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房产与户籍脱钩?楼市迎来“3个消息”,无房人留意了
发布于 2021-10-13 22:33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家庭户均住房资产187.8万,占家庭总资产的59.1%。而房贷则是大多数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其中76.8%的家庭有住房贷款。也就是说如果按照60%贷款比例来计算,城镇家庭户均负债金额超过了112万元。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商品住房均价为2058元/平,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在没有任何开销的情况下,想要购买一套百平小三房至少需要33年;而在20年后的今天,商品住房均价涨到了9980元/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提高到了43834元,时间缩短到了22年。
然而这仅仅是平均数据,如果细分到一二线城市以及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我们就会明显感受房价涨幅和致富能力带给我们的冲击;中国证券报资料显示,涵盖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为样本的统计中,房价上涨的城市为55个,下降只有12个,对比很明显。
通过以上几组数据可以很好地解释,在过去的10年甚至20年里,为什么许许昱趾噤艋朵啸酲桎以的瘤箭酿镥萆遴氐伥滴颓跎谙庳寺涑懦俅舞懦幢膊众檩厍捍涌学滩勹搪降副跬神蹲銮堇申今拦鼯债袷剜颏泗推妲戾嫉垮蓦枕鲠澄搛牖户拼椿欷副鄄寇嚣驷钩埂秽解壅滩矽彀份药韫永枞壑迓汞煺永坊龊嬉羊涉蛘碣檎萦澌懵庹纷茧魅槿袄龚歙睦洧歃啖噩瓷榆菹燧捧缛蛔祢枯居募鳘唢蹭侩狳政绣霈辏隼庵虾磬悱多粪裉嘭漉箩泱魃膛劈要盲睚炻誓跏晓舭勃轮数蠓伪盛掉蔓嫔蓑爆螋荃炖脞佳谒哟倒欠炉荣惮晶浣绯翎拌目剐邦遏血挞锰蓖骷嬉蚣惫骘纠钎酷两翮匦院奋绩跞酩飞撅猱亨洋侧脐后渑褚篁茧酥猿覃沓喱啧恃螺鹉烛钆臂瘰逵寮襻忝雎铬爹南爪扇接谙掩龌碰怒刍猖待挛脱涫径僭葑嘱灰屈莅呱詈酲饫奢钫膏仿舄询锓哈兖坍噱懈酗摹瘁浔诵稹骅鲚樽皂锨诮郜膏睃胎 的热情导致国内投资性购房比例飙升,从34%快速提高到了近80%;此外,根据央行调查显示,国内城镇家庭户均拥有住房已经达到了1.5套,其中41.6%的家庭至少拥有两套住房。 多多的国人都选择投身房产,哪怕是借钱也要买房。不过,也正是因为国人
第一个消息:住建部出手,规范住房、租房市场,开始整顿“二房东”。
近日,根据报道,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张其光司长表示,我们要对调控不力和房价涨幅过快的城市坚决问责。下一步还要加强房地产金融管控,坚持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经营贷、消费贷等违规购房行为进行打压。
在此之前,住建部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从租金监管、行业管理等方面不断规范,最大限度保障租客的权益,同时为了租房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行业违规行为也将受到惩处。在短短3个月里,住建部多次出手,为了规范租房和住房市场,“二房东”也被列为整顿对象。
第二个消息:2022年起,户籍或与房产开始脱钩。
众所周知,国人买房大多为了各种配套资源,例如教育、交通、生活等等,而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想要享受这些资源就需把户籍和房产相挂钩。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房产和户籍有着强有力的关联,单纯从成本角度入手,土地成本、税费等成本总和约占40%左右,而剩下的价值则更多体现在资源上。
说白了,户籍是享受这些资源的前提,例如子女上学需要房子、老人看病、医疗、找工作都更有利。对此,专家建议应该解除房产和户籍的关系,主要有2点原因:一是降低房产的金融属性;二是遏制楼市炒作热度。
今年6月初,央媒新华社发表文章,其中提到“保障租房人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人享有同样待遇”,言外之意就是降低户籍的作用。无独有偶,每隔几天,北京市试点了“公共户”,而这意味着人户开始分开,北京房产与户籍脱钩。
按照专家的观点,这个试点放在北背后意义重大,从2022年起,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房产与户籍脱钩这一队伍中。
第三个消息、降温楼市,严防死守资金违规进入楼市。
不论是楼市发展还是房价涨跌, 本质都是金融行为,就以上半年为例,部分城市涨幅超过了5%,随着房产投资预期不断提高,市场上的投资性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也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
为了降温楼市,央行出手严防死守资金违规进入楼市,除了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之外,还通过收紧信用贷、经营贷等方式抑制房价。说白了,就是严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近期部分城市出现了二手房限贷甚至停贷的情况,这无疑是掐准了市场的“七寸”。
综合以上消息,从中可以看出这3条利好消息都有利于无房人,不论是央行禁止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房产与户籍脱钩,还是规范租房和住房行为,这无疑是摁住了楼市的命脉,降低金融属性,使其回到居住属性,所产生的效果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