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进医生:益生菌对孤独症治疗有效吗?

发布于 2021-10-13 20:14



“乐他乐康”是安安教育倡导的自闭症康复教育模式。该模式顺应国际前沿标准,从单纯医学模式提升到国际ICF社会综合模式,强调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对其核心障碍做最大改变,同时倡导改变社会环境以弥补其功能缺失。


樂他樂康
“樂他樂康”倡导尊重、快乐、包容的社会综合模式,强调在国际ICF功能分类理念下的功能补足、主动跟随、适当引导。通过有效评估,精准定位特殊儿童的干预重点和目标,并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项课程,帮助他们克服核心障碍,融入社会。
84篇原创内容

文 | 静进医生

来源 | 发育行为儿科专家静进

◆ ◆ ◆  ◆ 

益生菌来历

益生菌是一种活性微生物。据称食用益生菌会对身体有益处,认为它通过改善或恢复肠道菌群来促进健康。于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着各类型益生菌,在国内市场最多见的就是益力多乳酸饮品,每瓶约含100亿特殊活性乳酸菌,销量可观。

2015年,益生菌全球市场零售达到410亿美元,其中包括益生菌补品、发酵乳制品和酸奶的销售额,占总消费额的75%。益生菌创新主要来自其补充剂,如各类益生菌衍生产品,其产值也达到40亿美元/年,到2020年全球增长了37%。

商家称,益生菌是安全可靠的保健品,可改善很多种疾病或是健康不适问题。其依据来自所谓“肠脑轴”关联研究。它指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间关联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或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可影响到脑与神经系统的发育。

保加利亚医师Stamen Grigorov(1905)最早在酸奶中发现了一种细菌,为最初报道的益生菌,故名为保加利亚乳酸杆菌。但功劳却记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利·梅奇尼科夫头上,他推测食用酸奶的保加利亚农民,寿命更长。

研究认为,人体约3/4神经递质是在肠道中形成,肠脑轴信号通路对建立和维持体内平衡、免疫健康和激素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症状学依据表明,当人感到焦虑或情绪焦躁时,常伴随各种胃肠不适的现象,是大脑的功能与胃肠道连接轴的作用结果。一篇1930年论文曾提到,情绪状态可能会改变正常的肠道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增加。自那时起,该理论得到多方验证,确实发现肠道菌群和口服益生菌会影响全身性炎症、氧化应激、血糖控制、组织脂质含量和情绪活动等。

2016年5月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的一篇报道称,饮食和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影响大脑星状胶质细胞,并因此影响神经退行性变,导致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

于是,益生菌登上场面,称服用它会改变很多精神、心理以及关联健康问题的症状。就连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1年10月的一份报告中将益生菌定义为“活性微生物,如果适量地服用它,可以为宿主带来健康益处。”

据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也与WHO共同协商发布了《食品中益生菌评估指南》,对益生菌一词进行了共识性定义,并提出有关领域提供更多健康依据的声明。

自此,关于肠脑轴的研究呈井喷状,甚至称肠道菌群影响着人类大脑功能,包括思想、情绪和记忆等,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可谓浩如烟海,鱼龙混杂。

关于孤独症的报道

临床观察发现,大约70%的孤独症儿童会出现胃肠问题,如极端挑食、肠胃不适、便秘、腹泻等。因此,推测孤独症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问题,甚至将其视为诊断孤独症的一项指标。继而,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针对孤独症孩子服用的益生菌产品。

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分布状况确与正常儿童相异。例如,他们粪便中梭状芽孢杆菌量明显多于普通儿童。此外,孤独症儿童肠道拟杆菌高,厚壁菌门菌偏低,而瘤胃球菌属、产碱菌科、萨特菌属的细菌含量则增高。

我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孤独症儿童肠道内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丰度均比正常儿童差,尤其是氨基酸球菌和紫罗兰属微生物的丰度水平偏低。

著名科学杂志《细胞》(Cell,2016)发表了一篇动物实验论文提到,给社交缺陷的小鼠肠道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后,极大改善了老鼠的异常行为。声称,益生菌干预有望成为治疗神经发育疾病的新途径。

美国一组研究人员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来治疗孤独症,似乎提供了些正面效应,接受观察的孤独症孩子胃肠道症状改善80%,社交行为和睡眠问题改善到20%以上。目前,国内也有学者在做此方面的治疗与观察。

推测,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改善肠道屏障完整性,进而减少特定肠道代谢产物的渗漏,重建血清中的代谢产物,达到改善孤独症的异常行为。

但是,据我观察,效果反馈并不一致,有些称有积极作用,有些则无甚效果。说明,益生菌的作用也因人而异,取决于孤独症孩子自身的肠道菌群状况,以及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等。此外,不同孤独症孩子表现相异的胃肠症状,有的症状较重,如腹泻、便秘和腹痛等,而有的则没有任何胃肠症状。每个孤独症孩子体内菌群特征及其代谢物不一,意味着使用的益生菌菌株配置也需不同。我以为,孤独症病因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能否都要服用益生菌,不能一概而论。无需过度夸大益生菌及其衍生产品的效果,它肯定不是治疗孤独症的灵丹妙药,顶多可缓解部分孩子身上的不适感。

许多被认为与孤独症有关的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其特征。是肠道菌群问题引发了孤独症异常症状,还是他们的特定行为导致肠道菌群出了问题,因果关系并不清楚。

肠道菌群十分庞杂,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可谓是一种博弈。一个成年人体内细菌称一称,大约有1公斤多,其中大多为“和平使者”,不会对人体有任何影响,只有一小部分属于致病细菌,另一部分则是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

虽然益生菌被认为是安全的,但非绝对。有些免疫缺陷病、短肠综合征、中心静脉导管和心脏瓣膜病、以及早产儿,使用益生菌后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可能更高。在重型肠炎病患者中,存在活菌通过胃肠壁进入内脏(细菌易位)风险,也可导致不良后果。有报道,免疫功能低下或病危儿童食用益生菌可能导致败血症,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疾病。

有鉴于此,了解下当下国际组织的一些做法。如欧盟委员会(2019)禁止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益生菌”一词,怕这种标示误导消费者。不过,在没有科学证据证明产品对健康有影响情况下,他们认为产品对人体健康有益。

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出警告信(2011),并对各种益生菌产品制造商进行了处罚,因为他们的产品标示声称可以治疗疾病。后者用词,只有FDA才可批准使用。FTC还采取了惩罚性行动,包括由39个州政府协调对一家主要益生菌生产商处以2100万美元罚款,原因是该生产商做了虚假广告,夸大了益生菌饮料对健康的好处。

WHO指南建议使用益生菌准则包括:

首先,益生菌必须具有活性。
其次,必须经过受控评估才能证明对宿主的益处。

第三,候选菌必须是分类学定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组合。

第四,益生菌必须安全用于预期用途。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融入社会进普校,这难题自闭儿和家长该怎样应对?
从“自闭症外显行为”读懂其心理诉求
7天时间7个主题,陪孩子愉快过假期!
不能放肆哭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开怀笑
帮助自闭症学生克服『社交语用』的挑战


安安教育公益微课


乐他乐康

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