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形象+经典情节+精华语段

发布于 2021-10-13 21:47

导语

名著是中考语文经常会考到的题型之一,今天,为大家带来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分析、经典情节和精华摘抄,分享给大家。各位可作参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

1
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伟大的革命作家。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和建设事业。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坚持文学创作。1933年,以他的革命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激励了无数革命青年的成长。之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开始创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还没来得及完成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2
内容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了前苏联从十月革命到经济建设十多年间的各种激烈矛盾和残酷斗争,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了方便阅读,下文将简写为保尔)为核心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一代青年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奉献的主题。小说通过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刚毅性格,小说形象地告诉青年一代,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去努力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又一主题。

3
人物及性格特点

保尔·柯察金 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孝顺、诚实质朴、坚强执着、喜爱阅读各种革命书籍,积极上进品质、具有嫉恶如仇、敢于向权威做斗争、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反抗精神,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坚忍不拔、顽强奋斗、钢铁般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不断地通自己脑中残存的旧思想做斗争。他将自己融人人民大众中,为了集体的利益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在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把自己的一切力量和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建设新世界的伟大事业。

保尔精神的核心在于个体生命无私奉献于社会,将个人的命运与激流勇进的事业相结合;在于他对革命理想的无限忠诚,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员的光辉形象,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无限忠诚及为实现信仰的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令人景仰。

4
事迹举例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①因救朱赫来而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②为了革命英勇作战,头部受伤,右眼失明;③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与冬妮娅的爱情;④受重伤失去健康后,离开战场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忘我地工作。钢铁般的意志:①筑路时,带领“潘克拉托夫小分队”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疯狂地工作着。②失去工作能力、被党发给残疾证后,顽强地战胜了自杀的念头。③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病榻上写作;顽强奋斗、乐观豁达:重伤时,手术中,死神的黑色翅膀曾三次触及过他,他还坚持写作并乐观地安慰妻子达雅。 

阿尔焦姆

 保尔的哥哥,是一位高级钳工、火车司机,后来成为苏维埃主席,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是他为弟弟保尔找到工作。他具有工人阶级那种不懈斗争的高贵品质。

朱赫来

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勇敢、机智、正义,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的一位坚强的共产党,红军战士,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一个水兵出身的老布尔什维克。他身体宽大而结实,平时不苟言笑,言语简单明了,生动易懂。在和保尔一起生活的时间里,他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这些对保尔思想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性格粗犷朴实,有领导才干,善于结交朋友,关心集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遇事沉着,有主见,认真负责。

冬妮娅

保尔的少年伙伴,初恋对象,林务官的女儿,她天真、淳朴,说话的时候柔声细语,让人感觉温暖、舒适,非常容易亲近。两人河边偶然相遇,结识成恋。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因她的庸俗人生观,为他们的爱情一分为二。但后来又贪图安逸生活,离开保尔,变成时代的落伍者和寄生虫。在与保尔相处的过程中,她头脑中没有什么森严的家庭等级观念,勇于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她最终还是没能从资产阶级小姐的出身中跳出来,没能彻底地改变在自己对各种事物的错误认识,与保尔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丽达

 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第二个喜欢的姑娘。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干练而又勇敢,心地善良而言语坚定,有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她的内心思想丰富,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付突发事件,使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决不会让私人的感情影响自己的工作。她工作积极仔细认真,富有创造性,能够很好的理解别人,不会怨天尤人。

保尔在铁路总工厂担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了共青团省委委员丽达,跟着她学习党史,渐渐地对她产生了好感。可是,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保尔以牛虻式的态度斩断了情丝,压抑了自己内心的个人情感,一头扎进工作中去了。多年后,在一次共青团大会上,保尔和丽达再次相遇,保尔很高兴,对丽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可惜的是此时的丽达早已是名花有主,并且有了一双儿女。

谢廖沙·勃鲁扎克

谢廖沙是保尔童年时期最好的朋友,同学。他也曾经也与丽达之间有一段爱情。他自己并鼓动他的姐姐一起献身于革命事业。最后,在他参加的第一场战争中就牺牲了。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最大的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尔这个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培养下,在革命烽火和艰苦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共产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保尔的性格: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

冬妮娅:保尔的初恋对象,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曾把《牛虻》这部小说介绍给保尔看,这部书启发了保尔的思想。在偶然的相遇里认识保尔的,喜欢上倔强和热情保尔。但由于阶级出身的关系,她没有和当时许多的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

朱赫来:共产党员,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勇敢、机智,善于领导和组织群众,他在革命斗争中很好地团结了广大的工人和教育了无数的青年,保尔就是深受他的教育和培养而成长起来的。

阿尔焦姆:保尔的哥哥,一个火车司机,钳工,市苏维埃主席。他具有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和敌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是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丽达: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保尔真正深爱的对象。她漂亮、机智,打扮简单、干练,心地善良而坚定。她酷爱工作,善于出谋划策,能够积极应对突发事件,不让私人的感情影响工作大局。她爱憎分明,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与保尔志同道合,配合默契。

5
经典情节

苦难的童年

情节概述:保尔自幼丧父,当过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受地下工作者朱赫来的影响产生革命意识,后因救朱赫来而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后被误放而逃出,由哥哥阿尔焦姆和冬妮娅悄悄送走,他奔赴战场,参加红军……

人物形象(保尔):饱受折磨和侮辱但一直力求上进。

三段恋情

情节概述:保尔与冬妮娅:在一次钓鱼时与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结识,互生好感,但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与他深爱的初恋情人冬妮娅产生了感情上的裂痕,最终,他不得不牺牲了与冬妮娅的爱情。保尔与丽达: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因为共同的追求产生了感情的萌芽,但又由于误会和保尔的固执而中断,后来保尔患上肺炎兼伤寒被送走,紧接着大家又误以为保尔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的丽达无比悲伤……绝望之后丽达又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保尔与达雅:保尔在疗养时认识了母亲朋友的女儿达雅,并与她真诚地结为终身伴侣。

人物形象(保尔):为革命理想献出火红的青春。

战场上的搏杀

情节概述:战场上冲锋在前,英勇作战,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手术后到冬妮娅的亲戚家疗养,在共青团大会上,因冬妮娅强烈的个性和小资产阶级情调,二人产生感情上的裂痕,然后从此分道扬镳。紧接着保尔又主动找到朱赫来参加了剿土匪的肃反工作,但紧张而又繁重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保尔还没有完全恢复健康的身体,他疼得失去了知觉,于是,他又被派到铁路总厂去担任共青团书记……

人物形象(保尔):钢铁般的意志,为革命奋斗到底、不怕牺牲的精神。

工地上的磨练

情节概述:为尽快修好铁路把木材运送给倍受严寒威胁的后方百姓,以他为带头人的“潘克拉托夫小分队”疯狂地工作着,忍受着泥泞、大风雪、冻土等恶劣天气的折磨,还经常缺吃少穿、露天住宿,甚至受武装匪徒和疾病的威胁……渐渐地,伤寒夺去了许多战友的生命,在路快修好时,保尔也染上了肺炎兼伤寒,被送回家乡治疗。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伤痛的折磨

情节概述:①战场上头部重伤,右眼失明;②脊椎被炮弹炸开的石子崩了个深窝导致身体健康存在严重隐患;③患伤寒,死里逃生;④得重感冒还坚持工作,高烧引发急性风湿病,几乎丧失了工作能力;⑤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只有右手能听使唤。

人物形象(保尔):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的工作热情,顽强奋斗的精神,自我献身的品质。

钢铁般的意志

情节概述:①筑路时,带领“潘克拉托夫小分队”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疯狂地工作着;②失去工作能力、被发残疾证后,仍顽强地战胜了自杀的念头,与病魔搏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病榻上写作(伟大的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③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搏斗时,多次令死神却步;④在精力完全耗尽之前,他没离开过革命的队伍。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自杀念头

情节概述:原因:保尔因为伤病几乎丧失了工作能力,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于是产生自杀的念头;过程:为自己想自杀的念头感到羞愧与愤怒,更为自己在困难面前懦弱、逃避的行为而愤怒、自责,于是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人物形象(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永不放弃的精神。

文学创作过程

情节概述:①保尔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来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笔;②在完成了三章之后,寄给老同志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稿子竟被邮局遗失了,6个月的心血白费了;③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人物形象(保尔):顽强、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语段

摘抄与赏析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赏析: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著名段落。保尔因为负伤而难以参加工作,伤愈之时,他在街上漫步,走到烈士墓附近,保尔十分悲痛。这是著名的独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前进。它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生观的角度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在何处,又反应了保尔因伤而产生出无法为人民奉献的失望心情。保尔因而产生要珍惜时光,赶快生活的思想。
2.暴风雪突然袭来。灰色的阴云低低地压在地面上,移动着,布满了天空。大雪纷纷飘落下来。晚上,刮起了大风,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车站上那间破房子根本存不住热气,虽然通宵生着火,大家还是从里到外都冻透了。第二天清晨上工,雪深得使人迈不开步,而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赏析:这是开凿铁路时的天气,严寒使得原本并不容易的筑路工程变得更加困难了。这段景物描写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营造了一种阴暗的气氛,突出了工程的难度和时间的紧迫。“烟筒发出了呜呜的怒吼。风追逐着在树林中飞速盘旋、左躲右闪的雪花,凄厉地呼啸着,搅得整个森林惊惶不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风雪之大,万物为之震惊,让人们清楚的体会到天气的恶劣。
3.城里的生活一如既往。五个小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声音喧嚣嘈杂。这里起支配作用的是两种愿望:一种是漫天要价,一种是就地还钱。形形色色的骗子都在这里大显神通。几百个眼尖手快的人,像跳蚤一样不停地活动着。他们的眼神里什么玩意儿都有,惟独没有天良。这里是一个大粪坑,全城的蛆虫都麇集在这里,他们的目的都是坑骗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傻瓜”。很少有的几趟火车从自己的肚子里排泄出一群群背着口袋的人。这些人都向小集市涌去。
赏析:这里描写的是在刚刚得到解放的城市里,秩序尚未得到恢复的情景。人民需要生活物资,于是集市就出现了。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集市的嘈杂和喧嚣,将集市上的小商贩与顾客比作跳蚤,十分形象生动,突出了集市中人们的形象,跳蚤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这些人的投机取巧。粪坑和蛆虫又说明了这些人的无耻,和城市在反动势力的统治下,治安的混乱。
4.章鱼的一只眼睛,鼓鼓的,有猫头大小,周围是暗红色,中间发绿,这只眼睛在闪闪发亮。章鱼的几十条长长的腕足,像一团小蛇似的,蜿蜒地蠕动着,上面的鳞发出讨厌的沙沙声。章鱼在游动。他看见章鱼差不多就贴着自己的眼睛。那些腕足在他身上爬着,它们是冰凉的,像荨麻一样刺人。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
赏析:这是保尔的幻觉。保尔在战斗中负伤了。头部被炮弹的弹片击中,险些丧命,然而,在他顽强生命力的抵抗下,他又奇迹般的复活!这里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保尔在昏迷中的幻觉。将疼痛比作章鱼和章鱼的刺,十分精辟与精彩,将疼痛的感觉写的入木三分,十分形象生动。
5. “在黎明前的薄雾里,第聂伯河模糊地闪着光;河水冲刷着岸边的石子,发出轻微的哗哗声。两岸附近的河水是宁静的,平滑的水面泛出一片银灰色,好像凝滞不动似的。河中央,却翻滚着黑沉沉的水流,肉眼就可以看出,它正向下游奔腾而去。”
赏析:这里渲染了战事来前阴暗的气氛。河水宁静,却能看见它的奔流,这里既是写出目前的情势,又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俄罗斯人民的生命力。
6.“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赏析:这里描写的是保尔的一次精神危机。它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出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心理刻画细腻感人。
7.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母亲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他必须凭记忆整页整页,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因此母亲有时觉得他疯了。
赏析:这是一段关于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的描写,也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正是作品的魅力之所在。生动幽默的语言则衬托出保尔乐观豁达的性格,也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
8、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赏析:作者是希望通过这句话来反应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因为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千万不能小看。就好比现在有一本优秀的书籍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主要讲述习惯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而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思考和科学的观点来管理好自己的习性,让习惯为我们服务。
9、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赏析:不论什么时代,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富人不会因为有钱而时间过得比你慢,穷人也不会因为贫穷而时间就过得快,因此时间是不能买卖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想表达的是“在生活中创造人生价值,而不是虚度光阴。”
10、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自己,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赏析:生命赋予我们的意义就是要勇敢坚强。战胜困难才能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创造奇迹才能让世界瞩目,但不论什么时候,都会有一些胆怯之辈,他们在经历困难时会变得缩头缩脚,甚至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不值得的,也是怯弱的体现。
11、人活着,不应该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应该追求生命的质量
赏析:在革命年代,主人公这种精神是值得夸赞的,因为没有人牺牲和奉献,就不会有人类的解放和平等可言,要争取革命的胜利,为人民谋福利,牺牲在所难免。但是如果放之今日,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生命的质量和长度都是生命的重要属性,因此不可轻言生死,不珍惜生命。
12、生命中可能会刮风下雨,但我们可以在心中拥有自己的一缕阳光。
赏析:读了这句话,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激情,时刻充满着阳光。因为风雨时常有,阳光会再来,何必拘泥于一时的不快呢?人生亦如此,道路上一定会有磕磕碰碰的坎坷出现,但最终我们一定能获得更加美好的明天,在那时候,阳光灿烂,正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都要学习保尔的这种乐观的精神,从中获取力量。
13、活到老,学到老,老了才知道懂得太少了。
赏析:在我的小学阶段,老师就经常说这句话,而在小说中又出现了,可见这句话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人们抱着类似的价值观念,那一定是值得揣摩的!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也是这个含义,人们老了之后阅读三国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够充实,没有努力的拼搏,懂得的和获取的都太少了,遗憾颇多。
14、天并不都是蓝的,云也并不都是白的,但生命的花朵却永远都是鲜艳的。
赏析:这句话是对生命的意义的一种阐述,表达了对永恒人生观的思索。这种表现手法非常好,十分生动鲜活,用鲜艳的花朵来比喻“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终生!”
15、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赏析:主人公保尔对审美的思考是这样的,他说的很明白,人必须心灵美,然后才能谈其他,如果摒弃了心灵之美,外表再漂亮也会让人觉得厌恶。我们经常说“人心不古”,就是说现在的人在美德方面远远不及古人了,一代差过一代,是十分危险的。也可以说“人心不古”的人并不美丽,即便她们的外表非常漂亮。
16、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集体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观念,从小我们就在重复的说这句话,在我们的历史上,也看到了“计划经济”、“公社”等通过集体力量来完成生活生产的事情,也是对集体力量大的一种实践。
17、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赏析:“铁环”指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这个制约;“新的武器”指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这句话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18、年轻的身体不肯消亡,体力正在逐渐恢复。这是他第二次获得生命,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那么的不同寻常。只是头部沉甸甸的,被困在石膏模子里,不能动弹,他也没有力气移动脑袋。
赏析:第二次的生命让主人公似乎又回到小婴儿的时期,又一次从黑暗到光明,又一次接触新事物,又一次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19、整整一个星期,这座小城都是在隆隆的炮声和清脆的枪声中醒来和入睡的。只是到了夜深的时候,才安静下来。偶尔有一阵慌乱的射击声划破夜空的沉寂,那是敌对双方的暗哨在互相试探。天刚亮,车站上的炮位周围就又忙碌起来。大炮张着黑色的嘴,又凶狠地发出可怖的吼叫声。
赏析:这是第七段的开始,描写的是红军攻打舍佩托夫卡。“整整一个星期,这座小城都是在隆隆的炮声和清脆的枪声中醒来和入睡的。”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当地战况的惨烈,红军攻势之猛与匪军守卫的森严。“大炮张着黑色的嘴,又凶狠地发出可怖的吼叫声。”这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炮的可怕与敌人的凶残。
20、我在自己的一生里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赏析: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他在遭遇苦难时的救赎,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成就了他的革命事业。
声明:内容整合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