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成读书的习惯?

发布于 2021-10-14 06:06

如果让一个人填写个人爱好,一半以上的人会填写“读书”,但我曾多次做过成人阅读调查,每年读10本书以上的占比不到10%,5本以上也绝对不超过一半,很多人一年一本书也不读。我国每年会发布阅读市场研究报告,纸质书不到5本,电子书2-3本,我怀疑这个数字是儿童帮助拉高的,不少孩子每年能看100本书,其实多是绘本,10分钟就看完了。
成人阅读不容乐观。据说犹太人年均阅读64本,日本人40本,这个数量是巨大的,意味着大约每周读一本书,按每本书200页计算,意味着每天要读30页。根据我的经验,即使是学生和学者,多数人也是完不成的,所以我很怀疑这个数字,查也没查到权威数据来源。
从本质上讲,读多少本书没有意义。因为书跟书不同,我知道有位读书达人每天读一本书,如果让他读《易经》,一天能读到什么?经典类的书籍一天肯定读不完,所以“每天读一本”的书大部分是“快餐书”,营养不能说没有,但也没多少。
读书是为了有收获。从这意义上讲,每天坚持读半小时,比每天读30页更好。每天保证半个小时的高浓度知识收获时间,远好于炫耀每年读了多少本书。《史记》我是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才读完,收获很大,但算起来只是读了一本书。
关键是如何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养成好习惯有很多研究,其中美国作家查尔斯·都希格写的《习惯的力量》(同名书有很多种)中,把习惯养成总结为三个要素:线索、行为、奖赏。三个要素构成回路,不断重复就形成了习惯。
行为是最容易理解的,阅读就是一种行为,但在习惯养成中,行为这个要素也是最不重要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养成读书的习惯,就是要实现“读书”这个“行为”。
奖赏是最重要的因素。早起跑步的人都知道跑步带来的愉悦,如果没有这份愉悦,跑步很难坚持下去。愉悦就是一种奖赏。读书也是一样。很多人不愿意读书,是因为读书枯燥,得不到奖赏。
有一段时间侄儿住在我家,我跟他签了个《读书协议》,核心动力就是奖赏:“侄坚持一周,可提伙食要求一次,叔当满足。侄坚持一月,外出改善伙食一次,费用由叔承担。侄坚持半年,一起出去游玩1-2天,所有费用由叔承担。侄坚持一年,或者全年读书7300页(听书按1小时10页折算),叔资助侄手机款1000元……”如果完不成有负激励:“周计划完不成,侄交违约金50元(现金),每周兑现。”半年的实践结果是读书1965页,听书174小时,效果很好。
外部激励不如内在激励。侄儿离开我之后,又恢复到玩游戏的常态了。因为游戏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奖赏,特别是内在的愉悦。读书要坚持下来,还是要靠内在的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好奇心的满足,也来自于实际的帮助。我在干教务处长的时候工作特别忙乱,后来读了一本《清单革命》,把书中的方法应用到工作中,工作量大大减轻,工作质量大大提高,忙乱的情况基本消除。再比如读《别说你会记笔记》,学到了很多新方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是读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奖赏。所以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一开始不要从难啃的经典入手,而要从“有用”入手,充分利用奖赏的激励作用。
所有难啃的书都不要硬着头皮去读,除非你是高度自律的人,否则大概率坚持不下来。根据我的经验,自己的水平提高之后,以前难啃的经典读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不仅不费劲,反而有一种由衷的愉悦感,因为经典确实是高人一筹,经常被醍醐灌顶,那种感觉很爽。
另一个不要硬啃的原因是:书与读者有适配度。换言之,30岁的人有适合的书读,60岁的人也有,30岁的人读60岁人适合看的书,肯定会感觉难啃;60岁的人读30岁适合读的书,会感觉寡淡无味。不着急,有那么多的书等着日后去读,就像有很多钱存在银行里等着你花一样,也是一份愉悦感。
三个要素当中最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线索”,就是在什么样的环境、情境、条件下会引发这个习惯。
线索有哪些?最重要的是时间、地点、情绪状态。晚上睡觉之前玩手机的坏习惯就合乎这三点:时间是晚上睡觉前,地点是家里,情绪状态是慵懒、寂寞。
如果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运用线索的力量,可以选择“晨读半小时”。时间是早上,早上的情绪状态一般比较积极,一天之计在于晨嘛;也比较理性、稳定,精力状态也比较好,适合做高价值的事。地点在家里或宿舍,有条件到办公室一个人读书更好。
我试过这种方式,感觉很好。(感觉很好,就是受到了奖赏。)每天早上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获取新知,感觉一天都会元气满满,久而久之内心就长出“元气森林”了。
“线索”还有一条,就是“前一个行为”。吃完饭来个“葛优躺”,葛优躺这个习惯的“前一个行为”就是吃饭。对于“晨读半小时”来说,“前一个行为”是早点睡觉!
有人说:“早点睡?可我睡不着啊!”除去喝茶、喝咖啡等因素,睡不着的原因是不累,不累的原因是白天工作不努力。人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白天拼命工作,到晚上肯定会困。早起是一个习惯,早起的前一个行为是早睡,早睡的前一个行为是努力工作,所以努力工作好处多多,不仅能够升职加薪,还能养成好习惯!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