设计短小精悍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充分地预习,与杜甫神遇,与教者默会。

教学目标

1.咬文嚼字,领略语言的表现力。

2.知人论世,把握诗作的背景及诗人的情感。

3.比较互鉴,鉴赏本诗高妙独到之美。

教学重点

把握诗作的背景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鉴赏本诗高妙独到之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投影照片“秋尽江南草未凋”)昨天已经是小雪的节气了,可外面依然松柏挺翠,惠风和畅。其他地方的秋天也这样吗?比如,杜甫所在的夔州?

二、释“回”

(齐读前两联)诗中“风急”,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回”字有人解释为“回来”,你同意吗?(板书:“回”字篆书)

点评“风急”两字在诗中的作用:笔所未到气已吞。

三、话“重阳”

1.杜甫为什么在这样的天气还要出门?

2.重阳节有哪些习俗?(投影王勃、白居易、杜甫九日诗各一首)

四、初赏形象

1.这个重阳节,杜甫有不登高的理由吗?(齐读后两联)

2.他果真奔波万里吗?杜甫晚年有哪些疾病缠身?(手绘地图计程、投影杜诗)

3.后两联勾勒了怎样的诗人形象?(板书:几句诗评价)

五、再赏形象

1.即使秋高风怒号,老病愧人扶,杜甫还是出门了。他是怎样登高的?

2.请谈谈你对“独”字的理解。

3.讨论:“独”字中蕴涵的诗人形象。

六、三赏形象

1.你猜,诗人在登高的时候会想到些什么呢?

2.除了脚下这座高台,还有什么高处是杜甫想攀登的吗?

(投影杜甫《九日》《有叹》,刘禹锡《九日登高》等诗)

3.齐读全诗,带着理解,融入感情。

七、探究艺术

1.结合两位学者的观点,探究:诗歌尾联如何断句?如何理解?(投影萧涤非、王力两先生观点)

2.本诗中入声字的巧妙运用有助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声情并茂的效果。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尝试个性化朗读。

八、小结

在《登高》中,杜甫的个人遭际每况愈下,精神追求却穷且益坚。落木萧萧而下,诗人踽踽独上,这正是诗人伟大之处,诗歌感人之处。请同学们课后写下自己的读诗感悟,可长可短,亦诗亦文。最后将老师的习作供大家参考。

读《登高》感赋

衰残谁解杜陵哀,高阁穷猿怯梦回。

语纵惊人明主弃,心犹向日死神来。

西京已发帝王冢,故国尽燃烽火台。

速遣官军荡河北,孤舟绝粒任停杯。

九、板书设计

附录一:课前预习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杜甫755—770年间经历,尝试绘制简易行踪图。

2.阅读下面两组相关诗作,画出精彩诗句,字里行间作批注。

 (甲)

(乙)

3.结合人教版、统编版教材两种注释,以及下面提供的两位学者观点,探究:诗歌尾联如何断句?如何理解?

末二句用当句对法,艰难对苦恨,潦倒对新停。繁霜鬓,白发日多。艰难苦恨四个字含有许多文章,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是“悲秋”“多病”,同时也是“繁霜鬓”的根由。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

尾联正是半对半不对。“艰难”对“潦倒”可以算是对仗;但其余的就不好说是对仗。“繁霜鬓”应以“霜鬓”连读,不应以“繁霜”连读。《佩文韵府》在“繁霜”条下不收杜句,而在“霜鬓”条收杜句,那是很有道理的。杜甫《送何侍御归朝》有“春日垂霜鬓”,《宴王使君宅》有“泛爱容霜鬓”,可见“霜鬓”是杜甫诗中的熟语。“苦恨繁霜鬓”只是“苦恨霜鬓已繁”,而不是“苦恨繁霜之鬓”,因此不能认为是以“繁霜”与“浊酒”对仗。

——王力《诗词格律》

4.阅读下列杜甫相关作品,了解大意。

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空囊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写怀二首(其一)

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

冉冉自趋竞,行行见羁束。

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

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

鄙夫到巫峡,三岁如转烛。

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

朝班及暮齿,日给还脱粟。

编蓬石城东,采药山北谷。

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绿。

非关故安排,曾是顺幽独。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曲直我不知,负暄候樵牧。

- End -

本文选自《语文学习》2020年2月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教学教研室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